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弘扬和谐美、中正美和人性美的美学思想

2025-02-15 浏览: 来源: 作者此稿 作者: 周立人

第二章  弘扬和谐美、中正美和人性美的美学思想[1]

关于美,历史上不少哲人、文学家、科学家都试图给它下定义或从某个方面来说明它,但这些定义或说明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美,因为美的内在逻辑和意义实在是太丰富了,人们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经验范围内去感受美的无限性。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第二章》)这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美,即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国语》中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是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待美。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荀子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荀子·劝学》)这些都是从人生观或心灵感受等角度来看待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所创造的美。”[2]这是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美。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3]这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审视美。康德曾提出著名的“美是道德的象征”之命题;歌德说:“道德方面的美与善可以通过经验和智慧而进入意识。”[4]这是从道德的层面来阐释美。爱因斯坦说:“在学习和追求真与美的领域里,我们可以永葆赤子之心。”[5]这是从科学探索的过程与意义来论述美,即认为美存在于我们人类认知的宇宙和自然之中,探索和追求科学真理可以保持人的纯真与虔诚。

关于美,阿拉伯哲学家安萨里说:“任何东西的美和壮丽都在于它具有一种使其臻于完善的、合适的和可能的东西;如果它具备了一切最完善的东西,那么,它就达到了最高境界的美。”[6]从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美学思想来看,最高境界的美即是指唯一神安拉的本质。这种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作为真善美之本体的唯一神安拉的赞美与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坚信安拉是一切美好事物产生的本原,是安拉创造了完美与谐的世界,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只是因为依附了安拉才表现出美的特征或美的属性。与此同时,这种美学思想又将人视为安拉所创造的最完美的事物之一,确立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与价值——正如阿拉伯美学家高特卜在《伊斯兰艺术风格》一书中所说的:“人的身体来自泥土,精神来自安拉。”

诚然,伊斯兰美学是世界美学殿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伊斯兰人文价值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伊斯兰的教义,尤其是伊斯兰的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伊斯兰美学这一论题作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著作。这些著作均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深透彻的分析诠释了伊斯兰美学观的一些基本原则,伊斯兰美学的某些基本特征以及它和其他美学之间的差异。

纵而观之,伊斯兰美学所涉及的领域是很广泛的,它涵盖信仰学、伦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艺术观等内容。但可以概括为三大核心美学思想,即和谐美、中正美和人性美。


[1] 本章根据本人已发表的论文《论伊斯兰的哲学与美学》(载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了解伊斯兰》一书)补充而成。

[2]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页。

[3] 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页。

[4] 参阅《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页。

[5] 参阅《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73页。

[6] 转引自牛乐《素壁清晖——临夏砖雕艺术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70

Copyright © 穆斯林在线2005-202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青(2022)7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