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向以“碧海、蓝天、绿树、红瓦”而独具魅力。在市内同安路562号的高坡上,有一座耸立的建筑,白墙绿瓦,五个铜绿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素有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青岛又增加了一道靓丽景观,这就是青岛清真寺。青岛清真寺每周五做礼拜的人,有本地穆斯林,也有西北等地来青岛做生意的穆斯林,还有外国穆斯林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主麻日从二楼到一楼,从殿内到院子,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缝隙。但对来这儿的许多穆民来说,第一件事是礼拜,第二件便是享受清真美食。​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很多城市最原始的清真是拉面,后来有人拖家带口,或孑然一身经过长途跋涉到陌生的城市,带去他们的文化和习惯,后来就有了西北特色、西方特色,甚至是混合特色,这个时代,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早已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详细]
  • 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将伊斯兰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出驰名中外的中国特色的清真饮食文化。伊斯兰文化不仅有“佳美”的择食标准,还有 “择善卫性”、“择善孝为先”的深层次内涵。我国著名伊斯兰文化学者刘智的《天方典礼·饮食篇》解释“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彼之性益我之性,彼之性善,则养我之善性”。清真饮食文化是宗教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在饮食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既是伊斯兰饮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清真饮食“洁净”、“佳美”、“择善”、“择善孝为先”的饮食条件,拒绝凶猛禽兽、野生动物、丑陋怪异之物择食原则,洁净卫生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障食品安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详细]
  • “椰枣”顾名思义,是长在很像椰子树上的枣而得名,学名是海枣。对于穆斯林来说并不陌生,或多或少的都在斋月品尝过。而在国内大众市场,很多人还分不清楚椰枣和蜜枣。[详细]
  • 说到紫砂壶,当然首先是因为喜欢喝茶,还在1979年参加国家民委委托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理论进修班时,先是住七人大宿舍,内有从浙江省丽水师范青年教师雷法全等2人另进修汉语系即中文系,相处中请我品尝其家乡青茶,味感不错,他见我喜欢此茶,主动应承说他回去后保证年年给我寄茶,此后5年中他于春上每次寄来3斤,后因西宁茶店渐多,也不忍常年麻烦人家,遂终止,竟也再未联系。因为喜茶,也开始讲究起茶具,玻璃杯冲茶既烫手又烫口,保温杯冲一两次就差不多把茶煮熟了,觉得紫砂壶最好,从此喜欢上紫砂壶,从那以后共用过十来把,多一半被摔碎。也就是在八十年代末,从民院上街在刘胡兰商店(当时属青海最大、品类最全的国营土产商店,原址即今南大街西宁书城和书城酒店处)二楼陶瓷柜货架最高一层,摆放着一把墨绿色制作[详细]
  • 相对于国内的城市,更需要香港、台湾和周边国家的清真攻略,毕竟在国内怎么都好对付,在外边语言不通只能吃蛋炒饭了。[详细]
  • 4月28日,巴州·焉耆首届“回民特色小吃暨旅游产品”展销会在焉耆县回民小吃街开幕。来自该县及周边地区的千余名各族群众参加开幕式。
  • “你从汉唐的历史中流来,流不尽我们世代的情爱,明亮的河水辉映着霍拉山的巍峨,深情的浪花传承着通天河的血脉.。”4月28日,一首《开都河情韵》拉开了新疆焉耆县首届“回民特色小吃暨旅游产品”展销会的序幕。
  • 饮食,恪遵伊斯兰教规,忌食猪、狗、猫肉。不饲养猪,忌讳提到与猪有关的词语。也忌食一切自死动物,牲畜不经过穆斯林亲手宰杀的不吃。不...
  • 隆冬清晨放弃了睡懒觉以及酒店丰盛的自助早餐,冒着刺骨的寒风行走在西宁街头寻寻觅觅,只为了要喝一碗地道的杂碎汤。很幸运,离酒店200米处就有一家专营杂碎汤的小食店。店门挂着一副对联,刻在木匾上,金光闪闪。上联是“佳名称杂碎”,下联是“美味出泉头”,横批“泉儿头”,字皆行书,苍劲雄浑灵动欲飞,似乎出自名家之手。
  • 久居大西北,由于长期融入当地,许多民俗习惯、饮食起居,使我这个地道的老青岛几乎也慢慢演变成大半个老青海了。退休定居青岛多年,别人垂涎的“海鲜”
  •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在昌吉、焉耆等回民多而集中的地方,都能品尝到正宗地道的“九碗三行子”。
  •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等。
  • 粉汤制作方法   淀粉制成粉块,待凉切小。另取羊肉加调料、肉汤炖烂,放入粉块、鲜菜、调料、木耳烧成。酸辣味浓。   青海风味菜肴...
  • 五台杂烩汤,源于新疆312国道,路经赛里木湖的一个地名叫“五台”的地方,这是当年进入伊宁市的必经之地,这里的杂烩汤和我们新疆的沙湾大盘鸡、托克逊拌面、昌吉的丸子汤一样,是长途客人必须留下吃饭的地方。
  • 一直向往在回民饭店做一回回民,我朋友经常提醒我,有什么要想吃得就赶紧吃了,生了bb以后起码半年么什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