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古兰经》反思今天的穆斯林教育方针
2015-04-11 18:55:37
【来源:】 点击:
古兰经是伊斯兰的最高经典,是安拉的原话,学习古兰经是我们每个穆斯林的必修课。长期以来,我习惯于读马坚教授翻译的汉阿对照本,同时将其他译本和经注做参考,每天班达(晨礼)之后读,这时候带着小净,安安静静地读最有感觉。每次读的很少,就几页,若干节。但遵循安拉的命令,思考的多一些,在领悟上下功夫。
今天学习到三十一章,即鲁格曼章。对其中十七到十八、九节感受颇深。在这几节里安拉描述了先贤智者鲁格曼是如何教育其可爱的儿子的:“我的小子啊!你应当谨守拜功,你应当劝善戒恶,你应当忍受患难,这确实是应该决心做的事。你不要为藐视众人而转脸,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真主的确不喜欢一切傲慢者、矜夸者的。你应当节制你的步伐,你应当抑制你的声音,最讨厌的声音确是驴子的声音”。
从这几节经文中可以看出,安拉借这个典故(即鲁格曼如何教育儿子)来告诫我们穆斯林认主拜主和如何做人包括教养,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认主拜主关乎根本信仰,教养涉及如何待人接物。离开了这两点,一切教育从本质上讲都是失败的。
比如,眼下的教育就是一例。在发育不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在物化,都可以成为用来交换的商品,连原本神圣的培育人的行业——教育,也成了一种营利的产业。学生家长付费,学校提供知识,教师不是原来的师。相反,成了一种提供知识的机械的工具,学生与老师之间丧失了原来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而只是一种简单的交换:我付钱,你给我知识。
其二,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乎让孩子甚至逼着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外,尤其可怕的是不问孩子的天赋如何,不管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一厢情愿地逼着孩子学才艺。其结果孩子倒是才华横溢,别说画画、书法,还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有的还能弹钢琴,足够高雅,足够风雅,只可惜缺了一样做人最宝贵最不可或缺的:教养。好多孩子别说不懂得尊重他人,就连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并在自己身上花费一辈子心血和省吃俭用挤出来的钱财的父母都不放在眼里。您说这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
先贤鲁格曼教导儿子首先要认主拜主,确立信仰;其次要孝敬父母;再次要有教养,学会待人接物。至于能力、才艺之类,则是在这些必修课之后的事。
穆斯林同胞们!联系本章之前的相关内容,安拉在此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欲告诫我们:想做一个合格的穆斯林。第一要认主拜主,第二要孝敬父母,第三要尊重他人。要有教养,懂得如何待人接物。一言以蔽之,这是伊斯兰教育方针。今天的中国穆斯林教育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教育方针的,您认为有没有什么缺失?
(作者: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马明良)
爱资哈尔在线(AlAzhar-Online51)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百家争鸣】正视阿訇的职能 强化阿訇的价值
下一篇:年轻人在伊斯兰事业中的重要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