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延安“清真寺”题词
2015-05-13 12:59:26
【来源:】 点击:
1940年10月7日,延安清真寺新建落成。毛泽东于同年9月为该寺题赠的“清真寺”匾额,是他革命生涯中惟一的一次为宗教活动场所所亲笔题名
1940年2月26日,延安回民救国协会成立,并推选金浪白、马寅、马文良、马青年、苏冰为理事。协会成立大会通过决议,在延安建立清真寺。边区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 于当年3月在延安城北的文化沟选址动工,修建清真寺。9月底,正式竣工。清真寺建筑布局呈“凸”字形, 大门利用一座明代的石牌坊。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进犯延安后,毁坏了延安清真寺建筑物。
1970年1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在清真寺遗址内发掘出了毛泽东题写的“清真寺”刻石,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清真寺的职能
伟大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的确,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所以你们不要伴随着真主崇拜任何一物。”
社会职能的多样化,是中国清真寺的一个重要特点。
清真寺既是穆斯林沐浴洁身、进行宗教活动、交流感情的中心场所,又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穆斯林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穆斯林每日五次礼拜,每星期五的主麻聚礼以及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会礼;阿訇平时在清真寺给‘哈里发’(学生;原意为继承者。)讲学,给穆斯林群众讲“瓦尔兹(戒劝)”,宣传《古兰》、圣训、教义、教律、圣史及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传说故事,主持婚、丧、嫁、娶、屠宰食用禽畜、民事调停、纪念亡故先贤等有关活动。
在动乱年代和革命战争年代,清真寺曾成为穆斯林群众进行反抗斗争的重要场地;如清朝回族几次抗清斗争都是在清真寺里举行仪式的。
如今的清真寺还是发展民族经济的纽带。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随着国家的宗教政策的落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地清真寺认真贯彻了“以寺养寺”的方针、努力发展民族经济,纷纷搞起了自养经济;有的清真寺出租寺内外的房屋,有的清真寺开办了穆斯林招待所,有的清真寺开办了清真民族风味餐厅,有的清真寺开办了穆斯林商品专卖店,有的清真寺开办了民族宗教用品部,有的清真寺开办了清真民族小吃店
上一篇:伊斯兰风情的茶道
下一篇:新丝绸之路:重新发现世界文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