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交往如何相互吊唁亡人?
分享到:
2017-07-10 20:08:22 【来源:】 点击: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回民是受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双重熏陶下的优秀民族,回回民族世代与各民族礼尚往来,相互尊重,友好交往,在保持本民族信仰纯洁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交往礼仪。特别是在回汉之间吊唁亡人的方式上有明显区别。回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信仰独一真主,禁止崇拜偶像,禁止向祖先祈求福禄;汉族基本上的多神崇拜,尤其看重对逝去的亡人的膜拜,表现在治丧期间的礼仪更甚,治丧要持续多日,要搭灵堂、行叩拜,扎纸人纸马等等追求丧礼的隆重和奢华;回民的丧葬习俗是厚养薄葬、速葬、简葬,表现在丧仪中就是简洁、肃穆、庄重......

      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回汉交往密切,几乎每个回民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汉族亲戚朋友、同学故交。那么当一方家庭中有人故去之时,必然要前往探望吊唁。回民如何在去汉民家庭吊唁亡人之时即尽到尊重亡人、宽慰丧属又能够保持信仰不致受到伤害呢?汉族来到回民家庭看到与他们不一样的情况能够如何应对不至于手足无措显得尴尬呢?就此敝人思考多日又与其他阿訇、学者讨论现提出一个方式供大家参考、试行:

     一、回民可否去汉族家庭吊唁?

      《布哈里圣训集》中记述说:“当一对犹太人的送葬队伍经过穆圣时,穆圣站了起来。于是有人对穆圣说:这是犹太人的葬礼啊,穆圣回答说:这难道不是一个生命吗?”先贤布哈里在《葬礼篇》中传述说:先知穆圣曾经有一个年轻的犹太仆人。在这名年轻人生病时,穆圣到他的家中看望他,并坐在年轻人的头旁说:你归信伊斯兰吧。年轻人看了看身边站着的父亲。他父亲于是说:你就顺从艾布·嘎斯姆(穆圣)的话吧。这名年轻犹太人就归信了伊斯兰。当先知离开后说道:一切赞颂全归真主,救赎这个年轻人脱离了火狱。”由以上圣训看出穆圣(愿主福安之)是如何对待非穆斯林的。对生命的尊重,与非穆斯林的友好交往都是圣行。作为穆圣的稳麦体(追随者)我们更要以先知为榜样同一切与我们友好往来的非穆斯林们交心交朋友,他们家中遇到困难也要尽力相助;古兰启示:”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教,以便你们互相认识。” (《古兰经》49:13)以上这段经文向我们昭示:人类同源,是一个祖先,真主为了考验人类而把他们组成若干民族,并通过人们互相认识、彼此沟通,使他们达到伊斯兰教所追求的和睦相处、天下太平的目的,从而取悦于真主。芸芸众生既然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那么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网络。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不可能离开他人而存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所以我们之间都应和睦相处。具体到丧仪这个话题,在保持我们伊玛尼(信仰)不被伤害的情况下去进行吊唁是许可的。   

      二、回民如何到汉族同胞家中吊唁:

      吊唁:所谓吊唁就是哀悼死者慰问活人。既然是哀悼必然要尽到一定的礼仪,礼是思想,仪是行为,思想只有通过言行的实施才能够让人感受到你的思想的真诚和虚伪。回民去汉族同胞家里吊唁如何行礼尽到哀思,表达出对死者的尊敬和对活人的宽慰,又不至于违反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禁止偶像崇拜的原则。此一问题一直以来困扰许多生活在非民族聚集区的人们。为此,笔者思索许久也和部分学者进行过探讨,穆斯林认主独一,禁止偶像崇拜的原则不能变,有些汉族同胞家里的丧葬活动又必须参加,如何参加又如何在汉族同胞丧葬活动的现场上行何种方式的礼节才能既表达出哀思又不违背伊斯兰原则呢?一直以来鲜有文献记载也未见当代学者论述,但这个问题又确实存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做到让普通穆斯林群众既坚守原则又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与人们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古兰启示,“安拉乎要你们容易,不要你们繁难”(古兰经2:185),我们要在伊斯兰教义、教法允许的范围内理解并运用此安拉的启示来指导世人如何处理当今非穆斯林聚集区内穆斯林的现实问题。例如回民去汉族丧葬场合行礼的问题,对此笔者尝试用行“脱帽、立站、微低头、静默半分钟或一分钟”的方式表达出对亡人的哀思和尊敬。此方式个人认为目前是比较符合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对汉族亡人的礼仪又是最大限度的避免与伊斯兰教义相违背的方式了。虽然可能有些汉族同胞对此仪式不理解,但也能让人感觉到回民来宾对亡人的尊重,也避免了回民去汉族丧葬现场不行礼而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一切安拉至知!如有差错属于笔者,求安拉恕饶,阿敏。也请尔林们提出批评并提供更好的方式,应沙安拉,赛瓦布!

三、汉族同胞如何到回民家庭吊唁?

汉族同胞有向亡人叩拜的习俗,回民信仰认主独一禁止向除安拉外的任何真主的被造物行叩拜之礼,即使儿孙任何时候也绝不可向家中长辈行叩拜之礼,所以,回民家中丧葬现场是不设灵堂,不铺跪垫。那么当汉族同胞前来吊唁之时,笔者建议可以参照回民去汉族家庭吊唁方式行礼。即行“脱帽、立站、微低头、静默半分钟或一分钟”的方式。此方式既能够表达出哀思又让人容易接受和实行,因而建议回民在汉族同胞来时安排接待人员相告并帮助指导其行礼,以助汉族同胞完成吊唁亡人的心愿又维护和遵守了伊斯兰的教义教规。一切安拉至知!如有差错属于笔者,求安拉恕饶,阿敏。也请尔林们提出批评并提供更好的方式,应沙安拉,赛瓦布!


综上几点,个人愚见,目的在于为非穆斯林聚集区的同胞们提供一点可行性的方式,使得大家遇事能够从容应对,不至于畏首畏尾,犯难。一切安拉至知!如有差错属于笔者,求安拉恕饶,阿敏。也请尔林们提出批评并提供更好的方式,应沙安拉,赛瓦布!

 

                                                             皖西穆民.张曙东
2017年7月2日于绿源茶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呼图白】开斋捐及节日礼仪
下一篇:每个人拜功的回赐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