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当前青海民族团结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群众参与度很高,这得益于“八进”活动的有力开展,能具体谈谈吗?
开哇:我们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努力构建立体式创建新格局。通过“八进”活动,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讲:进家庭,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使民族团结、勤劳奉献、环境整洁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追求;进社区,组建“社区民族之家”等服务平台,与北京、天津等16个省市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进乡镇,以多民族杂居村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开展群众性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应用现代媒介深化宣传教育,继续推动网格化管理向农牧区延伸;进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并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实现了教材进课堂、内容入头脑;进机关,以窗口服务单位为重点,强化从业人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好面向少数民族的特需服务,提供双语标识,配备引导人员,防止歧视少数民族、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各族群众参与创建的获得感;进企业,组织开展非公经济创建活动宣传周活动,组织“民企帮村”“村企联建”等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计划,吸纳民族地区大专院校毕业生和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2万人;进寺院,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为载体,开展经常性法治教育;进军营,部队与驻地65个村社党支部、50座寺院、46所学校、28所医院、21个美丽乡村、15所福利和敬老院结对共建,促进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中华儿女》:据了解,青海创新建立了县、乡、村分层分级管理和动态调整的清真寺管理新机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开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新形势下青海伊斯兰教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早谋划部署,组织省州县三级领导联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伊斯兰教事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梳理和归纳了伊斯兰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抓民管会班子、强化阿訇队伍、促进依法管理、坚持团结开寺、抵御宗教极端、维护内部团结”的新思路,建立清真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层分级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县级主体责任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责任,着力解决了清真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清真寺“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中华儿女》:在推动藏文交流和发展方面,青海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值得肯定。
开哇:我们坚持创新发展,成功研发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系统平台,为国内外200多万户提供服务,推动藏文信息融入互联网世界。还扎实推进藏族文化(玉树)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不遗余力弘扬传承藏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开哇(右三)在基层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中华儿女》:全力促进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是当前青海发展的大事,作为职能部门,省民宗委主要抓好了哪几项重点工作?
开哇:首先是加强调研。分层分级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探讨转变的新思路新路径新举措。组织各级民族宗教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21篇站位高、目标明、措施强、有分量的研究课题,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远发展提供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支撑。
其次是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组建宣讲团、举办法治知识讲座等形式,因地制宜,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安排,不断创新载体,加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再次是抓好创建工作这个主心骨。以创建工作“八进”为抓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宣传载体,完善《创建工作考核评选办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奖评选标准,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组建17个考核组,对8个市州64个省直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31个优秀地区(单位)和41个良好地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今年是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深化年,省民宗委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向着民族团结进步大省扎实迈进,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
上一篇:“六同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进程——在全国打造一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金名片”
下一篇:青海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