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伊斯兰经典中的宇宙观
分享到:
2020-05-20 11:15:44 【来源:马忠贤】 点击:

浅谈经典中的伊斯兰宇宙观

《古兰经》——宇宙的说明书


——如果说《古兰经》是有字的天书,而宇宙则是无字的天书。如果把宇宙比作造物主的产品,《古兰经》就等于宇宙的说明书。

——阿卜杜拉


前  言

 

伊斯兰宗教史不但要有创世的历史,还要将“末日”的情节勾画出来,最终拼凑出一部完整的、将人类史和自然史联系在一起的普遍史。

因为伊斯兰宇宙观、世界观及后世观是来自天启的古兰经为依据、《古兰经》——非凡的作证奇迹加之当时被记录的先知的谆谆教导——《圣训》为佐证,还有当时他所相处的10万圣门弟子相辅相成共同见证的有证词的记录。比如历史学家写出来的故事情节都是事情发生后的经过和结果,而他人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心路历程都是个别有经验的历史学家在事后留下的历史证词,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也不是可靠的证词。其实对每个有信仰的人来说,完整可靠的证词只能是来自两位天使所记录的全部凭证,这些凭证最终还要证明他本人在历史上说过的话,做过的历史证明。最终审判他做过的历史伪证。比如大部分《圣训经》的第一页就有穆圣的那段著名警告:圣人说:“谁给我说谎,那他就准备在火狱中的位置吧。”此段《圣训》,阿里、艾乃斯、艾布胡莱等人都有传述。因为古兰经的启示,把人类在经验世界的存在过程看作是造物主对生命全部过程的整个预设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极为短暂却极为重要的环节,它将决定人类最终的前途。那才是他本人在今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这样的历史观念给每个穆斯林的生活和行为准则带来的是每时每刻的影响。《古兰经》的经文在第二章第二十节之后就如历史课本一样的顺序,提到了有关造物主创世以及天使、精灵、魔鬼之后造人的历史。还有人类历史有影响的几位圣先知的历史。




人类有记载之前的漫长历史,主要存在于考古发现。面对史前时期的无底空穴以及生命起源在时空上的那种深远的距离感,在严格的历史学上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宇宙史”。只有在天启的宗教中才能找到有头有尾的宇宙生命的起源及宇宙最终的归宿还有改天换地的完整历史。也只有宗教才能回答诸如宇宙生命的起源、地球生命的意义、宇宙生命的再生等等问题。这才是宇宙被创造的历史。今天的科学研究结果与《古兰经》——非凡的作证奇迹比较后的历史将会填补这个宇宙普遍史的空白。伊斯兰之所以特别鼓励科学研究和理性思维,就在于后者有助于认识真主的存在和大能,而不是相反。

但处在唯物主义思潮的无神论国度,也许我们的下一代对造物主创世的历史产生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作者那样的迷惑,最终走向了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下面是该书中一开始提到的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等到下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坐下,保尔就举起手来,在得到神父的允许后,他立刻起身问道: “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了,根本不像《圣经》上说的那样只存在五千年……”他突然被沃希利神父那尖厉的喊叫声给打断了:“混账东西,胡说八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章,第7页)

    伊斯兰世界史不同于社会发展简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史认为:人类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于各个民族或原始部落的原始崇拜。当初只有各自的图腾崇拜,没有统一的神。但最近在西亚出土的埃卜拉泥板楔形文字,通过解读摧毁了认为一神教是由早期的多神崇拜演变而来的看法。艾不拉碑文发现了人类最早的苏美尔文化留下来的楔形文字,曾是造物主启示给亚伯拉罕的经典,至少有4500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崇拜“上帝”。说起“上帝”一词,人们会立即联想到西方基督教至上神的概念。殊不知,“上帝”乃中国古代本土宗教传统中重要的至上神的概念。在商朝殷墟甲骨文中称为“帝”或“上帝”,上帝是中国本土宗教的概念,是中国的至上神。上帝崇拜是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就崇拜上帝。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崇拜上帝的传统。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君王垄断了上帝崇拜,只准君王拜上帝,不准百姓拜上帝。他们的观念中:君王是上天之元子,站立在上帝与百姓之间,作为百姓与上帝的通道,以上帝在人间唯一代表的身份面对民众,奉天承运,代表上天治理下百姓。中国百姓只能崇拜天子,不能崇拜上帝。明朝末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来中国传教。在中国经过长达三十年的学习和研究汉文化,第一次将圣经中的创世神GOD的概念用中国的至上神“上帝”翻译并通用。可谓正本清源,恢复了他们的信仰之根。也找到了天启指导的渊源。同样,以前只有在《圣经》和《古兰经》上面才能见到的水生万物的依据,最近在郭店出土的中国战国时代的道德经上也同样有“太乙生水,水生万物”的字眼。伊斯兰等天启宗教的世界观认为:“安拉曾以黏土造人,并使之成型。我确已用黑色的成形的黏土创造了人。”——《古兰经》15:26这说明大地确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经由被塑成形象的模型被造——这恰好隐喻着人类在精神上的可塑性,而人类对塑像本身的迷恋乃是对本源的追忆和对自我的崇拜。佛教徒对佛陀的崇拜,在他死后600年,才有了第一颗头像。(现存放于巴基斯坦白沙瓦塔克西拉博物馆)由它卷曲的头发,得出是罗马匠人的作品。①同样,十字架被认为是耶稣受难的象征,寄托了基督教徒全部的感情,也使基督教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但演变成了“道成肉身”的宗教,而且将耶稣在他离开300年之后由人子演绎成上帝之独生子。这些都是有史可稽的、世界历史公认的事实。总之,认主独一的天启宗教在经历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之后,在魔鬼的引诱下都蜕变成了认人为主之人的宗教!

①当任何人第一眼看到一尊来自贵霜帝国时期的犍陀罗造像时,都将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古希腊的雕刻艺术——高度写实性的风格、脸型椭圆、波浪式向后梳理的卷发、挺拔健壮的身躯、以及典型的希腊式高而直的鼻子,活脱脱是一位古希腊的美男子,然而这尊造像却是来自约2000年前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正是在这个地区,诞生了可能是世界上的第一尊真正意义上的单体佛陀造像,在随后的1000年间,这种佛教造像艺术,随着佛经和佛教的向北再向东传播,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的西域地区,最终到达了盛唐的首都长安,并从此传向日本与韩国。

何为犍陀罗?犍陀罗泛指位于现今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细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带的地区。

就犍陀罗艺术造像在佛造像演变历程来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佛是无形的崇拜,我们看到以树,以佛塔,以法轮作为他的象征,图像中会出现两边的弟子和供养人,而他们拜的是无形的佛陀。

晋升到了第二步佛陀以人的形象出现了,但是他是混在一群人里面以浮雕的形式出现的,进而装饰到各个塔的边上,围栏上。

第三个阶段,佛陀终于脱离了群体,以单独的形象出来,成为一个单体的圆雕的造像。

梵文的塔克沙(Taksha)意思是砍或者劈;西拉(Sila)意思是石头、岩石或者山。综合意思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这里已是繁华城市。公元前5世纪,古城所在地区成为波斯大流士帝国的一部分,塔克西拉已经成为了伟大的教育中心。许多王子和远近各地的人们在此接受哲学、医学、语言、射箭和军事方面的教育。到了公元前3世纪,由于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信奉佛教,并派遣僧团前来弘教,塔克西拉进一步发展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和学者云集的佛教、哲学和艺术研究中心,佉卢文(Kharoshithi)即出现在此。出土的钱币说明,曾有39个希腊君王和2个希腊女王统治过这里。

以上可以看出:宗教的根源乃万殊一本,正本清源不但是历代先知的使命,更是穆斯林莘莘学子的职责!人类文明的进展并非来自什么外星文明,而是跟天启宗教的指导息息相关。所以《古兰经》的宇宙历史就是穆斯林心目中的普遍史,也是他们在这个经验世界上的使命感和世界精神。众圣人的使命体现在宗教教义的一体化的作用上。认主独一的核心思想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检验各个宗教是否源自天启还是人为的唯一标准。人类历史上,每当一个宗教发生了蜕变,一个新的宗教、新的天启传人就会应用而生。君不见,距今四千年前的古代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上的律法,在一千多年前的《古兰》中都有相同的法规。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接受启示的群体所获得的真理,一开始都是源自一个意志的结果。

对我们穆斯林来说一切知识的尽头和科学研究的终点是对主的认识。千百年来的研究结果更加深了对主的认识。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大设计和宇宙150亿年的等待只是造物主作为最后一个目的——人类的出现而创造的条件。

因此,明白了宇宙创造的意义,懂得了人自己所处的历史地位,自己的前世今生,也就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真主的喜悦。宇宙发展进化过程中人才是天地的精华。从历史观念上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这样的历史观念给每个穆斯林的一生带来的是每时每刻的影响。展现出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信心,使穆斯林自己从历史观念上清楚作为一名造物主的仆人的历史使命,对于未来应持有的态度,对现实更具精神。这样的态度促使我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追求跟别人分享一点的东西。哪怕在我这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难以承载历史的负荷。尽管在厚重的历史面前,这篇小文显得苍白无力,但个人觉得以天启的指导为基础的宇宙史观作为我表述的依据和发言权,即使自己没有一点历史学的经验,也不会引起历史大家的见笑。因为我在诠释经训的历史。——造物主创世的历史历史、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扩张、宇宙的收缩、以及宇宙再造的历史。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第一部分  宇宙的起源

 

造物主创世的事实

《古兰》经文和“宇宙大爆炸”学说惊人的相似

星系产生之前的最初物质是气体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经典 宇宙观 天文学

上一篇:诚信是穆斯林的光亮
下一篇:浅谈伊斯兰经典中的宇宙观(宇宙的起源:造物主创世的事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