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洁:伊斯兰教法与现代国家:改革主义的两种视角
分享到:
2017-08-01 19:34:29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点击:

  随着越来越多的穆斯林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国家公民的角色和宗教身份之间的张力不断考验着这一群体。穆斯林的宗教身份和认同,往往不仅限于通常意义上的个人信仰,而且体现在涉及现实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国家关系方面的种种规则和惯例,其中很多内容是由伊斯兰教法所规定的。因此,如何看待伊斯兰教法在现代国家的作用与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过去几十年间,极端保守思潮甚至政治激进思想在不断申明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人们对伊斯兰思潮的整体感知某种程度上局限于伊斯兰复兴主义,甚至是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但保守思想和激进思想并不能代表当代伊斯兰思想的全貌。通过观察索罗什和纳伊姆这两位当代穆斯林思想家的观点可以发现,自19世纪以来兴起的改革主义思潮并没有在日益严峻的现实政治环境中枯竭,而是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活力和生存空间。一些穆斯林思想家秉承伊斯兰教历史上理性与启示并重的传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宗教,以发展的眼光对伊斯兰信仰作出解读,对当下穆斯林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试图提出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十年间,虽然世俗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政治精英都曾使用带有改革意味的话语对其政治目标进行过阐述,但历史事实证明,世俗主义的统治使穆斯林社会中极权、压迫和经济衰败盛行,而宗教保守主义和政治伊斯兰又对穆斯林社会中盛行的经济停滞、政局不稳、社会不公现象无能为力,无法针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根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穆斯林如何在保持身份认同与自身文化的前提下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改革主义者提供了自己的回答。这种回答或因社会处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或有助于推动穆斯林与其他文化进行建设性互动,并就如何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做出积极的贡献。无论对于生活在穆斯林占据多数的国家,还是对于作为所在地区少数派群体的穆斯林,这种改革主义路径下的回答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涉及的“伊斯兰教法”一词包括两重含义,不仅指众多真理和路径之中真主指引给信众的道路(即“沙里亚”),也指历史上宗教学者对这一道路的阐释,以及据这些阐释而形成的法律传统、制度和具体规则,即穆斯林对真主之法度的知晓和精通(fiqh,即“斐格海”)。在近现代以来的伊斯兰复兴思潮中,伊斯兰思想家们提倡恢复和坚守“沙里亚”,但在社会层面上,“沙里亚”具体的要求和执行实际上更多地表现为对这些法律传统和规则的呼吁,在逊尼派当中特别表现为四大教法学派的相关主张和由此形成的具体法律规则。

  ②Noah Feldman,The Fall and Rise of the Islamic Stat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p.6.

  ③这一评价源自索罗什获得伊拉斯谟奖时的颁奖词,参见"Prize Winners 2004:Sadik Al-Azm,Fatema Mernissi,Abdulkarim Soroush," Novemver 4,2004,AbdolKarim Soroush,http://www.drsoroush.com/English/On_DrSoroush/E-CMO-20041104-ErasmusPrize_Presentation.html,登录时间2010年10月20日。

  ④“伊拉斯谟奖”是荷兰王室于1958年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伊拉斯谟名义设立的,颁给世界范围内对欧洲的文化、社会以及社会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⑤关于阿卜杜·卡里姆·索罗什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参见王宇洁:《伊斯兰与现代性:第三条道路?》,载《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2期,第95-103页。

  ⑥Abdulkarim Soroush,Reason,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Isla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31.

  ⑦[伊朗]索罗什:《可变与不可变》,王宇洁、黄麟译,载姚新中主编:《哲学家(2015-2016)》,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5-201页。

  ⑨Abdulkarim Soroush,Reason,Freedom and Democracy in Islam,pp.133-134.

  ⑩Shireen Hunter,ed.,Reformist Voices of Islam:Mediating Islam and Modernity,New York:M.E.Sharpe,Inc.,2009,p.79.

  (11)Forough Jahanbakhsh,Islam,Democracy and Religious Modernism in Iran(1953-2000):From Bazargan to Soroush,Leiden and Boston:Brill,2001,pp.156-158.

  (12)Forough Jahanbakhsh,Islam,Democracy and Religious Modernism in Iran(1953-2000):From Bazargan to Soroush,p.156.

  (13)Abdullahi A.an-Na'im,"A Theory of Islam,State and Society," n Lena Larsen and Christian Moe,eds.,New Directions in Islamic Thought:Exploring Reform and Muslim Tradition,London and New York:I.B.Tauns,2009,pp.145-163.

  (14)Ibid.

  (15)Kari Vogt,Lena Larsen and Christian Moe,"Can the State Enforce Shari'a?," in Lena Larsen and Christian Moe,eds.,New Directions in Islamic Thought:Exploring Reform and Muslim Tradition,pp.207-221.

  (16)Abdullahi A.an-Na'im,Islam and Secular State:Negotiating the Future of Shari'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p.1.

  (17)Mohammed Ayoob,"The Myth of the Islamic State:The History of a Political Idea," Foreign Affairs,April 3,2016,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2016-04-03/myth-islamic-state,登录时间2016年9月26日。

  (18)Abdullahi A.an-Na'im,"A Theory of Islam,State and Society," pp.145-163.

  (19)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建立宗教的法律,或者禁止其自由行使”。一般宪法判例书中都把这一规定分为两款,前者称为“建立条款(establishment clause)”,后者称为“自由行使条款(free exercise clause)”。对此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政府不得建立任何宗教”;另一种认为“政府不得只建立一种宗教”,即政府建立宗教是可以的,但不应局限于一种,对宗教的补助和豁免要一视同仁,不得厚此薄彼。第一种理解,即所谓的“分离论(Separatism)”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主导理论。第二种理解被称为“中立论(Nonpreferentialism)”,它认为在政府和宗教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墙,政府可以在不违反平等保护的情况下支持宗教。“分离论”的观点认为建立条款要求对宗教和不信宗教不做区分,而中立论认为建立条款只要求对各个教派不做区分。参见赵晓力:《美国宪法中的宗教与上帝》,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4期,第506-510页。

  (20)Shireen Hunter,ed.,Reformist Voices of Islam:Mediating Islam and Modernity,xvi.

  (原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7年第2期)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伊斯兰文明的辉煌与困顿
下一篇:试论伊斯兰教对形成我国回族所起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