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宽恕一切”,你们首先做到了吗?
分享到:
2015-01-31 21:17:43 【来源:】 点击: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法国《沙尔利周刊》2014年1月14日发行遭恐怖袭击后的首期杂志,延续了其以往的讽刺大胆风格,仍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主题——落泪的先知穆圣拿着“我是沙尔利”的标语,标题则是“宽恕一切”。此举被伊斯兰世界认为是对先知穆圣的亵渎,引发多国强烈愤慨和抗议。土耳其副总理亚尔琴•阿克多安在“推特”上写道:“我们谴责对穆斯林和伊斯兰教标志的挑衅、攻击和诽谤,一如我们谴责巴黎发生的袭击。”

      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教成为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一种宗教,因为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多次人为地把伊斯兰教推上风口浪尖。《沙尔利周刊》遇袭事件中,伊斯兰教的成分就被过多渲染,让人们看不清楚伊斯兰教的本质,伊斯兰教因此承担了本不应承担的罪名。

一、《沙尔利周刊》发表的讽刺历史名人的漫画历史

      《沙尔利周刊》创立于1970年,是一本政治意识极强的法国杂志,以刊载讽刺性漫画和恶搞时政文章为主。它言辞幽默且尖锐,讽刺意味很强,喜欢用粗俗的语言,在表达态度时不喜欢遮遮掩掩。这本杂志宣称自己立场偏左,反对独裁主义,反宗教并且反制度性。

      2006年刊发标题是“穆罕默德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打倒了”的漫画。2007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先知穆圣的漫画。2011年标题是“爱的力量比恨大”,画着一个穆斯林和一个男子正忘情地湿吻,口水四溅。2012年,刊登的是一名正统的犹太人推着一名坐在轮椅上的穆斯林向前走,画面显示“不许笑我们!”引发了穆斯林和犹太人的愤怒。同年,刊发了先知穆圣光着身子跪在地上,屁股上画着一颗五角星,漫画的标语是“一个新星诞生了”。另一幅画中,先知穆圣正躺在床上被拍摄,旁白是:“我的屁股,你喜欢我的屁股?”2013年一幅画中,先知穆圣跪在地上被自己的信徒拿刀威逼着说:“傻瓜,我是先知!”恐怖分子答道:“闭嘴,你这个靠不住的!”。等等。
伊斯兰教并不是《沙尔利周刊》唯一的嘲笑对象。前身的《切腹周刊》因嘲笑戴高乐政府被关闭,在《沙尔利周刊》创刊之后,也刊发了许多讽刺戴高乐的封面;讽刺耶稣的是“罪恶之子”;2010年讽刺教皇本笃十六世举着一个避孕套说“这是我的身体”;2010年刊发了一期裸女的封面,以支持法国政府最近颁布的“禁止女性在公众场合穿罩袍”的争议性法令。画面中的裸体女郎欢跳着喊,“耶,罩袍在家里穿啦”,她的屁眼后面露出来一段蓝色织物。等等。

二、穆斯林应有的风范

    “伊斯兰”是阿语“和平”的意思,“穆斯林”是“和平的使者”。世界三大宗教,唯有伊斯兰教是以“和平”命名的宗教。因此《古兰经》教导:“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3:19)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伊斯兰教始终积极倡导人类的和平,也维护着世界的和平。先知穆圣就是一位和平的使者,他用一生践行着和平。

      一是要原谅他人。圣训记载,曾经有个犹太人跑到先知清真寺小便,圣门弟子上前阻止,穆圣却告诉,让他尿完,不要打断他的小便。阿依莎传述:有一群犹太教徒来见穆圣说“艾萨姆•阿来库姆”(愿你们死吧!),我理解他们的话,就回答说:“我阿来库姆•萨姆,我勒阿奈——愿你们死吧!并求主遣责诅咒吧!”穆圣说:“阿依莎啊!真主喜欢处事温和的人。”……(布哈里辑录)

      二是尊重他人。《古兰经》教导:“我确已优待阿丹的后裔(人类)。”(17:70)只要是人就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怀。扎比尔传述:当有一个死人从使者面前抬过时,穆圣站了起来,有人对穆圣说:“真主的使者啊,这是一个犹太人。”穆圣说:“难道他不是人吗?”(布哈里辑录)因此《古兰经》教导:“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49:13)

       三是要公平对待他人。《古兰经》教导:“你们绝不要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你们当敬畏真主。”(5:8)穆圣教导:“被压迫者即使是否认者,他的祈祷也会蒙主接纳。”(艾哈迈德辑录)对待非穆斯林也是一样的。

三、但是言论自由是应该有底线的

      言论自由是现代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思想发源地的法国也已形成了用讽刺和无礼对待领袖人物的文化传统。但是言论自由是应该有底线的。穆斯林社会,对于挑衅伊斯兰教禁忌的“言论自由”行为是采取“零容忍”态度的,这是产生于穆斯林对先知穆罕默德的热爱,是任何宗教所比拟不了的。《沙尔利周刊》,忽视了伊斯兰教不允许随意描绘先知的宗教传统,以挑衅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为乐,哗众取宠。2006年以来刊登了讽刺先知穆圣的一系列粗俗漫画行为,引发穆斯林们的愤怒等事件,但是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认识和反思,是最终酿成这场悲剧的一个罪魁祸首。

四、让别人宽恕一切,你们首先做到了吗

      法国《沙尔利周刊》恐怖袭击事件令全世界震惊,11日下午,为了17个死去法国人,来自40多个国家的政要同百万民众一起,举行了法兰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然而,200万伊拉克人的丧生,15万叙利亚人的毙命,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妇女儿童惨遭杀戮,却没见哪个国王或总统出来为他们站出来,走两步!

      美国国务院2013年4月30日发布年度全球恐怖主义报告,称2013年全球发生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逾17800人死亡,同时超过32500人受伤,2990余人被绑架或劫持为人质。这些数字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有多少是因为被迫反抗,出于生存的无奈,民族的尊严,宗教的荣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的死亡可以不闻不问,这中了我国宋朝陆游所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允许你们胡作非为,不允许穆斯林点灯照明。只许你们任意而为,不许穆斯林有正当的权利。在巴勒斯坦,在尊贵的圣城受到犹太占领军的蹂躏,家园被毁坏,无辜百姓受到残害,伊斯兰和基督教的圣地受到侵犯的同时,世界怎么会获得安宁与和谐呢。让别人宽恕一切,你们首先做到了吗?

五、走在刀刃上的《沙尔利周刊》

      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尽管出版方释放出一个他们不会被暴力吓倒的信号,但这很可能将进一步引发穆斯林的愤怒。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写道,《沙尔利周刊》新一期“再次出现挑衅性封面”,俄罗斯REN电视台主持人多布洛夫表示,不应让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再炒作这一内容。这一行为是愚蠢的,也缺乏幽默感。这种行为可能再次遭到伊斯兰极端组织报复。俄国家杜马自由民主党党团已向国家杜马提交一份告俄罗斯及国外媒体呼吁书草案,俄国家杜马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事务委员会主席尼洛夫称,再次刊登这样的漫画令人无法接受。这将让法国媒体与伊斯兰的对抗不可逆转。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六、你们应当向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学习

      法国人吕克•贝松不仅是一个大师级的导演,而且也是一个积极投身公共事务的公民。他在《沙尔利周报》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向媒体公布了一封五百多字的、感人肺腑的公开信:

      我的兄弟,你知道我今天有多悲伤吗?为了你和你那被玷污、被侮辱和被千夫指的宗教信仰。人们忘了你的力量、你的幽默、你的热心和你的博爱。这是不公道的,让我们一起来弥补这个不公吧。我们有上百万人都爱着你,我们想要帮助你。……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之上。这既不符合基督教,也不符合犹太教,也不符合穆斯林的教义。这只是自私,这种自私把我们的社会和地球带入了深渊。……如何改变这个社会,你也有责任。要工作、要学习,用笔而不是AK47。民主社会的好处,就是它为你提供了保护你自己的工具。把握住你自己的命运,把握住权力。买一支枪要花250欧元,但买一支笔只要3欧元,而用笔的影响力要比枪大1000倍。……但是今天,我的兄弟,让我们一起哭泣。

七、世界穆斯林学者联盟给西方世界的一封公开信

      世界穆斯林学者联盟秘书长阿力•穆合赢丁•格勒达给博士给西方世界写了一封三千多字的公开信,代表了世界15亿穆斯林的心声。

      信中说:你们都看到了,针对《沙尔利周报》的袭击,以及发生在其他任何地方,任何宗教场所,针对那些无辜市民的所有罪恶袭击事件,不管袭击者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以世界穆学联盟、其他学者联盟、协会为代表的大部分穆斯林学者表示了严厉的谴责。这样的罪行是任何天启教义所不容的,特别是伊斯兰。在伊斯兰看来,杀害一个无辜者,等于杀害全人类。《古兰经》教导:“除因复仇或平乱外,凡枉杀一人的,如杀众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5:32)而且伊斯兰规定杀害一名无辜者,在真主那里,要比摧毁尊贵的天房更严重,这方面的经训比比皆是。……

      所以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攻击伟大的穆圣,为怜悯世人而被派遣的穆圣,或者公开以漫画、电影等形式,对他作出连常人都无法接受的侮辱,是不合法的,也是不明智的。……我向你们发出超然的真主向世人发出的呼吁:“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3:64)这个信条的目的就是呼吁所有的人,让他们得到灵魂和道德的提升,让他们超越怨恨、以及所有伤害别人的障碍;我们呼吁你们寻求一个共同认可的信条,那就是所有宗教认可的,人类天性的原则,和高贵的价值观念。“我只愿尽我所能从事改革,我的成功全凭安拉的援助,我只信赖他,我只归依他”(11:88)。唯有真主才是可受求援的。让别人宽恕一切,你们首先做到了吗?(吉林省德惠市清真寺教长 马文敬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宽恕一切 穆斯林

上一篇:首届中国(宁夏)回族相亲婚庆文化节
下一篇:世界头巾日的来历您知道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