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种田
分享到:
2014-01-06 12:14:27 【来源:】 点击:
  

 
      真主说:“信道而且行善者,是乐园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2:82)。

        信仰与种田,其情其理,吾认为有诸多相同之处。下面我按种田之序,对比而书,不知妥否,望不吝指正。

        要种地,得经过如下几步。第一,有地有种子。第二,播种。第三,管理(包括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及时除草)第四,祈求真主保护。第五:收获。

        第一,要种地,首先得有地有种子,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信仰如种子,人心如肥沃之地。

        第二,应把种子种到地里,守着不种,其不会有结果。而且还需种在深耕细作过的土里,这样,种子才能更好、更健康的生长。如果把种子种在没有深耕细作过的地的表面或岩石上,望其丰收,其指望不大。信仰如种,心如地,只有把我们的信仰之种深深的种于穆斯林心中这片广阔肥沃的土壤里,并把它实践于五功之中,信仰之根才会根深蒂固,信仰之花才会鲜艳无比,信仰之果才会丰硕益人。

        伊斯兰是科学的宗教,是真主喜悦的宗教。古兰:“在真主看来,受喜的宗教是伊斯兰教。”(3.19)《古兰经》来自真主,是适应各时代的、颠覆不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伊斯兰教的理论基础和立法原理,不仅说在口头上,写在经本上,而且要去实施、去执行。就如同中国的宪法,公民只念、只说、不做不行那样。且真主在《古兰经》中凡提信仰必带做善举。所以“身行重于言行,而又离不开言行。”

        至于那些不知其意的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并且弃主所命,近主所禁之人的信仰,是不完美的信仰,是不可靠的信仰,就好象把种子种在了没有深耕细作过的地面或岩石上,望其丰收,其指望不大那样。所以,希望那些只有言行而没有身行的多斯弟们,赶快行动起来!

        第三,把种子种在深耕细作之土里,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吗?不,还需要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及时除草。只有这样,庄稼才能健康、正常的生长。

        我们一天礼五时拜,一周一聚礼,一年封一月主命斋,一年用其之财的2.5%散天课,能够时,一生朝觐一次。切实的完成这些,就等于给我们的信仰之种合理施肥、适时浇水。我们的信仰之种,也只有在施五功之肥,浇道德之水,它才会更加旺盛,更加充满活力。所以,信仰离开了五功等主命也不行。

        随着种子吸收养分,逐渐生根、发芽、长大的同时,一些杂草也会随之而长大,甚至它比庄稼长的还快,比庄稼的生命力还强。这时,需要及时除草。否则,它会把庄稼的那份养分居为己有,而使庄稼枯黄、减产。

        在我们每个人这块小田地里,也长满了如:骂人、背谈、说谎、嫉妒等“杂草”,更需要我们及时除去。因为这直接危害着我们的信仰,吃掉我们的善功,并葬送我们的后世之幸福。

        穆圣说:“嫉妒吃善功如火吃柴禾。”《穆黑塔来圣训集》

        又说:“你们的生命、财产和声誉在你们上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利雅得圣训集》

        人亏人,主不亏人,无论亏他人生命、财产,还是声誉,到后世真主皆要拿还报、取公道,他让被亏者要行亏者之善举。也可能今世我们所做再多善事,若不检点自己的话,到后世会变成一无所有,做再多善事、付再大辛劳,终是替人劳苦一场。

        怎样除去杂草呢?1、干善事。真主说:“善功确能消除罪恶。”《11.114》2,礼拜。穆圣说:“五番拜、一个主麻到下一个主麻,可以罚赎其间的罪过,在没有干大罪时。”《利雅得圣训集》3,施舍。穆圣说:“施舍消灾如水灭火。”《穆黑塔来圣训集》4,向被亏者要口唤。对真主所犯之错,真主可能恕之,因为真主是多恕饶的主。对人所犯之错,真主不恕之。因为真主饶恕你了,真主就亏他人了。所以,拜功、施舍等各样善事是除草剂,它能消除我们所犯之错,就让我们努力为善吧!

        第四,求主相助。在经过深耕细作、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番艰辛之后,转眼迎来了收获之时。这时,我们还要求主保护。因为煮熟的鸭子有时还会飞走。庄稼快成熟时,突然遭洪水或冰雹袭击,结果颗粒不收,空欢喜一场之事并不少见,这就是前定。穆圣说:“一个人一生做进天堂人之事,待到临终时,前定抢先他了,然后,他做进火狱人之事,然后他进火狱。一个人一生做进火狱人之事,待到临终时,前定抢先他了,然后,他做进天堂人之事,然后他进天堂。”所以我们当时时祈求真主赐我们一个好结果。

        第五,收获。在付出一番艰辛之后收获时,农民会欣喜万分。但由于其所付出的辛劳、投入的多少不同,收获的多少也不尽相同。有的亩产千余斤,有的却只有几百斤不等。穆民的信仰也是如此。同是穆斯林,其信仰程度不一样,到后世,其享福、受罪的程度也不一样。 穆圣说:“今世是后世的栽种场。”所以,今世好比一块地,今世之人好比农夫,今种后获,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不种不得。教友们,辛勤耕耘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阿米乃!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用敬畏的眼光观照人生旅途
下一篇:法土拉·葛兰谈认知真主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