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既有源远流长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医学,又有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医学,共同为维护人民的健康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传统民族医学又称祖国医学,是我国各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由多个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和医药经验汇合而成,各自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每种自成体系的民族医药都与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与本民族的价值观、哲学思想、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为本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其他民族人民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2018年4月27日,由青海省康乐医院牵头举办的“2018中国回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召开。图为《实用中国回医药学》发行仪式。贤彪摄
中国回医药学,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伊斯兰阿拉伯医学与中国传统汉医学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东西方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回医药学有着鲜明的中国化的伊斯兰文化印记,以伊斯兰哲学为指导的“真一七行理论”和“四性四体液学说”作为回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核心,以“气质调理”“体液调治”为主的理气调性作为回医药学临床治疗原则,以“芳香类植物药”运用为临证主要用药特色,且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以成药或经验成方为主,是有别于汉医药学的临证以辨证加减为主的治疗方法。因此,回医药学也是非对抗医学中具有和顺精准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医学。
2018年4月27日,由青海省康乐医院牵头举办的“2018中国回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召开。图为新出版的《实用中国回医药学》。贤彪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各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回医药学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联合会回医药分会副会长、青海省回医药研究会会长、青海省名医张建青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在繁忙的医疗、行政、科研工作之余,历时五年之久,深入钻研、广泛收集回医药相关文献与著作,对大量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把伊斯兰医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汉医学知识相结合,并用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和汲取的传统医学学识融汇于回医药学的研究之中,编撰出这部60多万字的《实用中国回医药学》。全书内容分为回医药学史、回医药基础理论、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物学、药物分类、回医保健、回医和顺精准医疗共九章,书末附有回医药文化研究。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回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是一部阐述中国回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医疗与药学,以及继承与创新等学术思想的应世之作。
张建青教授把回医药学定位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同时又是“伊斯兰阿拉伯医学与中国传统汉医学相互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而形成的我国古代第一次中西医结合的结晶”,该书不仅形成了回医药学基本的医学理论与实用体系,也为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传播“和平与友好、和谐与团结、交流与融合、双赢与分享、继承与创新、开拓与发展、进步与繁荣”的丝路精神担当着重要角色。张建青教授遵循“继承不离宗,发扬不泥古”的原则,在回医药学气质调理、体液调治的理论与实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相信读者必将会从中受到启迪和获得帮助。
2018年4月27日,由青海省康乐医院牵头举办的“2018中国回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召开。贤彪摄
该书在历史研究中重新定义了大回族的概念,使回医药学不局限于回族一个民族上,也使回医药学的民族根基范围更广泛,这十分重要,尤其该书作者将中国回医药学的民族属性和医学属性新的定位赋有创新性。他认为中国回医药学是回族共同体(包括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疾病不断做斗争,逐步创立并完善的医学体系,是反映自然与人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生态医学和非对抗性的和顺医学。纵览全书,有鲜明中国化的伊斯兰文化的回族特色、医学观点和医学方法。该书的出版极大地弥补了回医药学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为培养和指导回医药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用性很强的文献参考资料,对回医药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发掘、继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2018中国回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
下一篇:深圳市伊协举办第10期伊斯兰文化大讲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