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习惯”
分享到:
2016-01-14 17:08:28 【来源:】 点击:
我们做事情,很少是出于理智,常常是出于感情,而更多则是出于习惯。但我们总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有智之士,其实那只是在替习惯找幌子打圆。习惯在这里——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力,连理智也屈从并服务于它。

习惯有好有坏,故而有良习和恶习之分。它可以是良师益友,使我们逢凶化吉;也可以是祸水毒流,给人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习惯是一个人行为本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车行驶在公路上的老司机,突遇紧急情况时,习惯性地脚踩刹车,避免一场车祸;刚学会驾车的新手一旦突遇紧急情况,他往往错把油门当刹车来踩,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习惯就会成为一个人本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习惯并非是短期内养成和培育起来的。既然习惯的形成需要培育养成和时间过程,那么作为一名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应合理培养自己的习惯、正确运用培养习惯的过程,以良好的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真主首次降示的古兰经文是第96章的一至五节:“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本节经文中提到了一样东西,这就是“笔”,笔只有一种功能——用来写字,而写字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首次降示的这五节经文已经确定伊斯兰教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宗教、穆斯林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群体。成为学习型的穆斯林,就应当养成两大习惯:

一、养成“该问的要问”的习惯

安拉乎教导我们说:“你们应当请教深明教诲者,如果你们不知道。”(16:43)
据史料记载,穆圣在麦地那生活期间,有一天带领大家礼晡礼拜时,不知是什么原因,穆圣把原本应礼四拜的晡礼拜只礼了两拜后就出拜回家了,在场的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说可能晡礼拜的四拜改成了两拜,也有人说晡礼拜的拜数并没有改变可能是穆圣忘了……大伙儿正在七嘴八舌议论时,有一位名叫“祖力耶代尼”的人,站起身走进穆圣的房间,询问穆圣:“主的使者呀!礼拜被改变了、还是你忘了?”穆圣赶忙回答说:“礼拜没有被改变,而是我忘了。”于是,穆圣再次带领大家重新礼了四拜晡礼拜。

圣门弟子祖力耶代尼的这一问,揭开了人们心头的疑团,祖力耶代尼的这一问正是“该问的要问”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问问小净怎么洗”、“问问礼拜怎么礼”、“问问天课怎么算”、“问问朝觐怎么做”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不该问的就不问”的习惯

安拉乎教导我们说:“你们想请问你们的使者,像以前他们请问穆萨一样吗?以正信换取迷误的人,确已迷失正道了。”(2:108)

据史料记载,在穆萨圣人年代,有两个村庄的交界处人们发现了一具无名尸体,苦于找不到凶手,两个村庄的人相互指责进而发展成械斗,事情告到穆萨圣人那里,穆萨圣人依据主命吩咐他们宰杀一头牛,用牛的舌头和尾巴拍打死者,死者就会说出凶手。正如《古兰经》叙述道:“当时,穆萨对他的宗族说:‘真主的确命令你们宰一头牛。’他们说:‘你愚弄我们吗?’他说:‘我求真主保祐我,以免我变成愚人。’”(2:67)

此法破案,是安拉乎对他们的考验,而他们却认为穆萨圣人是在愚弄他们。当他们为破案绞尽脑汁、别无他法时,只好选择“宰牛破案”这唯一的办法,可他们已经养成了“不该问的也要问”的不良习惯,百般刁难似的追问穆萨有关牛的情状。正如《古兰经》叙述道:“他们说:‘请你替我们请求你的主为我们说明那头牛的情状。’他说:‘我的主说:那头牛确是不老不少,年龄适中的。你们遵命而行吧!”他说:“我的主说:那头牛不是受过训练的,既不耕田地,又不转水车,确是全美无斑的。”他们说:“现在你揭示真相了。”他们就宰了那头牛,但非出于自愿。(2:68—71)

由于他们的无理追问,原本随便宰一头普通的牛,最终演变成了百里挑一、价钱昂贵的一头很难寻找的牛,原本很容易办到的一件事,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难办,还不是他们的这种不良习惯造成的吗?

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如果你的习惯是好的,有益健康的,那你一定是个很愉快的人。如果你的习惯并不好,那你应该尽一切力量来改变,如此才能生活充实,更有意义。作为穆斯林,我们应养成“该问的要问”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有利于我们的今世,更有利于我们的后世;我们还应养成“不该问的就不问”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在今世里让我们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后世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责难甚至惩罚。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漫谈“习惯”

上一篇:学圣行,做优秀丈夫的十个准则,你想象不到的细与温馨
下一篇: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