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回族党员马自康连续七年照顾智障嫂子赢赞誉

2024-06-06 浏览: 来源: 六安新闻网|0


本网讯 金安区三十铺镇枣树村,早上七点多钟,一个年过六旬的瘦高汉子,一手端着一大海碗稀饭,一手拿着筷子,正从自己家里朝着百米开外的两间房屋走去。房屋门前,坐着一位神情痴呆的女性老人,只见这位老汉来到老妇人跟前,亲切地喊道“吃早饭啦!”接着把大海碗稀饭和筷子递到老妇人手中。等老妇人慢慢地把稀饭全部吃完后,老汉接过大海碗和筷子回到自己的家,又开始把老妇人中午饭菜做好,托付给邻居,交代一番后,他才骑着自行车出门打零工去。

这位老汉就是枣树回民村回族党员马自康。这一举动是他七年来照顾嫂子赵本荣的一个缩影。老马今年64岁,入党几十年来,始终不计个人得失,热心助人,尤其是他连续七年照料智障老嫂子赵本荣的事迹为人称道,时时感动着邻里四周。

2009年冬,村民马自发因病去世,家里就剩下严重智障的妻子赵本荣。而他家唯一的女儿远嫁他乡,且女儿家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也是困难户,女儿照顾自家都成问题,根本没能力照顾智障的老娘。身为叔弟的马自康望着眼前的情况,有些发愁:嫂子严重智障,管吧?自己的老伴患类风湿关节炎已瘫痪在床3年,每天要送吃送喝,料理大小便,已累得够呛,自己又是重度高血压,现在如要照顾大嫂,一月半载还可以,长期下来,又怎么能行?要撒手不管吧?大嫂可能就会流落街头,也给政府社会增加负担。马自康一夜没有合眼,一遍一遍地拷问着自己。第二天一早,老马毅然担负起了照料智障大嫂的重任。

照料一个严重智障老人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一日三餐要做好、盛好送到跟前,还要洗衣服,搞卫生,平时还要防走失,这些,马自康都是做得中规中矩,一样不落。如果老马要外出打零工,就提前做好午餐的饭菜,然后托付给邻居,帮着送给大嫂。因为智力有障碍,大嫂外出时犯病了,时常找不到家,马自康就四处寻找,直到将其找回,这样的事每年都有二三十回。大嫂的医保是马自康帮着买,大嫂的残疾证是他带去办,大嫂的水田是他为其代耕,为了大嫂脱贫增收,马自康还将大嫂家半亩旱地栽上优质水蜜桃树。

大嫂家的两间房子开裂了,马自康自己拿出6000多元钱,把房子维修妥当。邻居说:“你怎么不找村来修啊?”马自康说:“村这么大,困难的也多,我自己有能力就尽量给大嫂解决。”


七年来,无论寒冬烈日,无论刮风下雨,马自康在照料老伴的同时,都一直把这个智障老嫂子照料得周到妥善,没让老嫂子挨一顿饿,没让老嫂子生一场病。邻居们看老马这么辛苦,就劝老马,将“孬大嫂”交给政府,自己竟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也大不如往年,放手歇歇算了。但他总是笑笑说,“这个使不得!说大点,我是个党员,不能把困难推给政府,说小点,长嫂为母,照顾好大嫂也是家风,我不能不管她,让人看笑话。只要我有能力一天,我就还是这样照料我大嫂一天!”

身为优秀共产党员的马自康平时还非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附近的群众告诉记者,马自康德高望重,大家都十分尊敬他。在村里,不论哪家有红白喜事,他都是不请自到,热心帮忙。由于老马有着丰富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村民组里汪志贵等贫困户家从泡稻、育秧、抛秧等都是由马自康无偿代劳。村民组组长年纪比较大,眼睛不好使,他就全力协助。当家塘管理是头疼的事,放塘水,收塘缺,都是马自康义务包揽。马自康住在公路附近,只要看到拉石头车的大石头从车上滚落在公路上,他就将大石头及时移走,让来往车辆行驶安全方便。

马自康的善举不仅得到了村民的赞誉,金安区三十铺镇党委还给他授予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看着桌上的荣誉证书,马自康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发自内心地说:“我既然入了党,就要对党负责,我做的一点事情都是应该做的,我身为一名老党员,以后还要一如既往起带头作用,做好事,把这个好作风、好家风传下去。”(王斯挺 记者 鲁艳艳)

Copyright © 穆斯林在线2005-202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青(2022)7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