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克礼
问:既然伊斯兰教是充满科学真理的宗教,为什么入教的人少,出教的人多;进寺礼拜的知识分子少,文盲半文盲多;封斋礼拜的青年人少,中老年人多。这种三少三多现象是否标志着伊斯兰教的衰退?你认为怎样才能振兴伊斯兰教?
答:你说的三少三多现象在中国是明显存在的。有外部原因,有内部原因。单就内部原因来说:一是中国伊斯兰教历来不重视对外宣教,主要依靠家族世袭来延续信仰。在各种外力冲击下,穆斯林散居地区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家庭出现信仰断代、失传;二是清真寺应发挥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十分贫乏,吸引不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进寺门也还有些外部原因;三是伊斯兰教依然达不到“量”和“质”同步发展,未能培养出众多的既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有较高经学素质的新型阿訇。
真理要靠人来传播,振兴伊斯兰教要有宣教的人力、物力,还要有宽松的外部环境,有了这些条件,三少三多现象就能改变。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穆斯林占少数的国家里,有个穆斯林富翁,他知感真主给他的恩典,决定用他的财富来为振兴伊斯兰教作贡献。他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成效。于是他去向一位国际经学大师请教。
富翁:“我要把财富用于振兴教门,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大师:“你去修一座清真寺。”富翁就去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清真大寺,但是来寺礼拜的人却很少。富翁又去请教大师,大师说:“你去办一所学校。富翁把学校建起来了,入学的学生却很少。富翁再去请教大师。大师说:“你去开办一个咖啡厅,免费供应咖啡。然后聘请著名学者来讲《古兰经》”。富翁又去照办。他先开办了一个气派辉煌、宽敞明亮的咖啡厅,挂牌免费供应咖啡。人们闻讯都来喝不掏钱的咖啡。接着他以高薪招聘多位著名学者演讲《古兰经》。人们听说有著名学者讲经都纷纷慕名而来。
受聘演讲《古兰经》的学者为了各显名声,都倾注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才华,把《古兰经》阐发得淋漓尽致。听众接踵而来,咖啡厅里座无虚席。学者们都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讲得妙义横生,易行易遵。听众都感到真理入耳,顿开茅塞。于是,教外人士纷纷要求皈依伊斯兰教;教内人素质升高,信仰更坚。于是进寺礼拜的人数大增,来学校求学的学生接踵而来,络绎不绝。从此,伊斯兰教如火如荼地兴旺起来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真理需要人来传播,传播真理的人必须有高水准的素质,有丰富的智慧,才能把真理输入人心,借助良好的物质环境,伊斯兰教就会兴旺发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