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对话洪洋教首
2015-11-18 10:43:03
【来源:】 点击:
观察阿訇上大学现象
陈志明(Tan Chee-Beng),国际知名人类学家与东南亚研究专家,195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永春,1974年毕业于马来西亚科技大学,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1976-1979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并先后获得人类学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新加坡大学和马来亚大学,1996年至2012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其中八年担任人类学系主任。国际知名人类学家与东南亚研究专家。曾任教于新加坡大学、马来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012年9月,被聘任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特聘教授。
张中复教授: 政大歷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主任,副教授,兼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主要讲授中國民族史、民族理論研究、中國穆斯林民族社會文化 、維吾爾語等课程
10月8日,第二届回族学高层论坛暨《回族研究》创刊100期座谈会在北方民族大学举行。宁夏社科院院长张廉主持,闵文义致辞,自治区政协洪洋副主席讲话。
这次论坛为期三天,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回族社会与文化、回族历史、回族经济、回族学学科与回族文献典籍、回族与伊斯兰文化等课题进行了讨论。

这场别具一格的学术会议,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10月11日,几位参会专家学者到洪岗岗子参观、访问。探寻这个大西北闻名遐迩、有苏菲之乡著称的圣神之地,来客分别是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张中复、中山大学教授陈志明、云南大学博士马雪峰、山东大学博士苏敏和北方民族大学博士马建福等人。
触情生情、睹物思人一切化在不言中。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尽忠于教门的先贤们成为后人们效仿的表率。

中午,洪洋教首尽地主之谊,宴请诸学者,落座后,张教授说,洪岗岗子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原因来访的外国学者居多,特别是2005年6月30至7月3日在银川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有来自伊朗、巴基斯坦、日本、保加利亚等国及中国的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广东、新疆、甘肃、陕西、青海、云南、宁夏和台湾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2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2005年林松(求主赐福他老)、马明良、肖宪、马明贤等教授
这些学者会后驱车到洪岗岗子参观访问,领略了这里穆斯林的风土人情,目睹了宁夏最大的苏菲虎非耶教团建筑群,百姓们排队接待和迎接的热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影响!参观者对基层穆斯林们的好客精神深深感动。张教授说,洪主席上个月去台湾国民党总部访问未见到很遗憾,说下次来访台提前打声招呼便于接待、交流。
据说,台湾有7座清真寺,穆斯林人数大概六万左右,印尼籍人员居多,台北清真寺的赵希林阿訇是个多面手,以前是驻沙特的外交官,返台后当阿訇,还到大学讲课客串客座教授的重任,是法学博士,还有高雄市清真寺的陈永武阿訇也去大学讲课……其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角色转换,能适应多种环境、不同气候的应变能力,对较多知识单一化的阿訇们会有所启发的。洪洋教首说,他鼓励、支持阿訇们上大学,目的就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阿訇们综合能力的贫乏、思想画地为牢的保守化、行动意识的僵硬化、自觉精神的上颓废化、服务态度的高高在上化、脑海里的不思进取化,已制约着自我能力的提升、自我境界的逾越。其突破口就是调整自我知识架构,脑海充填多样性材料。荀子口中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不是顺口溜,也不是儿歌,其中的奥义,只有身临其境者能领会其内涵。洪洋教首对诸位学者说,阿訇们上大学的用意是寻找个人的不足,弥补缺陷,这也是清真寺教育的一种转型,目的是给古老的经堂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彰显出时代精神的活力,服务于教门事业,效力于民族发展,促进于和谐社会的稳定。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都明白,但转化为生活实践化的长效规律很难。思考与学习要齐头并进,智慧与实践要同步实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大学的校训,试想,博学多才的阿訇还是不多,才华横溢者更少。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阿訇和一生只接受寺院体制内经堂教育的阿訇区别是很大的,阿訇们走出去,接受大学里的正规教育,由知识渊博的老师上课,再与在学大学们交流,拉近思想代沟,升级旧有观念,刷新固有知识版图,转型升级旧的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传递正义声,与时俱进跟着时代跳动的步伐,贴近社会主流把真实的伊斯兰说给大家,都是自我适应新环境的智慧选择。
不然,误解产生误会,误会滋生纠纷,纠纷引发矛盾,矛盾激化动干戈,规模大的事件引发社会不安,社会不和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统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阿訇们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载体,拥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新观念,势必影响教民看问题的宽度、厚度和远度。
政府开始关注阿訇们受高等教育的培训
近几年政府部门出资所办的阿訇深造的“大专班”、“北师大培训班”都是培养高等阿訇人才的举措,先行者开辟的坦途已被后继者跟上,国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待全民参与。教育强国,文化强心,有助于社会基本道德的规范,塑造更加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国民精神,优化服务社会志愿人员结构的多元性,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文化资本效应将产生内外张力,助力早圆中国梦!
阿訇们送到复旦大学深造学习
阿訇复旦大学谈心得体会
Array
上一篇:黎巴嫩记者:为什么只有法国得到默哀?
下一篇:伊朗人文文化面面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