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信仰的优点
分享到:
2015-12-12 12:16:48 【来源:】 点击:
(1)信仰的鲜明性

       伊斯兰信仰具有若干优点,其他宗教或主义是不具备这些优点的。首先,伊斯兰信仰是十分鲜明和朴素的,没有什么复杂和含糊之处。它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一个信念:在这个奇妙、有秩序、而又精密的世界之处,必定有唯一的一个主宰作为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与组织者,和预定世间的万事万物者。这个主宰没有伙伴、没有同类、没有妻室和儿女。“不然,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一切都是服从他。”(《古兰经》2:116)

       伊斯兰这一显然、明晰的信仰,是合情合理,使人容易接受的。因为人们的理智,往往要求在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事物和观念后面有一相关联系和统一者,并希望一切事物之存亡都能归诸于一个原因。

       在伊斯兰认一论 (认主独一) 的信仰中,不存在象三位一体,或二元论等那种暧昧与混乱的信仰情况。在非穆斯林中有一句谚语,即“你盲目地信仰吧!”就是后面那类信仰的论据。


 (2)信仰的天然性

       伊斯兰信仰与人的天性既不陌生,也不矛盾,而是互相适应,如同一把精美的锁,配上一把相应钥匙一样协调。这就是《古兰经》明白指出的:“你应当趋向正教,(并谨守)安拉所赋予人的天性。安拉所创造的,是不容变更的,这才是正教,但人们大半不知道。”(《古兰经》30:30)穆圣也清楚地说道:“每个初生的婴儿被生于天性——(即伊斯兰)只是其父母,或使他变成犹太教徒,或使他变成基督教徒,或使他变成拜火教徒。”    (《布哈里圣训实录》、  《穆斯林圣训实录》)这就证明伊斯兰是安拉所赋予人们的天性,本来是不需要父母来影响的。
       至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拜火教等,都是由父母传授给儿女,不是天然的信仰。
      
(3)信仰的坚定性

      伊斯兰信仰,是坚定不移的。它不可增减,也不能修改和变更。任何英明的统治者,或任何权威的科学院,或任何高级的宗教代表大会,都不能在伊斯兰信仰里添枝加叶,或说三道四。否则当事人必遭驳斥。穆圣说:“谁在我们的信仰问题中,创新不属于伊斯兰成分的任何事物,它必受驳斥。”(《布哈里圣训实录》、  《穆斯兰圣训实录》)

       《古兰经》对此情况,也作了谴责道:“难道他们有许多配主,曾为他们制定安拉所未许可的宗教吗?  ”(42:21)

       据此,所有一切出现在穆斯林间的一部分书刊,或者流传在一般教胞口头上的异端、邪说、神话故事,以及迷信传奇,都是虚妄的,可以驳倒的;伊斯兰并不承认那些奇说怪论,它们也不可能对伊斯兰采取抗辩。

(4)信仰的可证性

       所谓信仰的“可证性”,并不是对信教者以单纯的强制,和严格的责成来确定信仰的所有问题而满足,也不是象其他一些宗教对信仰者常说的:“你盲目地信仰吧!”;或者说:“先信仰然后再知道吧!”;或说:“你只消把眼睛闭起来跟在我后面就行”。甚至主张:“愚昧是敬畏之母”、“无才便是德”等等这类盲从附合,愚弄人们的信仰。伊斯兰信仰的“可证性”,就是《古兰经》公开地宣告:“你说:如果你们是诚实的,那么,你们拿出证据来吧!”(《古兰经》 2:111)伊斯兰的学者中,没有谁说过象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奥古斯丁圣徒说过的:“我之所以信仰这个宗教,是因为这个宗教是不可能的。”这种是荒诞不经的论调。但是,伊斯兰的学者们一致是常常如此申述:“摹仿者的信仰,是不被接受的。”

       同样地,伊斯兰信仰,也不满足于与心灵和直觉交谈,以及依靠心灵和直觉作为信仰的基础,而是用不可反驳的论证,鲜明的证据,以及清楚的说理来探求信仰方面的所有问题,这样,才足以控制理性不致发生于危机,使信仰之途贯通心灵。伊斯兰的学者们一向认为:理性确是传述的基础,而正确的传述是不会与真挚的理性相背离的。

       我们经常看到《古兰经》在论及安拉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从宇宙万有,或从人的性灵,或从历史事实等各方面举出许多例证,来论证安拉的存在,安拉的独一无偶,以及安拉的全能完美。

       有关死后复活的问题,《古兰经》则以安拉初次创造人类,创造天地,使大地在已枯萎之后重新复活这些事实来推证其可能性;至于将来行善者受奖,作恶者遭罚这问题,《古兰经》以引    证安拉的公正严明来说明这一哲理:“天地万物,都是安拉的,他创造万物,以便他依恶者的行为而报酬他们,并以至善的品级报酬行善者。”(《古兰经》53:31)

(5)信仰的适中性


       所谓“适中性”,就是在伊斯兰信仰中,人们不会发现有过分或疏忽之处,在那些否认自然界之外,还存在人们的感官不能感知的种种的人们之间,以及在那些肯定这个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主宰。甚至认为那些主宰的精神寓于国王和统治者们的身上,乃至灌注到诸如牛马,树木等动植物身上的人们之间(即在无神论者与泛神论者之间——译者注)作折衷。伊斯兰信仰既拒绝无神论者的否认宗教,又拒绝蒙昧主义者的多神论,以及草率者的偶像崇拜。伊斯兰信仰确定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的安拉,只有这个独一的安拉应受人们的崇拜。这就是:“你说:‘大地和其中的人物,究竟 是为谁所有?如果你们知道。’他们要说:‘为安拉所有。’你说:‘你们怎么不记得呢? ’你说:‘谁是七天的主和伟大宝座的主呢?’'他们要说:‘ 安拉’。你说:‘那么你们怎么不敬畏呢?’你说:‘ 万物的主权,在谁的掌握之中?谁能保护众生,而他自已不受保护呢?如果你们知道。’他们要说:‘安拉’。你说:‘你们怎么被人迷惑呢?’”(《古兰经》23:84—89)

       伊斯兰信仰的这种适中性,还表现在安拉的许多属性方面。比如,在伊斯兰信仰中没有过分的抽象,以致使安拉的许多属性成为纯粹的一些概念,而不赋予意义,不暗示着令人敬畏或满怀希望。就如希腊哲学那样,显得十分空泛。因为希腊哲学在描写到安拉的所有问题时,往往是模棱两可,或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没有论证安拉的所有属性中哪些是肯定的,以及它们在这    个世界上的作用是什么?

   伊斯兰信仰与此相反,它不是犹太教等其他宗教中存在的那种对安拉的比拟和形象情况,以致把安拉作为象被造的人一样看待,于是安拉便具有睡眠,疲倦,休息,偏爱,残忍,占据空间……等人类通常具有的特性;甚至妄说安拉常常与一部分先知会面,于是二者相互摔跤,而安拉不能从那先知方面逃脱,必至安拉要给那先知另一个新的名号而后可!

       可是,伊斯兰信仰,概括地说要确定安拉超然无染,丝毫不象他所创造的任何事物。正如〈《古兰经》指出的:“任何物不似象他。”(42:11)“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112:4)    至于详细点而言,安拉还具有若干肯定的、高效的属性,例如: “安拉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瞌睡不能侵犯他,睡眠不能克服他;天地万物都是他的;不经他的许可,谁能在他那里替人说情呢?他知道他们面前的事,和他们的身后的事;除他所启示的外,他们绝不能窥测他的玄妙;他的知觉包罗天地。天地的维持不能使他疲倦。他确是至尊的,确是至大的。”(《古兰经》2:255)“你的主的惩治,确是严厉的。他确能创造,且能再造,他是至赦的,是至爱的,是宝座的主,是尊严的,是为所欲为的。”(《古兰经》85:12—16)

       伊斯兰信仰,还在以下两种倾向之间作了折衷。一种倾向,就是白痴似的顺从,这种人从父母亲方面象继承家产一样,也将父母的信仰依世袭的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继承下来。《古兰经》描写他们说的所谓理由是:“我们确已发现我们的祖先是信奉一种宗教的,我们确是遵循他们的遗迹而得正道的。”《古兰经》43:22)

        另一种倾向是要想认识每种事物的真相,甚至欲认识安拉的本体。其实,这种人,连自己本身的究竟,自己生死的实质,以及自己周围许多实在的能力的分量,都尚未认识得清楚、彻底,那么,他那微弱的理智怎能企图去认识安拉的本体?相对者如何 能认识绝对者的底细?有限者怎能认识无限者之本质?


      虽然如此,伊斯兰信仰,曾给人们启开了观察和思考宇宙万物之门。穆圣说:“你们当思考安拉的创造,不要思考安拉的本体,否则,你们将自行伤折。”   (塞荷威所传圣训)而《古兰经》则昭示:“你说:‘你们要观察天地之间的森罗万象。’”(10:101)  “难道他们没有思维吗?安拉创造天地万物,只依真理和定期。”(30:8)“难道他们没有观察天地的主权和安拉创造万物吗?”(7:185)“在大地上对于笃信的人,有许多迹象;在你们自身中也有许多迹象,难道你们看不见吗?”(51:20—21)

       伊斯兰信仰,又与其他诸多信仰和自己的信仰的关系作了折衷。但是,它不但不会被那些五花八门的信仰所溶化,而且还强有力地号召自己的信奉者对伊斯兰信仰坚持不渝,说道:“你应当信赖安拉,你确是具有明白的真理的。”(《古兰经》27:79)“所以,你应当坚持你所受的启示,你确是在正道上的。”(《古兰经》43:43)但是,伊斯兰信仰,在反对一些错误的信仰的同时,它对其他天启的信仰并不持门户之见。而是主张:“安拉——是我们的主,也是你们的主,我们有我们的工作,你们有你们的工作。”    (《古兰经》42:15)甚至与自己对立的多神教信仰,都以豁达的态度对待,而公开表示:“你们有你们的信仰,我们有我们的信仰。”(《古兰经》109:6)“我有我的工作,你们有你们的工作,你们与我做的事无关,我与你们所做的事无干。”(《古兰经》10:41)

       伊斯兰信仰要求它的信奉者们把人们召唤到自己的信仰方面    来,井宣告:“召人信仰安拉,力行善功,并且说:‘我确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辞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古兰经》41:33)但是,伊斯兰并不愿意去强迫任何人来接受自己的信仰,因为“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分明了”。(《古兰经》2:256)

       对于与那些在伊斯兰的前进道路上设置障碍,甚至要与伊斯兰战斗的人们——即使他们是至亲——表示友好这种情况,伊斯兰是不允许忽视的。因为“你不会发现确信安拉和末日的民众,会与违抗安拉和使者的人相亲相爱,即使那等人是他们的父亲,或儿子,或兄弟,或亲戚。”(《古兰经》58:22)但是,对于那些与伊斯兰有矛盾,但不是侵犯穆斯林的人们,伊斯兰并不拒绝对他们伸出行善和帮助之手。因为“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安拉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安拉确是喜爱公平者的。”《古兰经》60:8)伊斯兰信仰,还在下面这两种过犹不及的偏向方面作了折衷:


       一种是在确定信仰方面过于放任,于是,这种人常常会同意和相信许多猜想和可疑的妄想的事物。这种信仰,实际上是一种赞同各种迷信和神话奇谈的帮凶。

       另一种是信仰方面,不经过丝毫深思熟虑,所以不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是浮起一下信仰的念头,然后,也同样化为乌有。

       伊斯兰信仰,确是不接受信仰原则中有任何推测的,何况是疑惑和妄想。安拉说:“他们大半是只凭猜想,猜想对真理是毫    无裨益的。”(《古兰经》10:36)“这些偶象只是你们和你们祖先所定的名称,安拉并未加以证实,他们只是凭猜想和私欲。”    (《古兰经》53:23)“他们对于那种称呼,绝无任何知识,他们只凭猜想,而猜想对于真理,确是毫无裨益的。”(《古兰经》53:28)

       虽然如此,伊斯兰对于人类的思想上不但难于摆脱,甚至有时视之为理性醒悟之证据,而令人心安理得的迹象,以及属真实之知识的一些念头都给以宽容。例如,有一位圣门弟子说过:    “安拉的使者啊!我们心里确实会感到:假若我们会变成一块被燃烧着的煤块,这要比在安拉的许多有关德性问题方面答复质疑者有可能要冒险而易于接受。”穆圣明白而有力地说道:“你们也会如此感觉吗?那就是鲜明的正信。”(《布哈里圣训实录》和其他的训集)

       据哈康传述:“伊本·阿巴斯和伊本·欧麦尔有一天相聚在一起。伊本·阿巴斯问:‘在天经里有哪一节经文最令人期望?’伊本·欧麦尔说:这就是安拉叙述的:“当时,易卜拉欣说:‘我的主啊!求你昭示我你怎样使死人复话。’”安拉说:‘难道你不信吗?’他说:‘不然,(我要求实验)以便我的心安定。’”  (《古兰经》2:260)伊本·阿巴斯很喜欢“不然”这个词。这是因为恶魔,在人们的胸中教唆、诱惑而易遭到困惑的缘故。

       这确是恶魔的教唆和诱惑。但是,穆民(真信士)的心里蒙天神的启示,立即产生灵感,恶魔的教唆而诱发的困惑很快逐出。恶魔的教唆诱惑,确是一种幻影,时隐时现,或是一种信念、疑虑,忽浮忽沉,但是,只要全心倾向安拉,坚持正道,恭诵天经,便能抵消恶魔的教唆、诱惑。因为:“谁信托安拉,谁已被引导于正路。”(《古兰经》3:101)“诚心归顺安拉而且常行善事者,谁已把握住坚固的把柄,万事的结局,只归安拉。”《古兰经》31:22)


      伊斯兰信仰,还对圣格(即先知的身份,品位)这一问题上    作出了折衷的认定。没有象基督教人那样,对他们的先知信仰得过分,以致把先知提高到了与安拉并立的地位,于是人们竟然向先知顶礼膜拜,求福祈助,使先知们与安拉分庭抗礼,同日而语。但是,伊斯兰信仰又没有将先知们的地位,降到庸俗甚至低级者之流的地位,因而,把饮洒,纵欲,杀害无辜等犯罪作恶的行为也居然嫁祸给先知们,这种亵渎先知们的描写,我们在《旧约》的摩西五经中不难发现。

       在伊斯兰信仰体系中,一切先知都只是一些被特选的人物,安拉彻知他们优良本源和美好才干,所以安拉启示他们说:“安拉是知道要把自己的使命安置在什么地方的。”(《古兰经》6:124)而且,安拉使众先知都成为他们的随从者的楷模,并护佑他们不会犯罪,或出现劣行,以免他们被安拉的警告所指:“你们是读经的人,怎么劝人为善,而忘却自身呢?难道你们不了解吗?”(《古兰经》2:44)由于先知们以身作则成为信徒们的师表,才有资格胜任安拉的使命。安拉说:“我的任命不包括不义的人们。”(《古兰经》2:124)

       伊斯兰信仰,还在人的意志问题,即强迫与自愿问题上作了折衷。人的意志这个问题,要想对它作出一致的看法和共识,是人的理智为难的。自从人类从事哲学以来直到如今的一切,哲学家们,伦理学家们,以及心理学家们和教育家们对这个问题都各持已见,争论不休。

       伊斯兰信仰对于这个问题是采取既符合健康的天性,又与可见的事实为凭的折衷态度。因为人在自己愿意的行为范围内,是自由的,故而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他既可以取,也可以舍;既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正如他的直觉和感知所证明那    样,《古兰经》以下几节经文也同样作了证明:“谁愿信道就让    他信吧,谁不愿信道就让他不信吧。”(《古兰经》18:29)“这确是一种教训。谁愿意觉悟,谁可以选择一条通达主的道路。”  (《古兰经》73:19)“警告你们中欲前进者或者欲后退者。”(《古兰经》74:37)“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古兰经 》46:16)“每个人只依他的能力而受责成。”(《古兰经》2:233)类似这样的《古兰经》文,约计数百节,都肯定人的自由,以及每人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

       《古兰经》不仅仅满足于这样积极的肯定,而且还有力地批驳了宿命论者的谬论。宿命论者往往以安拉的意志为抗辩,把自己以物配主的多神崇拜信仰及其罪责归诸于前定。《古兰经》叙述安拉的话说:“以物配主的人将说:‘假若安拉意欲,那末,我们和我们的祖先,都不以物配主,我们不以任何物为禁物。’他们之前的人,曾这样否认(他们族中使者)直到他们尝试了我的刑罚。你说:‘你们有真知灼见,可以拿出来给我们看吗?你们只恁猜测,尽谈谎话。’”(《古兰经》6:148)“以物配主者说:‘假如安拉意欲,则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不会舍他而崇拜任何物的,我们也不会擅自戒除任何物的。’在他们之前的人,曾这样说过了。使者们只负明白的传达的责任。”(《古兰经》16:35),“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应当分舍安拉所赐你们的。’那末,不信道者将对信道者说:‘安拉欲供养谁就供养谁,我们何必供养他呢?你们只是在明显的迷误中。’”(《古兰经》36:47)但是事实上,人并不是有绝对的意志和充分的自由,以便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不受任何约束。假若能这样做的话,人就成了主宰。

      任何人,在人类所拥有的自由权上所取得的胜利,不论达到什么程度,他总不能否认人类意志的有限性这一事实。哲学家们    认为人的意志往往不受遗传所影响,就受环境制约,或者遗传——环境二者都同时对其发生作用。其中有一位人这样说过: “人类在束缚的范围内是自由的。”甚至辩证唯物论者们都认为人是受生产手段和经济现象所制约,所以,他们把人降到比宿命论者更为低下的水平,因为他们曾把人作为是屈服于物质现象的奴隶看待,并不象伊斯兰所确定一样,视人为是管理物质现象的主人翁。

       上述这些依惯例所有的事实,伊斯兰以最体面、最高尚的形式对人作了肯定:人在安拉为其存在而规定的领域规律中是自由的;他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来试验那些人生规律,以自己的意志去对宇宙的各个部分——履行实践。鉴于此,人是自由的。人之所以有此自由,是因为安拉意欲他自由;或人之所以有意志,是因为安拉已预定他有意志,所以:“除安拉意欲以外,你们决不能窟歇。”(《古兰经》76:30)

       《古兰经》一方面肯定了人类意志的自由,另一方面还谈到安拉的实施有效的意志及其不可战胜的全能。例如:“如果你的主意欲,大地上所有的人,必定都信道了。 ”(《古兰经》—10:99) “你不要为某事而说:‘明天我一定做那件事。’除非同时说‘如果安拉意欲。’”(《古兰经》18:23—24)“你的主必定为他所意欲者而使给养富裕,必为他所意欲者而使给养窘迫。”(《古兰经》17:30)“安拉必使他所意欲者误入迷途,必使他所意欲者遵循正道。”(《古兰经》35:8)“你说:‘祸福都是安拉所降的。’”(《古兰经》4:78)。

       《古兰经》对于这些事实,从各个方面作了恰如其分地阐述,既没有否认安拉的主导权,也没有侵害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古兰经》以它无所不包,及其广泛的理论这一特点而    论,它是一部国际性的经典,也是贯穿整个时间的百科全书。        穆罕默德·阿布杜·哈迪·艾卜利德博士说:《古兰经》是一部指导全人类的典籍,因为它是针对整个人类各个阶层而发言,并充分表达各阶层的意旨。所以,一个虔诚的伊斯兰信徒,在自己的存在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信念:深刻地感觉自己是被创造的人。而且是无能为力,微不足道的。自身的善行,那是源于安拉,而恶行则是出于自己方面。或者,在他看来,一切善恶,都是来源于安拉,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归属关系,不是唯物论的归属关系。对此,作为虔诚的信徒,可以在《古兰经》里得到相应的论据。比如:“凡你所享的福利,都是安拉降赐;凡你所遭的祸患,都是自讨的。”(《古兰经》4:79)“祸福都是安拉所降的。”(《古兰经》4:78)

       一个以行善而自豪,因犯罪而引咎自责的虔诚信徒,可以获得自身博取自悦,并以自己所想象的公正持平相一致而捷报。即:“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古兰经》41:46;45:15)“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古兰经》99:78)

       那些犯罪而过分自害的人,如果悔过自新,从善如流,那么,他们可以分散其悲观失望的情绪,振作起精神,对自己未来之归宿,便充满信心。因为安拉告慰他们说:“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安拉的恩惠不要绝望,安拉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39:53)

       凡是以深刻的形而上学哲学观点观察事物的人,他会感到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实质,是以自己的观点相吻合的。

       但是,凡断言自己已经毁灭,并被人们宣告为坏人的不幸者    的人,也会感到自己确认的现状是恰如其分的。

       所以,《古兰经》不仅仅是平凡朴素的人,以及那些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全面观察研究,或至少要作一方面考察的人们的向导,而且也是发展的人类,即向着完美、思维,向着认主独一的观点进化的人类的指南。  (见穆罕默德·阿布杜哈迪·艾卜·利德博士对德伊布尔《伊斯兰哲学史》的评论69页)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信仰 优点

上一篇:伊斯兰教对贞洁所持观点
下一篇:科学的进步,增强我们对真主的信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