• 清代后期,青岛河入海口的青岛口(今大学路)商旅往来形成市镇,纵横十几条街巷从青岛河延至湖南路。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当局在原青岛市镇中心地带建了第一邮政代理处。在这所邮政代理处前修了常州路,常州路是“E”字形,一竖三横都叫常州路,十分罕见。20世纪20年代,回族同胞来青岛,初将河南路58号作为穆斯林礼拜处。1928年何、乐二兄弟由山东东平来青做生意定居,成为早期的青岛回族穆斯林。1929年,西北军阀回族穆斯林,马福祥出任青岛市长,其部下,随员、士兵家属中的部分回民落籍青岛,马福祥就购买了常州路9号原德国邮政代理处,改为清真寺,将原建筑改建,可容纳100人同时做礼拜。当时的阿訇为曹耀先,抗日战争前后,又有部分商人从北京、天津等地来青开设珠宝、古玩和其他商行。[详细]
  • 兰州西关清真寺原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客寺”,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1967年被拆毁,1990年4月新寺落成。建成后的西关清真大寺,成为甘肃各民族穆斯林团结的标志和象征,作为兰州城市特色文化的一个地标,它是任震英规划大师贡献给兰州这座城市卓著建筑之一。了解、认识兰州西关清真寺的过去和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努力做好有益于未来的工作,意义重要而深远。[详细]
  •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泉村的洪水泉清真寺建于明永乐年间。据洪水泉清真寺的教长马青林介绍,洪水泉清真寺总体建筑布局由照壁、山门、邦克楼、礼拜殿、学房及寺院组成。[详细]
  • 我自认为是儒家知识分子,却似乎与伊斯兰教十分有缘。小时候因为随父母支边,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读书,结识了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其中最多的是回族,也参观了西北的很多清真寺。大学毕业后,回到镇江润州工作。一段时间,也曾分管过润州的民族宗教工作,加上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我更加关注中东国家,关注伊斯兰教,也因此结交了很多镇江的回族朋友。因为对伊斯兰教感兴趣,如有机会到外地去,我总会去看一看当地的清真寺。这些年来,我去过北京牛街礼拜寺、泉州清净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等。尤其是2015年,妻子到埃及孔子学院任教,非常有幸的是,我得以去埃及探亲。在埃及我不仅看到了从小向往的金字塔,更在开罗这座千塔之城看到了众多的清真寺[详细]
  •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面对刻不容缓的疫情防控形势,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心系疫情一线群众,高度关注,积极开展防控疫情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由于城东区地处西宁东大门,是航空、火车、省内外公路运输的集散地,防控责任大任务重,为此,东关清真大寺民管会在做好本寺疫情防控的同时,向城东区各清真寺和穆斯林爱心人士发出向城东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的倡议,第一时间各清真寺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东关清真大寺带头捐款100万元,其它清真寺捐款110 8万元,穆斯林爱心人士捐款75 7万元,累计善款286 5万元。此项善款于2020年2月6日通过区红十字会向城东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捐赠活动。[详细]
  • 它毗邻洼窑沟的玉带桥,因此得名史料记载玉带桥清真寺始建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530年左右)公元一九三三年(民国22年)重建约100平方米,建筑规模小巧玲珑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远近闻名,1980年宗教政策得 到落实,由信教群众募捐集资进行了重建,建设面积400平米。
  • 寺院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物有砖木结构大殿三间,建筑形式单脊梁两流水瓦房,正面两边有砖砌花墙与屏风,雕花草图案。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六间,分别为满拉宿舍、接待室,东有平房四间,为男女水塘,北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十四间,分别为阿訇宿舍、教室、仓库等,西有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一栋,上下四间,南有土木结构平房三间,为伙房,大门双开朝北,上面建有砖混结构唤醒楼一座,三层高十五米。1980年10月8日经城东区统战部批准恢复寺院开放。
  • 因地处东关水城门口而得名。始建于清同治初年,清光绪21年(1896年)遭兵燹被毁,民国11年(1922年)重建,是西宁东关地区比较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当时清真寺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修建了砖木结构单脊两流水礼拜大殿九间。
  • 西关清真寺又名纸坊清真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关街141号、原寺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0O余年历史
  • 该寺简称高雄寺。创建于1949年1月,由大陆人台穆斯林军政人员筹资典租高雄市五福路117号楼一幢,建筑面积27(平方米,为临时清真寺。
  • 该寺约建宁1918年以后,原寺址不详。至1948年春,穆斯林商业巨子常子春、郑厚仁将台北丽水大街17巷2号一幢日式房屋捐作清真寺,即称台北清真大寺,亦称南水街清真寺1958年台湾“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时子周、清真大寺董事长常子查等人发起集资购地重建。1958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4月落成。新建清真大寺位于台北市新生前路二段62号。
  • 该寺一称“九龙寺”。位于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嘴弥敦道九龙公园东南面。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建,二十八年重修。
  • 该寺建于1890年,座落在香港些利街30号,曾称“些利街回教堂”,1945年以后改名为“些利街回教清真礼拜总堂”。起初由100多名香港穆斯林集资兴建
  • 牛作坊清真寺明建清修,东向一进院落,现存礼拜殿三间,勾连搭三卷,前出轩,大式作法,另有南讲堂三间,小式作法。“文革”间,山门、北讲堂和望月楼被拆除
  • 永乐店清真寺明建清修,东向一进院落,现存礼拜殿三间,大式作法,勾连搭二卷,硬山简瓦,前为敞厅,有帘架,窑殿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