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导读》八﹑战利品章导读
分享到:
2014-02-24 18:45:43 【来源:】 点击:
       先知穆圣领导的穆斯林来到麦地那之后不久﹐遭遇到两次战争﹐都是麦加的敌人进犯﹐第一次是史书上称之为的“白德尔之战”(公元624年)﹐第二次是“伍侯德之战”(公元625年)。 第一次战争大获全胜同在第二次战争中遭到惨重的损失﹐都同样是意料之外﹐但是真主的意欲使他们先获胜后遭殃﹐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这一章下降的时间是在第一次战争获得胜利之后﹐真主的启示引导穆民认识战争的性质﹑成功的原因和信士奋斗的精神。  这个苏勒明确地揭示了﹐他们的胜利是真主恩赐他们的奖励﹐鼓励他们坚信真主﹐勇往直前。  真主说﹕“真主已经制定﹕我和我的众使者﹐必定胜利。 真主确是至刚的﹐确是万能的。”(58﹕21)    真主意欲对他的奴仆们在战胜强敌之后看到﹐“以他的言辞证实真理﹐并根绝不信道的人﹐以便他证实真理而破除虚妄﹐即使罪人们不愿意。”(7-8)

     在发动白德尔战役之前﹐麦加的敌人做了很充份的军事准备﹐大量的马匹﹑武器和军需﹐计划把没有站稳脚跟的麦地那穆斯林一举消灭干净﹐但是他们遭到了顽强的抵抗﹐被打得落花流水﹐弃甲而逃。  麦地那的穆斯林获得一次巨大丰收﹐在这个苏勒的第一句启示中﹐真主对他的使者说﹕“他们问你战利品(应该归谁)﹐你说﹕‘战利品应该归真主和使者﹐你们应该敬畏真主﹐应该调停你们的纷争﹐应当服从真主及其使者﹐如果你们是信士。’”(1)

    白德尔战役是一次旗开得胜的战争﹐也是一次成功的认主独一信仰教育﹐使新到麦地那不久而且物质匮乏的穆斯林都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是为了财富﹐而是敬畏真主﹐跟随真主的使者。  在堆积如山的战利品面前﹐信士得到的是考验﹐真主说﹕“只有这等人是信士﹕当记念真主的时候﹐他们内心感觉恐惧﹔当宣读真主的迹象的时候﹐那些迹象增加了他们的信仰﹐他们只信任他们的主﹔他们谨守拜功﹐并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财物。这等人确是信士﹐他们将来在主那里享受许多品级﹑饶恕和优厚的给养。”(2-4)

     什么是伊斯兰的真信士﹖   在战争中经历过考验之后表现如上品性的人﹐证明自己是真主忠诚的奴仆﹐真主的启示答复了人们千年不解的疑问。在这个苏勒的最后﹐再次重申真信士的标准。  真主说﹕“信道而且迁居﹐并且为真主而奋斗的人和款留(使者)﹐赞助(正道)的人﹐这等人确是真实的信士﹐他们将获赦宥和优厚的给养。”(74)     真实的信士会有许多种表现﹐在各种场合下因地制宜地表示对真主的敬畏﹑服从使者﹑谨守拜功﹑分舍自己的财富﹑为正道迁移和奋斗﹐因此在《古兰经》许多章节中﹐结合不同情节﹐彰显真实信士的高贵质量。真主说﹕“信士﹐只是确信真主和使者﹐然后没有怀疑﹐能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的人﹔这等人﹐确是诚实的。”(49﹕15)    一个人﹐如果能把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奉献给一种事业﹐那是他对事业的最高崇敬﹐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和力量﹐真诚的信士对待伊斯兰﹐就是这样。真主说﹕“信士只是信仰真主及其使者的人。  当他们为任何要事而与使者集会的时候﹐他们不退席﹐直到他们向她请求允许。”(24﹕62)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各种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信仰真主和他的使者就是对真主的命令和使者的决定没有任何怀疑和犹豫。  今天的穆斯林﹐一切行动必须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准绳﹐如同听到了真主的命令和使者的号召﹐没有怀疑和犹豫﹐立即行动﹐就是真实的信士。

     白德尔战役是从敌人的诈骗开始的﹐先知穆圣率领麦地那城内的部份穆斯林民众出城﹐到西南几十公里的白德尔镇迎接过路的一个商队﹐当他们来到白德尔镇﹐看到的不是商人﹐而是向他们猛扑过来的强悍军队。  形势发生了突变﹐穆斯林的队伍中议论纷纷﹐许多人不想参战﹐也有人建议撤退﹐或固守阵地等待援兵。先知穆圣感觉到﹐如果此时此地向敌人挂出免战牌﹐必将挫败穆斯林队伍的锐气﹐向敌人示弱就是助长敌人威风。  他立即召开了阵前紧急会议﹐听过各种建议之后﹐他决定组织反击﹐坚决消灭来犯之敌﹐捍卫伊斯兰的新生摇篮。这个苏勒的开头部份记述了当时人们的各种心事和真主的使者所面临的危机选择(5-10)。    他们最初的希望是同“没有武装的那一伙”(商队)打交道﹐但是真主意欲他们与不信道者决斗“并根绝不信道的人﹐以便他证实真理而破除虚妄”(7-8)。    先知穆圣领导他的弟子们向真主祈求援助﹐真主说﹕“当时﹐你们求援于你们的主﹐他就答应了你们﹕‘我将陆续降下一千天神去援助你们。’ 真主只以这个答复向你们报喜﹐以便你们的心境因此而安定。  援助只是从真主那里发出的。  真主确是万能的﹐确是至睿的。”(9-10)

    到达白德尔镇的穆斯林在先知穆圣统帅下认识达成了一致﹐决心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这将是一次决定穆斯林存亡的关键一战。  先知穆圣深知形势危急﹐责任重大﹐但他有预感﹐这是真主对这些新穆斯林的严峻考验﹐而且必将援助他们获胜。  在做完全面部署之后﹐先知穆圣沉浸在深深的祈祷中﹐诚惶诚恐﹐心在颤抖﹐向真主发誓﹐决心面对强敌而冲出阵地﹐如果这一仗打败﹐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恢复正道信仰和教化出这样优秀的真主奴仆们。   他的大弟子和亲密战友阿布.伯克尔始终站在他的身后﹐保护着他的安全﹐也为真主的使者祈祷﹐在他有机会说话的时候﹐劝导穆圣要平静﹐临危不惧﹐唯真主是求﹐唯真主是依。  后代的学者们﹐在研究先知穆圣这段生活经历时与他同阿布.伯克尔躲避在麦加之郊骚尔山洞里的情形做了类似的比较。  同样是在千钧一发的危机中﹐同样是这师徒关系的两位穆斯林领袖﹐但是他们两人在真主面前处于不同的品级﹐真主的使者能直接获得真主的感应和启示﹐而他的弟子阿布.伯克尔对穆圣绝对信任和服从﹐对穆圣领导和胜利充满信心。

  先知穆圣在骚尔山洞中避难时﹐身边只有阿布.伯克尔一个助手﹐而山洞外面敌人派遣重兵搜山﹐要活捉他们俩。  所不同之处是﹐在白德尔与麦加强敌对阵时﹐先知穆圣身边有了骁勇非凡的数百名穆斯林将士﹐心理上要比上一次危机踏实得多﹐但是他没有迷信这些物质力量﹐而祈祷真主襄助和引导﹐坚信胜败必然是真主的意欲。

 开战前﹐天上顿时乌云密布﹐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穆斯林阵地的战士们﹐被凉爽的雨水浇得头脑清醒﹐精神抖擞﹐心情特别平静。  在听到先知穆圣冲锋的命令时﹐穆斯林将士的勇猛瞬间压倒了敌人的攻势﹐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穆斯林旗开得胜。  真主说﹕“这是因为他们违抗真主及其使者。  谁违抗真主及其使者﹐真主就惩罚谁。”(13)      这场胜利的战役﹐并非只靠祈祷和冒险﹐而是事先做了充份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在大家感到突然而思想混乱的时候﹐统帅下定决心﹐统一意志和服从号令﹐先知穆圣在缜密部署之后﹐再安静下来向真主祈祷。   虽然从装备上敌强我弱﹐但是穆斯林一边占有人的精神因素﹐所有穆斯林都是先知穆圣的忠诚弟子﹐如同阿布.伯克尔那样的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的穆斯林斗士﹐誓死跟随使者为主道而战﹐这是不可战胜的人心因素。  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  当你们遇到不信道的人向你们进攻的时候﹐你们不要以背向敌。”(15)    穆斯林战士们在真主使者指挥下﹐毫不畏惧﹐奋勇杀敌﹐证明了什么是为正义而战的军人素质。  他们的奋斗﹐获得真主的佑助﹐使敌人望风而遁﹐草木皆兵﹐不堪一击。

       这场胜利的真正秘密是这样的﹕真主说﹕“你们没有杀戮他们﹐而是真主杀戮了他们﹔当你射击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射击﹐而是真主射击了。 (他这样做) 原为要把从自己发出的嘉惠赏赐信道的人们。 真主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17)     不信道者的军事力量纵然超过穆斯林军团的许多倍﹐而且经过长期预谋有备而来﹐在面对真主喜悦的正义之军面前﹐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 + + + + +

      真主在白德尔战役前后下降的这些启示﹐在六个关键的时刻﹐以“信道的人们啊”的称呼郑重地下达命令﹐指示他们的正当行动﹐提高了他们的品性。  在大获全胜之后﹐真主的启示继续下降﹐警告胜利者不要居功自傲﹐例如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当顺从真主及使者﹐你们聆听(他讲话)的时候﹐不要违背他。”(20)

   敬畏真主﹐服从至圣﹐纪律严明﹐为了伊斯兰的正道﹐排除一切私心杂念轻松上阵﹐这就是穆斯林战士的品行和素质﹐以此区别于任何其它的军人和斗士。  在《古兰经》和圣训指导下为主道而战﹐这就是正义战争的性质和定义﹐因此﹐不畏艰险不怕死﹔胜不骄﹐败不馁﹔眼看成堆的战利品﹐心中不贪财﹐不谋私利。  一切行动听指挥﹐为真理而战﹐目的纯净﹐心明眼亮。  在同不信道者针锋相对斗争中磨炼成长的穆斯林将士﹐是伊斯兰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  当使者号召你们去遵循那使你们获得生命的(教训)的时候﹐你们当响应真主和使者。  你们当知道真主能干涉个人的心灵﹐你们只被召集到他那里。  你们当防备一种灾难﹐(否则)﹐受害的绝不限于你们中的不义者﹐你们要知道﹐真主的刑罚确是严厉的。”(24-25)    自从先知穆圣开始接受真主的启示﹐并且传播伊斯兰的真理﹐十五年过去了﹐跟随先知穆圣的弟子们从来都是遭受苦难和压迫﹐这是第一次获得巨大的胜利﹐把不可一世的麦加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对于普通人﹐谁能不自满﹖  谁能不骄傲﹖  一次重大胜利之后可能潜伏着堕落和腐败﹐开始走向灭亡。  伊斯兰是真主派遣最后使者传播的正道﹐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考验﹐穆斯林将士获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正如旭日东升﹐一轮朝阳喷薄而出﹐真主及时下降了郑重的启示﹐引导他们戒骄戒躁﹐训练他们的高尚质量﹐继续为正道奋斗。  为了防止他们因胜利而骄傲﹐真主提醒他们过去艰难的日子﹐真主说﹕“你们应当记得﹐当时你们在地方上是少数﹐是被人认为软弱可欺的﹐你们生怕当别人的俘虏﹐但他使你们安居﹐并以他的援助辅助你们﹐以佳美的食物供给你们﹐以便你们感谢。”(26)
   
 提醒他们对过去的回忆﹐是帮助他们不忘当初在暴力统治下因为坚信正道和真主的使者而接受真主的考验﹐现在的胜利是真主考验的继续﹐而不是大功告成﹐可以坐享其成。  在过去艰难的日子里﹐先知穆圣没有用财富和地位吸引任何人﹐他只是服从真主的命令向麦加的人们阐明正道。  因此﹐在他周围所有的弟子﹐穆斯林的勇士们﹐都是为了正道而来﹐并且发誓要把正道向世界传播。  第一次胜利﹐并且在胜利中获得了丰富的战利品﹐这应当是最重要的考验时刻。  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不要背叛真主和使者﹐不要明知故犯地不忠于你们所受的信托。  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财产和子孙只是一种考验﹐在真主那里有重大的报酬。”(27-28)

 这些话不像是迎接凯旋归来的战斗英雄﹐没有乐队﹐没有鲜花﹑宴席和勋章﹐而是语重心长的训导和告诫。  西方的“东方学者”们把白德尔战役说成是穆斯林的第一次侵略战争和掳掠﹐而真实的情况是真主的一次训导﹐也是穆斯林士气的一次提高。

 真主的启示提醒他的使者迁移到麦地那是一个的重要的使命﹐要他牢记过去的艰难岁月﹐真主说﹕“当时﹐不信道的人对你们用计谋﹐以便他们拘禁你们﹐或杀害你﹐或驱逐你﹔他们用计谋﹐真主也用计谋﹐真主是最善于用计谋的。”(30)   这个启示使先知穆圣回想起曾经历过的许多灾难和幸运脱险﹐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事件都是敌人“计谋”和真主“计谋”的迹象﹐这个启示加固了真主使者的战斗决心和胜利信心。  这里的启示也都是对后代穆斯林的提醒和告诫﹐使信道者永远充满决心和信心。  真主的警告和迹象只对真主的忠仆有效﹐声声入耳成为万世的教训﹐而对于不信道者﹐毫不起任何作用。  当时在许多启示下降的时候﹐麦加的古莱什部落中不信道的人这样奚落真主的使者﹐并且向真主提出挑战﹐他们说﹕“真主啊﹗  如果这就是从你降示的真理﹐那么﹐求你从天上降下雨点般的石头来毁灭我们﹐或以痛苦的刑罚来惩治我们吧﹗”(32)   

 当时的麦加人﹐确是在迷误中﹐他们信仰多神﹐还承认有造化天地的至高主宰﹐而现代的不信道者﹐比当年迷误的麦加人更加彻底地否认真主﹐他们把一切发明创造都归于个人的智慧和成就﹐不许可人们相信有真主。  可怜的芸芸众生普通百姓﹐多半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最关心的是每天柴米油盐﹐以老实听话求得安宁﹐服从当地统治集团的宣传和说教。  麦加统治者对民众进行多神宣传﹐而现代的统治者宣传无神论﹐否认造物主﹐而为人造神﹐阻止民众认识正道﹐利用人民的迷误和恐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先知穆圣的使命是向迷误者宣告真理来临﹐招引愚昧的民众归信正道﹐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对后人的示范﹐这个使命一直到复活日才能完成。

 真主不惩罚那些不信道的人﹐因为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只是无知﹐在等待着召唤。  真主说﹕“你在他们中间的时候﹐真主是不会惩治他们的﹐他们正在求饶的时候﹐真主也不致于惩治他们。”(33)    真主只惩罚那些“阻止别人进入清真寺”向真主礼拜的人﹐和那些别人礼拜他们在一边“打呼哨和鼓掌”的人﹐以及那些“花费他们的钱财﹐以便阻止别人遵循真主的大道”的人﹐“他们在花费之后﹐必定后悔﹐而且被战胜。 不信道的人只被集合到火狱去。”(34-36)。 现代的无神论唯物主义比麦加时代的蒙昧阿拉伯部落民众更加愚昧和顽固﹐向现代人劝导正道的使命﹐比先知穆圣时代更加艰难。

 这个苏勒通过先知穆圣领导的第一次穆斯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向信道者阐明了谁是伊斯兰的敌人﹐以及真主对善与恶的不同报酬。  当敌人向穆斯林发动疯狂进攻的时候﹐应当劝诫他们停止野蛮行动﹐可以获得真主的饶恕和赦宥。  穆斯林反抗侵略和敌人攻击﹐但行动不会过份﹐因为先知穆圣的使命不是消灭不信道者﹐而是争取他们进入光明和正道﹐祈求真主饶恕他们。  真主说﹕“你告诉不信道的人们﹔如果他们停止战争﹐那么﹐他们以往的罪恶将蒙赦宥﹔如果他们执迷不悟﹐那么﹐古人的常道以逝去了。你们要与他们战斗﹐直到迫害消除﹐一切宗教全为真主﹔如果他们停战﹐那么真主确是明察他们的行为的。”(38-39)

+ + + + + +

      真主造化的人类﹐喜欢敛聚财产﹐贪财是人性自私的普遍表现﹐任何动物都没有这个习性﹐因此真主造化财产是对人的信仰和意志考验。   战利品﹐是战争中获胜者所得来的财产﹐更有诱惑力﹐因为战胜者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财富﹐好像理所当然归胜利者全部享有。  白德尔战役﹐穆斯林是取胜者﹐是真主对信士的一次新考验﹐既为真主的正义和公道而战﹐就不应当全部享有这些战利品。   真主说﹕“你们应当知道﹕你们所获得的战利品﹐无论是什么﹐都应当以五分之一归真主﹑使者﹑至亲﹑孤儿﹑赤贫﹑旅客﹐如果你们确信真主和两军交锋而真伪判分之日﹐我所启示我的仆人的迹象。”(41)    这是当时的情形﹐也是伊斯兰法制的基本原则﹐因为战争的目的不是掠夺和侵吞财富﹐而是为捍卫真理﹐保护正道﹐胜利之后收缴的财富就是对参加战争目的的尖锐测验。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先知穆圣根据真主启示的原则﹐确定了合理分配战利品的法制﹐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后代的历任哈里法时期。

 伊斯兰的法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真主启示的精神有所调整﹐转变成具体的法律规则。在先知穆圣的时代﹐穆斯林社会没有正规军队﹐政府没有军费预算和开支。 平常总有许多武功超群的穆斯林英雄好汉﹐他们各有营生﹐个人负责养家糊口﹐只是定期参加集训和演习﹐没有正规编制和军饷。  如果形势紧急﹐自卫战争需要﹐他们必须自备武器﹑战袍和干粮﹐自告奋勇上前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服从统一指挥﹐单纯是为了保护穆斯林的信仰﹑生命和家园。  战利品的分配﹐要为参加战斗的将士们给予经济和物质补偿﹐也要分配给他们的家属或孤寡老人。

 后来的社会发生变化﹐经济发达﹐政府架构日臻完善﹐面对许多敌人﹐战事频繁﹐因此必须建立“国防部”﹐保持和训练常备军。  这就是兵役制度的开始﹐政府承担军人的生活需要和身佩统一武器﹐也要发给军饷供养他们的家属。  军队变成了保卫祖国的国家工具﹐战争变成了哈里法和军事将领们的工作职责﹐承担起战争的道义和军费责任。  因此﹐战利品的分配法﹐虽然根源《古兰经》的原则不变﹐但具体实施与先知穆圣时代有区别。  如果一场胜战之后﹐军队获得对方丢弃的大量马匹﹑车辆﹑武器﹑军需和各种金银财宝﹐先全部纳入国库﹐然后合理分配﹐制度不断革新﹐但不脱离《古兰经》的基本精神。

 在战利品的分配原则上﹐穆斯林与不信道者有根本性的分野﹐将士们不为财富而参加战斗﹐目的十分明确﹐而敌人一方﹐从出发作战就怀有用生命参加赌博的心态﹐不是命归黄泉﹐就是锦衣还乡。  这个苏勒以白德尔战役为例﹐向信士们揭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战争的结局“万事只归真主裁决”。  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遇见一伙敌军的时候﹐你们应当坚定﹐应当多记念真主﹐以便你们成功。”(44-45)     而敌人那边是怎样的情形呢﹖   真主说﹕“你们不要效仿那等人﹐他们骄傲自满地﹑沽名钓誉地从家乡出去﹐并阻止别人遵循真主的大道。  真主是洞察他们的行为的。  当时﹐恶魔以他们的行为蛊惑他们。 ……﹐谁信赖真主﹐谁必胜利﹐因为真主确是强大的﹐确是至睿的。”(47-49)

 穆斯林把生活中的一切行动都理解为敬畏真主的功修﹐战争也不例外。  穆斯林将士为主道而战﹐捍卫伊斯兰﹐遵循真主的启示和道德准则﹐不论在战场上撕杀﹐或是对待妇女儿童和俘虏﹐或是在战胜之后分配战利品﹐都不存在个人的私欲和野心。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穆斯林的军队应当永远是正义之师。   在第二任哈里法欧麦尔领导时期﹐波斯国犯境﹐穆斯林将士整装待发﹐哈里法欧麦尔在向大军训话时说﹐他不担心敌人的强大﹐而担心穆斯林将士在战争中违反纪律而犯罪过。  波斯敌人是不信道者﹐而他们军事力量强大﹐穆斯林以正道精神必然战胜他们。  如果穆斯林的将士也同波斯人一样不讲究道德﹐违背真主的正道﹐以自己的弱势根本没有战胜敌人的希望。

 这一章苏勒﹐以白德尔战役为主线﹐真主对他的使者启示许多战争的道德准则﹐可以归纳为穆斯林的“武德”。  看看今日的穆斯林世界﹐殖民时期过后﹐被西方强国分成几十个小片领土﹐每个国家都有独自的政府﹐为了安全的需要﹐依靠西方国家建立保护自己利益的军队。如今的现实﹐绝大多数穆斯林领土被西方强国占领﹐美国的军事基地和情报网络遍布在几乎所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   如果穆斯林的政府坚持真主的正道﹐即使今日力量薄弱﹐将获得真主的援助﹐有希望成功和强大﹐局势转败为胜。  只须记念真主﹐相信“真主至大”﹐这样的形势并不可怕﹐确是真主的现代考验。   即便是穆斯林永远不生产核武器﹐不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信士们凭着信守真理的坚忍﹐广泛宣教﹐动员穆斯林的正义精神﹐全体穆斯林从上到下团结一心﹐互相配合﹐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或稻草人﹐在敬畏真主﹑坚信伊斯兰的穆斯林面前﹐绝无用武之地。  

 假如失去伊斯兰正道精神﹐本身力量薄弱﹐信仰精神也不存在﹐他们劫持伊斯兰的名义为私利集团而战﹐或者为服从西方大国或民族利益而战﹐不能获得真主的怜悯和援助﹐这样的国家将永远处于劣势﹐给国内穆斯林民众带来无穷灾难和痛苦。  真主以战争和战利品考验他的奴仆﹐是这个苏勒的主要内容﹐不信道者﹐包括名义是穆斯林的伪信者﹐将遭到“众天神的鞭挞”﹐最后将“尝试烈火的刑罚”(50)。

  真主说﹕“这是因为你们所犯的罪恶﹐又因为真主绝不亏枉众仆的。 犹如法老的老百姓和以前民族的常态一样﹐他们不信真主的迹象﹐故真主因为他们的罪行而惩治他们。  真主确是全能的﹐他的刑罚是严厉的。”(51-52)  

 不信真主迹象的人﹐如同法老时代和他们以前的民族那样蒙昧和无知﹐他们遭到了真主的惩治是因为他们的罪恶﹐今日世界也不例外。  不论在什么时代﹐也不论什么民族﹐真主确定的真理永恒不变﹕正义者必胜﹐邪恶者必败﹐历史的规律证明真主的公道。

+ + + + + +

      来自麦加的敌人﹐他们的初衷是对麦地那穆斯林新政权一次性猛烈打击﹐彻底消灭﹐以图一劳永逸﹐而穆斯林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攻击感到意外和恐怖﹐过去没有见到过这样大规模的战争﹐非始料所及。  历史记载麦加一位在战场上失去儿子的父亲说﹕“如果不是白德尔战事﹐那里的人(穆斯林)不会那么迅速壮大起来。”  纵观历史﹐白德尔战役是早期穆斯林的一个新起点﹐激励这个政权变得强大﹐而麦加的敌人从此再也振作不起﹐开始走向了必然的衰败。  这场大战之后﹐以麦加为中心的阿拉伯部落联盟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麦加的贵族们对各地部落失去了号召力。  两军对垒﹐一边衰微﹐便是另一边逐渐强盛的征兆。   《古兰经》在“蜜蜂章”中有这样的启示﹕“真主打一个比喻﹕一个市镇﹐原是安全的﹐安稳的﹐丰富的给养从各方面运来﹐但镇上的居民辜负真主的恩惠﹐所以真主因他们的行为而使他们尝试极度的饥荒和恐怖。”(16﹕112)

 形势剧变﹐迫使真主喜悦的奴仆发奋图强﹐记念真主﹐努力奋斗。  危机来临时﹐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嗣后﹐雨过天晴﹐展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景象。  真主说﹕“这是因为真主不变更他所施于任何民族的恩典﹐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又因为真主是全聪的﹐是全知的。”(53)    伊斯兰谆谆教导穆斯林要坚忍﹐涵义是在艰苦的环境或遭遇中﹐仍旧要坚信真主的公道和仁慈﹐因为人的眼界很浅近﹐在一次意外灾难中不知其中潜在的真主恩惠﹐人们所看到的祸与福都是表面现象。  战后﹐真主启示他的使者对被俘虏的阿拉伯不信道者训话﹕“先知啊﹗  你对你们手中的俘虏们说﹕‘如果真主知道你们心中的善意﹐那么﹐他要把比你们所纳的赎金更好的东西赏赐你们﹐而且要饶恕你们。  真主是至赦的﹐至睿的。’  如果他们想欺骗你﹐那么﹐他们以前对于真主确已表示欺骗了﹔但真主使你战胜他们。真主是全知的﹐至睿的。”(70-71)    麦加的敌人信仰许多神灵﹐是因为受到误导而成为迷误者﹐如同迷路的羔羊﹐终究是对“天神”或“精灵”心存惧怕﹐承认最高的天地主宰是“安拉”。   战争的失败或天灾人祸对他们也是考验和告诫﹐唤醒他们的觉悟﹐因此在麦地那胜利之后不久﹐阿拉伯半岛的部落纷纷归顺了伊斯兰化。

 世界上难以救药的是那些从根本上否认真主的人﹐他们是真正的不信道者﹐不承认天道和人道﹐极端自私﹐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只贪图今世的物质享乐﹐表现的行为是欺诈﹑压迫﹑贪污盗窃﹑穷奢极欲﹑无法无天﹑大胆妄为﹐一切不择手段。  《古兰经》说﹕“在真主看来﹐最劣等的动物是不信道的人﹐他们是不信道的。”(55)    因为他们贪婪﹐而且经常能有机会得手﹐过着逍遥富裕的生活﹔因为欺诈﹐所以蒙骗许多善良的人﹐软硬兼施引诱和强迫善良的人为他们奔走和卖命。他们是恶魔的代理﹐人类中的敌人。  真主启示他的使者这样对待他们﹕“如果你在战争中遇见他们﹐你就应当以惩治他们而驱散在他们后面的人。”(57)    跟随在他们后面﹐摇旗吶喊的喽啰们﹐是受迷误的民众﹐应当得到同情和拯救﹐帮助他们走向光明。   伊斯兰是和平的信仰和宗教﹐但是并非反对一切形式的对抗和战争﹐条件只是为了自卫和正义﹐反对明显的邪恶和压迫﹐穆斯林的反抗是许可的。

 正义的力量强大无比﹐有真理所在﹐任何强敌无所畏惧﹐维护真理的战士能战胜任何敌人﹐因为真主援助为正道奋斗的信士们﹐他们在敌人面前有以一当十的战斗能力。   真主说﹕“先知啊﹗ 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如果你们中有二十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二百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一百个人﹐就能战胜一千个不信道的人﹔因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众。  现在﹐真主已经减轻你们的负担﹐他知道你们中有点虚弱‘如果你们中如有一百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二百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一千个人﹐就能本真主的意旨而战胜两千个敌人。真主是与坚忍者同在的。”(65-66)     学者们对这两段经文有许多费解的疑问﹐他们说究竟哪个是固定的规则﹖  哪个是真主的宽容﹖   本人的研究结论是﹐前者是规则﹐后者是宽容﹐因为穆斯林队伍中出现虚弱和信心不足时﹐战斗能力减弱﹐但仍旧超过敌人﹐因为他们是在为真主而战。此外﹐战争的规律不是以人数多少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现代高科技战争更能说明问题﹐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都完全是可能的。  战斗的精神来之于战士对战争意义的理解和决心。   《古兰经》在“黄牛章”中说﹕“有些将士确信将来必与真主相会﹐他们说﹕‘少数的部队﹐赖真主的佑助﹐往往战胜多数的部队。’  真主是与坚忍者同在的。”(2﹕249)

+ + + + + +

      这个苏勒的最后一个主题是穆斯林内部的兄弟友谊和团结。  穆斯林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共同敬畏真主﹐为正道而奋斗﹐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欲望和需要﹐但是共同的感情来自对真主的敬畏和服从﹐因此产生了共同的生存目标。  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凝聚力﹐例如可以共同经营事业﹐可以合作研究学问分工完成规划﹐亲属之间也可以共同维护家族荣誉和地位﹐甚至“盗亦有道”﹐偷盗集团也有仁义礼智信的合作原则。   人都有依赖性﹐任何一种目的都能结合一部分人合作﹐但是最高层次的凝聚力是对造物主的忠诚﹐服从真主的命令﹐在人间行善功﹐维护正义﹐保护善良的人民。   遵循主道的凝聚力可以无限量地团结世界上的众多人群﹐证明穆斯林友谊和团结的精神力量无穷无尽。   这是来自真主引导和鼓励的人性良知﹐每个人为主道奋斗和牺牲﹐都是敬畏真主的善行和功修﹐将获得真主许诺的赏赐。

 真主说﹕“信道而且迁居﹐并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真主而奋斗的人和款留使者﹐赞助正道的人﹐这等人互为监护者。  信道而未迁居的人﹐绝不得与你们互为监护人﹐直到他们迁居﹔如果他们为宗教事而向你们救援﹐那么﹐你们应当援助他们﹐除非他们的敌人与你们有盟约关系。真主是明察你们的行动的。 ”(72)     “迁居”是指当时从麦加跟随先知穆圣迁移到麦地那创立穆斯林新社会的弟子们﹐这在当时意味着抛弃家乡的亲人和财产﹐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对真主的使者信任﹑置生命与财产于不顾的高尚质量﹐唯一的愿望是取悦于真主﹐指望真主的恩赏。服从先知穆圣的命令而迁居﹐来到一个陌生而没有家业基础的地方﹐这是穆斯林为主道事业接受考验而展现的最高强度的凝聚力。   世界上的人群﹐都需要某种凝聚力﹐才有社会的相对稳定和安全﹐例如﹕“不信道的人互为监护人。  如果你们不遵守这个命令﹐那么﹐地方上将要发生迫害和大乱。”(73)      最高层次团结的人群﹐应当是敬畏真主的穆斯林﹐因为这些是坚信伊斯兰必胜而抛弃家乡一切财富和舒适跟随使者迁居的人﹐真主说﹕“此后信道而且迁居﹐并与你们共同奋斗的人﹐这等人是你们的同道。”(75)

 这是对后来信道者的永久性准则﹐除此之外的任何借口都是在违背真主的原则﹐犯了偏离正道的错误﹐例如今日许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跟随西方强国的意志确立的“维护民族主义利益”宪法和政治纲领。  伊斯兰大道前方有了一盏明灯﹐但是大道两旁也有许多恶魔的诱惑﹐这是真主的考验﹐走在大道上奔向真主的乐园﹐而从边旁滑落﹐堕入复活日的火狱。  光明的前景已在真主的经典中昭示﹐每个人都在真主的考验中﹐走哪条路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假如阿拉伯人不遵从伊斯兰精神﹐他们必将返回到伊斯兰之前的社会状态﹕愚昧﹑落后﹑欺诈﹑分裂﹑无休止的互相撕杀。世界上任何民族只须敬畏真主﹐遵照圣训﹐就能加入穆斯林世界的大家庭﹐因为伊斯兰是全人类的真理﹔阿拉伯民族假如恢复先知穆圣时期的伊斯兰精神﹐那么﹐必将再次复兴和强大。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古兰经 导读

上一篇:《古兰经导读》九﹑忏悔章导读
下一篇:《古兰经导读》七﹑高处章导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