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百度搜索
首页
回族
视频
音频
阿訇讲坛
学者专栏
电子图书
图说记事
求知园地
生活服务
专题活动
女性
清真寺
论坛
信仰
功课
经训
律例
入门
文学
教育
艺术
医药
科技
历史
人物
学术研究
备受推崇的诗人丁鹤年
分享到:
2019-01-04 07:15:45
【来源:】 点击:
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是元明之交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受到当时和后代人的高度评价。
同时代的知名文学家戴良说他“一篇之作,一语之出,皆所以寓夫忧国爱君之心,愍乱思治之意,读之使人感愤激烈,不知涕泗之横流也”。
明初诗人瞿佑说他“做诗极工”,魏骥说他“以诗鸣湖湘间,脍炙人口久矣"。
清代散文大家全祖望称他是“文苑巨子”。
当代史学家陈垣说:“萨都剌而后,回回教诗人首推丁鹤年。”
古人论诗作,常说“穷而后工”。穷者,即贫穷、困窘、无奈之意。穷则易动感情,少受地位财富的牵累而倾全力于诗。丁年的诗写得情真意切,词丽句工,正因为常处困境,饱受艰辛而淡泊名利。
丁鹤年的曾祖阿老丁在元朝初年从西域来中国。他的祖父苦思丁、父亲职马禄丁都做过元朝的地方官。因为三代宗亲名字中都有丁字,便依照汉族习惯,取单字“丁”为姓。职马禄丁在武昌当过行政长官,受到当地百姓拥戴。他去职后,百姓不愿让他离开武昌,便在武昌定居了。所以武昌成为丁鹤年的故乡。
丁鹤年自幼发愤读书,深入学习儒家经典,并经名师指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的家境本来比较好,但是连遭不幸。他12岁丧父,18岁就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陷人穷困的境地。他的两首关于蝉的小诗正是自身境况的写照: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蝉惟极清高,愁吟类楚骚。
炎天风露薄,度日亦嗷嗷。
洁身自好、格调清高的蝉无枝可依,无露可餐,正如丁鹤年在辽阔的国土上无一处可安身立命。
丁年生于元代末年。由于元王朝政治黑暗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各地不断发生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有些人聚众为盗,扰乱社会安定。元王朝统治者采取高压手段,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战火四起,形成一派兵荒马乱的局面。
出身官宦家庭并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丁鹤年,当然不赞成农民起义战争,同时也厌恶腐败的官场。他想置身于矛盾冲突之外,埋头于诗书笔墨之中。但是战火还是烧到了他的家门。1352年,徐寿辉的起义军攻克武昌。18岁的丁鹤年把生母安置在城外农村,带着嫡母(职马禄丁的正妻)逃离武昌。经过一路风餐露宿,辗转3个月之久到了镇江,投靠他的伯父,并在镇江住了10年。这时侯,相依为命的嫡母去世了,他听说在此期间生母病死,父墓被盗掘,后来还得知他的姐姐在战乱中携女投水丧命。这一切使他悲愤至极,痛不欲生。丁鹤年埋葬了嫡母,便离开镇江到浙东奉化投靠在那里做知府的从兄吉雅谟丁,后又随其兄转往昌国。他曾和吉雅谟丁一道去余姚,考查以前当地长官叶敬常组织群众修筑的海堤。面对这一避害为利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丁鹤年联想到当前战火纷飞的天下形势,便写了一首七言古诗。
写这里筑堤以前的情况是:
阴霾夜吼风雨急,
坤维振荡玄溟立,
桑田变海人为鱼。
写筑堤后的情况是:
堤内耕桑堤外渔,
民物欣欣始生息。
······
柳根白舫卖鱼市,
花底青帘浩酒家。
他想到,现在四海横流,到处是刀光剑影,却看不到像叶敬常那样的体恤百姓的官员:
州县有官非叶侯,
御灾谁复忧民忧?
丁鹤年虽不支持农民起义战争,但在这首诗中透露出,政治黑暗是天下动乱的根源,也可以说是:“官逼民反”。
灾难再次降临到丁鹤年身上,从兄吉雅漠丁到昌国任职后不久就死去了。丁鹤年又一次失去了依靠,从此,便以行医卖药勉强糊口,有时就寄食于僧院,敝衣粗食,生活很是艰苦。后来到定海(今浙江舟山)定居下来。
丁鹤年的前半生接连遭受丧亲、漂泊、战乱的打击,感时、悼亡、思乡、情别等情绪,化作一个“愁”字,反映在他的诗歌中。“离愁灯下影,乡泪枕边痕”,成为其生活和感情的写照。其感时诗如《重到西湖》:
涌金风月昔追欢,
一旦狂歌变永叹。
锦绣湖山兵气合,
金银楼阁劫灰寒。
雪晴林野梅何在,
霜冰苏堤柳自残。
欲买画船寻旧钓,
荒烟野水浩漫漫。
诗句描写了西湖经战火洗劫呈现出一派败落凄凉景象。昔日到西湖追欢作乐的人,只能发出长叹,看不到初游西湖时的悠闲安静的场景。是谁的过错,令读者深思。
丁年40多岁回武昌期间,他的妻子病故,使他再一次受到失去亲人的打击,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诗悼念妻子:
别时如玉人,归来生死隔。
日暮泣孤坟,音容杳难得。
惟余坟上草,犹带罗裙色。
面对孤坟,再也看不到妻子的形象听不到妻子的声音,眼前只是坟上青草显现出妻子衣裙的颜色。读此诗不禁也产生一种哀婉凄痛的心情。
《将归武昌题长江万里图》则表现了他长期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长江千万里,何处是侬乡?
忽见晴川树,依稀认汉阳。
从画图上寻找一下故乡,聊以安慰游子之心。思乡之情既委蜿又真挚。
古人写诗作词爱说“愁”,甚至于“为赋新诗强说愁”。屈原忧国,杜甫忧民,李煜失位作囚,李清照抛家孤居,各种愁苦凝为诗句,感人至深,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成为艺术珍品。丁鹤年遭际不幸,具有多种愁绪。他的诗把愁化为艺术,也能令人百读不厌。
1368年,元亡明立。这时丁鹤年33岁。他45岁时由海州回武汉为父母迁葬,费尽周折。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他12岁时曾隆重安排其父亲的葬礼。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丁孝子”。丁鹤年确实有浓厚的“忠孝”意识。他为元朝灭亡而哀伤。以前就不想做官,元亡后更不愿做官,甚至为躲避劝他做官的人而再次离开武昌。但是他对明朝建立后出现的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局面还是感到高兴的。曾写道:
生逄舜日当尧天,
经营内外皆英贤。
八十衰翁百无外,
茅檐击壤歌丰年。
可见他并不把自己认定为“残元遗民”,而是从现实出发来评定事物的。
丁鹤年晚年心情较好,写了一些格调清新,较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如《竹枝词》:
竹鸡啼处一声声,
山雨欲来郎欲行。
蜀天恰似离人眼,
十日都无一日晴。
不说人眼似蜀天,而说蜀天似人眼,把伤别写得婉转而有情致。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诗人
丁鹤年
阿老丁
人物
元末明初
上一篇:
著名诗人萨都剌
下一篇:
承前启后的天文学家马沙亦黑
相关新闻
• ·
索契冬奥会上戴头巾的冰上公主
(2014-02-14)
• ·
马长庆阿訇脚踝受伤不能站立
(2014-03-07)
• ·
中国穆斯林——云南回乡银饰世家的幸福生活
(2014-04-07)
• ·
中国著名穆斯林作家张承志简介
(2014-09-21)
• ·
集墨汁和鲜血于一身的中国穆斯林学者陈克礼烈士
(2014-09-30)
热门排行
中国著名老前辈阿訇
纪念一代经学大师马长庆阿訇归真
不朽的陈克礼阿訇
果园哈志马万福及其孙子马长庆的一生
中国伊斯兰教嘎的林耶(杨门)门宦七辈 道
不一样的红色记忆:回民的红色记忆 ---深
讣告:穆文祥阿訇于2020年7月22日在西宁奉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
马青-青海创新集团董事长
马长庆阿訇脚踝受伤不能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