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镇境内的广垛村,被当地人称为“吴回庄”。全村1003户3811位居民中,回族村民302户1212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3。两年前,这个村子是穷乱落后村,而今已变成民族团结模范村。广垛村变化为啥这么大?村民们说:“这得宜于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副队长张珍巧的帮忙。”
走家串户拉家常,写下3本民情日记
张珍巧至今仍记得第一天踏进广垛村的场景:村里的中心路成了回族村民的屠牛场,路两侧血水、脏物横流,腥臭味弥漫。民族小学校门前,散落着埋头啃草的牛羊。村里没有警务室,村部是一排破旧的平房,张珍巧从村部借了张桌子,就是自己的临时办公点了。
“派个女民警过来,就想把这一大片治安搞好?”广垛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国富对这个和自己女儿年龄差不多大的张珍巧,嘴上不说,心里却打鼓。村里每次开会,尽管张珍巧招呼过“开会记得喊上我”,但村干部们没一个能想起她。
对初来乍到的张珍巧,广垛村村民同样“看不上眼”。不过,张珍巧可没管这些,她有事没事就往村民家里跑。“拉家常,聊困难,还拿个本子记下来。”不仅村民,连吴国富等村干部看张珍巧的眼神也变了。“我们做了多年的村干部,也没把各家各户情况摸得门清。小张花半年功夫,就把全村所有回、汉族村民家的板凳捂热了。那民情日记,她足足记了厚厚3本。”吴国富说。
在张珍巧办公桌上放着《古兰经》《伊斯兰教史》,“如何解决回族村民与汉族村民多年不相融的问题,到回族村民家聊什么?这些都是‘敲门砖’。但真的跨进门,还要不带任何偏见,态度诚恳,给回族村民最大的尊重。”张珍巧说。
和信任一起建立起来的,还有广垛村中心警务室。去年,在江苏省公安厅的帮扶下,广垛警务室与村部一起建成。第一次向村民开放时,村民看着墙上高清监控显示屏,特别高兴。“以后,再也不怕丢东西了。”村民们开心地说。
开展志愿服务,关注特殊家庭孩子
“这两年,我们家多亏你照顾。张警官,就冲这事,我一定走‘正道’。”11月3日,广垛村二组回族村民吴某从监狱服刑回到家中,正巧碰上来给儿子佳旺送钢笔的张珍巧。
“第一次走进吴家时心里挺发酸,房屋破旧,家徒四壁,10岁的佳旺放学回来,爷爷奶奶还在田里忙,锅灶冰冷。”张珍巧心疼地说。父亲犯法,母亲离家出走,面对家庭的变故,孩子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再与外界交流,原本优异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吴某一家仅靠两位70多岁的老人地里刨食勉强支撑的生活,拮据困顿。
从那以后,张珍巧上班路过吴家门前,经常会带去面包、牛奶等食物,给孩子一份温热的营养餐。日子一长,不肯说话的佳旺对她笑了。张珍巧又通过社会公益项目,帮佳旺解决了上学的费用。
自2012年起,张珍巧相继牵头创建了滨海县公安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滨海县爱心公益慈善会、滨海县青橙之家等公益团队。她牺牲休息日,带领数百名志愿者开展敬老助学志愿活动。她为社会弱势群体募集捐赠款物50多万元,个人直接帮扶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经手和牵线助学的寒门学子达300多人,悉心照顾13名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单亲儿童。张珍巧把公益当作事业来做。
调解矛盾,穷乱村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不得不佩服张警官,她调解矛盾真有两手。”广垛村综治办主任陆古俊坦言,“天天上门找村民聊天的工作方式,在无形中化解了矛盾。”
董爱顺与吴士敏都是回族村民,两家还沾亲带故。5年前,因道路问题,两家吵过闹过甚至要动过手。“我们村干部去做工作,都被撵出来。小张神了,站在门口轰也轰不走。她冒着37度的高温,天天跑去,人晒黑了一圈,还笑眯眯地搬出情理和法理,说得两位当事人面子挂不住。小张瞅准时机,促成两人握手言合,谈话之间,就让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多年积怨,变成了过去的事。”陆古俊说。从张珍巧身上,陆古俊对警察有了新认识。
2015年,广垛村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今年该村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近期,滨海县对全县296个村居的社会满意度和治安安全感进行调查,广垛村位居前列,仅侵财类警情和两年前相比,就下降了77%。如今,村民常说,张警官就是我们回民的“娜泽海”。娜泽海,回族女孩的名字,寓意忠诚。
上一篇:漯河穆斯林爱心服务队为千家保护送暖献爱
下一篇:情暖孤老心 旌阳区西街小学“学雷锋”活动走进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