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 北京3月4日电(记者 胡美东)3月3日-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郭文圣在给大会提交的提案中强调,应关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郭文圣给大会提交的提案题为“关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在提案中指出,城市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工作和城市工作两个大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郭文圣表示,目前城市少数民族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比小,各城市间民族工作面临的局面差异很大,政策上难以全面顾及。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吸引力不够;就业创业引导层面难度较大,社会认同感缺失,收入水平差异增大。三是城市负担压力加大,公共资源不堪重负,城市和谐稳定发展面临考验,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语言障碍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
为此,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设。鼓励各地市结合自身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和行政条例,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制定行之有效、深入务实的帮扶措施,持续推动城市民族工作。
如出台《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集体、个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于损害少数民族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二、提升保障水平,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必须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关注的居住、教育、就业等方面为着眼点与入手点,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技术培训、法律援助和就业创业指导等领域加大投入,建设面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具体实施载体,如:将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对象范畴,加大力度建设民族学校,开展公益法律宣传活动,对倾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招工的企业予以一定政策优惠等,全力提升城市的民族包容度。
三、尊重文化差异,提升城市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双向适应”能力。一是完善公共资源覆盖。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满足新老“城市人”的日常需求。二是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经常性开展各民族习俗宣传宣讲,倡导城市居民尊重各民族风俗差异,形成包容、团结、互助的城市氛围。三是注重“节点”关心帮助。组织在传统佳节关心慰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给困难群众带去暖心的祝福与力所能及的帮助。四是搭建民族交流桥梁。充分利用载体作用,培育民族团结点,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民族“沟通桥”。五是加强法规教育。加强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宣传普及城市管理中的规定和政策,并依法从严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上一篇:青海省伊斯兰教协会安发福副会长一行来青海观测站学习考察
下一篇:资讯|“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乌鲁木齐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