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德尔章》,古兰经第九十七章,共五节,麦加下降。该章虽仅五章,却犹如天籁传音,静谧而悠长,气势恢宏而磅礴,使人刹那间纵横百年,让思想跨越极限,同天仙共遨游天地之间。顿然间心灵得以纯化,思想得以升华,灵感得以启发。
如果将整部古兰经比喻作宝石的话,那么这一章必定就是一百一十四颗中的黑宝石,华丽高贵中又平添几分神秘。
该 章伊始,安拉只是娓娓描叙古兰经的下降时间。古兰经是引导世人分辩真伪的,古兰经又称“光明”,是照亮黑夜,带来光明的。“我确已在盖德尔夜降示了它”, 这一夜因为有了古兰经的降示而充满了光明、吉祥和引导。安拉降示古兰经,是为了慈悯众生,是赐给人类的一个惠礼,而这一夜,不但因为古兰经的降示变得珍贵 无比,安拉又将它胜过一千个月赠与穆罕默德的教生,这是安拉赐给我们的又一个惠礼。这由造物主送出的双重惠礼,一前一后,接踵而至,再加上无数个纯洁无 染,高尚无暇的天使们如众星捧双月点缀其间,这无疑构成了一幅最美妙绝伦的胜境画面,令人心旷神怡,瞬间的领悟中感受着心的震撼。平淡的一个夜,在造物主 三言五语的描述下,却变得如此奇妙;平淡的一个夜,因为造物主的赐福,却变得无限高贵;平淡的一个夜,因为有了“盖德尔”却变得永不平凡。巨大的落差产生 的轰鸣,让心愈发激动。不用说一个凡夫俗子了,就是集天下所有文人骚客,又哪能用人类的语言倾尽造物主古兰经中的奥义玄妙。
一、经文释义
1、我确已在盖德尔夜降示了它
安拉用第一人称“我”,不仅仅意在拉进聆听古兰启示者的距离,也是为了突出显示这一夜的高贵以及古兰经的神圣伟大,这里的语意尤如安拉在说:是“我”亲自在盖德尔夜降示了它。这里用的人称代词“ه” ——“他”或译“它”,指的就是古兰经。这一节短小而普通的阿拉伯语句中却包含着三重伟大及三个核心:“安拉”、“盖德尔夜”、“古兰经”。造物主“安 拉”是信仰的核心;“古兰经”是人类接受指引,认识造物主,认识自己的使命的途经,是知识的核心;“盖德尔夜”是降示古兰的时间,是本章的核心。
安 拉在这节经文中叙及古兰经,也展示了古兰经的三重伟大:一、是造物主——安拉降示的古兰经;二、是在高贵的夜晚——盖德尔夜降示的古兰经;三、安拉在此没 有直呼古兰经,而是用代词来代替,这也是为了彰显古兰经的伟大。按照阿拉伯语的惯例,这里应当用名词而不用代词的,只有在同一篇文章中再次叙及同一事物的 时候才会用代词来替代。造物主仿佛在告诉我们:我确已在盖德尔夜降示了“它”,你们不要以为我给你们在盖德尔夜降示了什么人或天使,不,那是你们绝不陌生 的,是造物主常常在启示中提及的;你们也不要认为我给你们在这夜降示了什么美味佳肴、奇珍异宝或者什么别的赐福,不,这是天上人间最宝贵的珍宝,是最好的 赐福,是造物主的启示——古兰经。正是有了古兰经的下降,这一夜才变得高贵无比;也正因为穆圣及其教生接受了这一伟大的礼物——古兰经训示和引导,安拉才 将他的第二个礼物——胜过一千个月的盖德尔夜作为陪送,赐给他们。
“盖德尔夜”,经注家们解为“吉祥之夜”、“裁定之夜”。马坚先生根据第一种注解将其译为“高贵夜”。
“在 盖德尔夜降示古兰经”,经注家们的大致意见为:安拉于盖德尔夜一次性将整部古兰经从“劳哈买哈福兹”——被保护的天牌,下降至一层天,然后,再分二十三年 陆续的降示给穆圣。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古兰经·准则章》中找到答案:“非信士曾说:‘怎么不把整部古兰经一次降示他呢?’我那样零零星星的降示它以便 我凭它来坚定你的心,我逐渐降示它。”(32节)
2、 你又怎么知道盖德尔夜是什么?
《脱白里经注》中提到,古兰经中凡是用و ماأدراك则表示穆圣已经知道,如果用و ما يدريك 则表示穆圣并不知道,如:“众人问你复活是在什么时候?你说:那只有安拉知道。什么使你知道它何时发生呢?复活时,或许是很近的。”(同盟军章63节) “什么使你知道……”意指穆圣并不知道复活是在什么时候发生。而这里,穆圣对于盖德尔夜是知道在什么时候,也知道此夜的份量有多重,因此他才鼓励众信士们 要在斋月里努力追寻。穆圣在斋月里尤其是后十天中孜孜不倦,愈加勤勉,整日整夜地呆在清真寺里,用坐静的方式寻求此夜,并且还叫醒家人,让他们也同他一样 追寻此夜。
这节经文对一般人来说,却意味悠长深远。“你 又怎么知道盖德尔夜是什么呢?”你们这些人真的知道盖德尔夜是什么吗?如果世人真的知道盖德尔夜是什么的话,就再不会有人斋月中安心睡眠,更不会有人斋月 中虚度光阴。因为贵圣人尚且全力以赴不敢旁鹜,更何况满身负荷的寻常人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这节经文是提醒信士们,让他们注意此夜是非同一般的,内 含深奥的哲理;此夜是重大的……;此夜是易望不易及的,对于潜心追求安拉喜悦的人,是可望而可及的,对于无心疏忽者,此夜是可望不可及的。
3、盖德尔夜胜过一千个月
一 千个月,推算起来是八十三年又四个月,相当于两万九千多个日日夜夜,等于一个长寿老人的一生一世所走的历程。因此可以这么说,这一夜的升华相当于一个耄耋 老人的毕生思索。如果从相对角度理解此节经文,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现实的哀叹,一个人费尽心机走过的人生岁月,到头来岂不是白驹过隙一瞬间,匆匆忙忙 数十载,犹如一朝一夕、一个夜晚,为什么还不早早觉醒充分利用时光,为后世准备盘缠?当然这种解释和经文此处用意已经相差甚远。经注家古尔图比提到一种解 释:“一千个月意指所有时代。”这种解释远远扩大了盖德尔夜的局限性。“所有时代”,岂止八十年、八百年、八千年,那是整个人类的生活史啊,这种解释更恢 弘、更大气。他提到这种解释的证据说:“阿拉伯人一提到千,便意味着极限,古兰经中也有这样的经文,安拉说:‘他们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千岁。’(黄牛章96节)这里的‘活千岁’意指活到永远。”
4、众天使和精神奉他们养主的命令在那一夜降临
“众 天使和精神”,此处的“精神”究竟意指何物,经注家们多有解释,较著名的解释为:“精神”指的是哲百莱依勒大天使。但此种解释只能局限于穆圣时代,因为 《穆圣传》中曾有描述,“哲百莱依勒天使在穆圣归真后不再降临这个世界”,如果将“精神”解做哲百莱依勒天使,这便有所矛盾。还有学者将“精神”解做天使 中最高尚、最临近安拉者,所以,虽然他们同为天使,安拉在这里却额外特别再重提他们。又有经注家们将“精神”解释为“恩惠”,天使们带着它在此夜降临大 地。还有解释称“精神”是安拉创造的类人生物,他们吃饮,有手和脚,此种解释显得有些离奇。而在我们国内,有许多穆斯林潜意识中认为经文中的“精神”指的 是先辈们的灵魂,因为阿语الروح也 可译为“灵魂”。我寻遍各大经注参考书,找到了包括以上的种种解释,唯独没有发现这种解释,那就权且称它为“中国式”的解释吧,因为这显然是受中国思想文 化影响所致,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先辈们的灵魂在节气或特殊的日子会游历到家里来,这是离奇古怪的思想,因为天使们接到主的命令是在此夜为诸般事务降临,也 就是说,这些天使们是有工作、有使命的,你的先辈灵魂能完成这些工作吗?他自己的份内工作还没有完成好呢。如果先辈是信士则也罢了,如果恰巧他是一个非信 士,他的灵魂都自顾不暇,哪里还能自由自在地随同纯洁的天使们共遨游人间乃至再回家看看,他哪里有这种心情呢?若是果真这些罪孽深重的灵魂降临此夜,他们 给此夜带来的是祥瑞呢还是乌烟瘴气呢?如果有人反驳说,此处的灵魂专指获主喜悦者的灵魂,不包括做罪者的灵魂。那么,我们就要问,如果你的先辈是获主喜悦 者,他的灵魂在这一夜是只降临你家呢,还是随同天使们来祝福所有信士呢?如果他独降临自己家里,那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者,如何能接受安拉的伟大使命呢?如 果他祝福所有信士,你把他专归自己还有何意义呢?
“为了一切事务”,经注家们解做:安拉在这一夜规定好未来一年的一切大小事务。艾奈斯则传述来一段圣训曰:“在盖德尔夜晚,众天使降临世界,他们颂扬并祝福每一位站着或坐着记念安拉的人”。
5、它全是平安的,直到黎明
有 经注家注意到这节经文中的“它”,恰恰位居该章单词的第二十七位,所以确信,盖德尔夜就是斋月的第二十七晚。还有经注家根据本章中的“盖德尔夜”这两个阿 语单词来加强这种推断,因为这两个阿语单词共计九个字母组成,恰恰在本章中重复出现了三遍,刚好总和二十七,由此而得出结论。
其实,这两种推论的方式并不足以为确切的证据,因为有大量的圣训证实,盖德尔夜是在斋月后十天的奇数日子里,盖德尔夜需要尽心竭力的寻找,而不是守株待兔,坐等它的降临。
古 兰经注释家们在此处的注解中,谈及了许多种盖德尔章的降示背景,甚至有人将该章的下降与倭马亚家族九十年的执政联系在一起,这不但牵强附会,还让人隐约感 到掺有政治角逐的味道。还有较多的注解提到一位以色列人如何勤恳为主道奋斗八十年,其间不吃不饮不睡,从不间歇和懈怠,令圣门弟子们愧叹不如,惊羡不已, 安拉为了安慰穆圣及其“稳迈”,才特赐了这一高贵夜。这种解释是否正是艾哈迈德·爱敏所说的“以色列式”的注解,因为根据这位埃及现代历史学家的看法“现 在流行于世的许多《古兰经注》中,存在着大量的出于政治目的的注释,也存在着许多犹太教的或基督教的,或所谓的‘以色列式’的注解”,我们却没有时间在这 里就这个话题深入探讨,但显而易见的是,古兰经的降示并不单纯针对一时一事,而是指引各时代各时期的全部人类,我们更应当注重于古兰经对我们当今时代的指 导意义。况且,古兰经中明文叙及以色列人的经文很多,安拉多次提到他对以色列人的恩惠,但往往还提到他们常常是忘恩负义之辈,特别是《开端章》中,将以色 列人形容为“受遣怒的人”。再看看我们当今社会,犹太人十恶不赦,罪恶滔天,他们的手沾满了巴勒斯坦人民的鲜血,对于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去羡慕的呢? 又何必再将他们和神圣的古兰经降示背景联系在一起呢?即便那些传述的圣训是正确的,但古兰经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一个背景。
本 来很显然的是,该章的实质内含是倚重于人的心灵教育和培养,唤醒穆斯林,使他们胸怀遥远,内心中充满祥和,对未来抱定希望;让他们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世 人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块夜幕中,却有着不同的心境,有的人一生一世浑浑噩噩,其生命没有任何价值,哪怕他活上一千年,一万年,活的愈久,浪费的愈大, 懊悔的愈深;而有的人分分秒秒如同颗颗钻石,珍贵无比,举手抬足之间,给社会带来流芳千世的贡献。
对 于盖德尔夜,人们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用心追求此夜的信士。他们一旦得到此夜,此夜对他们充满吉祥、引导,这一夜所做的善功胜过一千个没有盖德尔夜的月 份。二、无心追求此夜的信士。对于他们等于白白地失掉珍宝,后悔莫及。西班牙有句谚语:如果心不在焉,即便经过一座森林,也看不见一棵树。无心之人,纵然 夜夜盖德尔,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因此,伊本·哈杰尔在《布哈里注释经》书中提到:“即便同在一室,却未必都能得到高贵夜,也许一个人寻觅到盖德尔夜,而 同在一室一时的另一个人却不一定寻觅的到。”他还说:“寻觅到此夜的人是有感触的,当他得到高贵夜的时候,他能明显感知到。感触不到的人,即便身在盖德尔 夜,也是得不到的。”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盖德尔夜是心灵的感应,安拉降恩此夜,不是空设其表,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含义。对于虔心敬意、心无旁鹜地孜孜不倦追 求安拉喜悦的人,也许会年年盖德尔,夜夜盖德尔。穆圣岂没有告诉我们“追求真知的人,虔心拜主的人,专心记念主的人……,有众多的天使降临在他身边,团团 地围着他,祝福他,赞美他……。”这不正和本章所述的盖德尔夜的情景相一致吗?对于胆大妄为,心存杂念,疏忽昏聩的人,即使夜夜盖德尔,日日盖德尔,也不 会有任何裨益。三、非信士和伪信士。伊本·卡西勒在其《古兰经注》里提到卡尔白的传述:“此夜对于非信士和伪信士来说,是沉重的包袱和负担,尤如山一样压 在他们的脊背之上。”(四册537页) 因此,对于这种人而言,拥有盖德尔夜,倒不如没有的好。如果有人对此异议,称如何理解“那夜全是平安的”这句启示呢,这不是相矛盾吗?我们的回答是:君不 见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造物主的属性,是引导世人分辩真伪的明证,其高贵远远甚于盖德尔夜,然而,又有多少人手捧古兰经流畅地颂读,却得不到丝毫感受和 引导;又有多少人能背诵许多经文,却仍然徘徊在背逆的邪途,陷于罪恶当中而执迷不悟。所以经上说:古兰经是人类的证据,也是证人的证据。在此,古兰经成了 双刃剑,用的好可能对己有利,用不好就会对己有害;对于遵行古兰经教导的人是利,对于违背古兰经教导的人是害。
有关盖德尔夜确切日期的解释,观点众多,意见不一。伊本·哈杰勒在其《布哈里注释经》中,列举了46种 关于此夜日期的说法,令人叹为观止。在学术观点上,学者产生分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苏尤堆在其搜集的圣训集中有这样一段圣训:“我的稳买的学术分歧是恩 惠。”学者们利用安拉赋予的智慧、知识,勤于思考,这正是伊斯兰所提倡的。参考学者们全方位的各种观点,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展开思考,前辈们众多观点本 身就是一种知识。但我们这里却没有必要将46种 观点一一陈列这里,因为那样做有钻牛角尖之嫌。更何况,对于过度追讨此夜日期的做法,是穆圣并不提倡的。艾卜·宰勒传述:我曾经就盖德尔夜询问穆圣,穆圣 说:每年都有盖德尔夜,直到复生日为止。我又问:它是在斋月的哪一天呢?穆圣回答:你们在前十天和后十天里寻觅它。后来我忘记了穆圣的话,便又问他:它是 在哪二十天呢?穆圣回答:你们在后十天寻觅它,你以后再不要询问此事。后来我再次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便又第三次问穆圣,穆圣十分恼火,我从未见他那样生 气过,他说:你们在后七天里寻觅它,以后不要再问我了。当我们纵览学者们的46种 观点之后,觉得可以将其浓缩为四种代表性的意见:一、盖德尔夜是斋月二十七,二、是斋月后十天的单数日。三、可能是整个斋月中的任何一天。四、有可能是全 年中的任何一天。从该章经文及学者们对其阐释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信仰注重的是内心,行为注重的是实质而不是外表。所以我们希望,勿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盖德尔夜上,人们围绕一个问题指天画地,唇焦舌敝,争论不休,过后却并不积极付诸实践立行,这才是可悲之处。或许有人据理争辩盖德尔夜就是某天某夜,然 而,到了那一天,却漫不经心,安之若泰,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二、单词、语法分析
( إناأنزلنا في ليلة القدر ) :إنّ 类似动词的虚词,起强调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它后面必须是一个名词句。名词句由起语、述语两部分组成,都是主格,当名词句置于إنّ 之后时,该名词句的起语则称为 إنّ的名词,并由主格变为宾格,名词句的述语称为إنّ 的述语,持主格不变。此处的إنّا 本是إنّنا 是由إنّ 和接尾人称代词نا组成,因为两个ن 相连,故可以省去一个,إنّ 的名词便是نا 。أنزلناه 动词句,做 إنّ 的述语。أنزلناه 中的نا是该动词句的主语,也和إنّ的名词遥相呼应,它被称为归词,因为当句子做述语时,要有一个归词归至于起语,归词的性、数必须和起语相一致。ه 动词句的宾语,这个 ه 指的是《古兰经》。“我确已降示了它。”
في ليلة القدر“在盖德尔之夜”,في 介词,ليلةالقدر 正偏组合,介词的受词,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做时间状语。
وماأدراك ما ليلة القدر:و 连接虚词。ما 疑问代词,表示“什么”之意,在句中处主格地位,因为是该句的起语,述语是أدراك,أدراك 过去式动词,内含主语هو,ك 做宾语,这前半句的意思是:“什么使你知道……?”
ماليلة القدر“什么是盖德尔夜”,名词句,这里的ما 与第一个ما 同解,ليلةالقدر 述语。该名词句做动词أدراك 的第二代宾语。
(ليلة القدر خير من ألف شهر)名词句,ليلةالقدر 起语,خير 述语,خير 是一个比较名词,意为“更好”、“最好”,后缀介词 مِن 的时候,则表示“比……更好”。ألفشهر 介词短语,是 خير 的附带成分,与 من 连起来意为“比一千个月更好”。ألفشهر “一千个月”,正偏组合,介词 من 的受词。
(تنزل الملائكة و الروح فيها باذن ربهم من كل أمر)动词句,تنزل 现在式动词,原本应为:تتنزل ,省去了一个ت ,الملائكة“天使”,动词句的主语,و 连接虚词。الروح“精神”、“灵魂”,被连接于 الملائكة ,فيها 介词短语,做时空状语,ها指的是盖德尔夜,“天使和精神在这一夜降临”。باذن 介词短语,اذن 解作أمر ,ب 表示原因,“因为他们养主的命令”。من كلأمر :مِنْ 介词,表示原因,كلأمر“每一件事情”,介词的受词。
(سلامهى حتى مطلع الفجر) 名词句,سلام 置前的述语,هى 置后的起语,意为“它是平安的”,هى 指盖德尔夜,该词恰巧位居本章单词的第二十七个,有经注家据此断定盖德尔夜就是斋月的第二十七夜,我们前面已做过论述。حتى 介词,“直至”、“直到”,مطلعالفجر“黎明”,正偏组合,介词的受词,标属格。 (铁明亮,2005年已发表于《伊斯兰文化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