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北回族武术八门驷拳的传承与拳法
分享到:
2014-01-15 11:50:20 【来源:】 点击: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但广泛流传于西北五省地区的八门拳、天齐棍法,却因各种历史原因几近失传,为抢救和传承这一历史悠久的回族优秀拳种,实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八门拳、天齐棍法最早发源和流传于明清时代的甘肃回族地区,据考证,这一拳法具有近400年的传承历史,是西北地区穆斯林回族同胞喜爱并习练的优秀拳种之一,那么,本文所说的八门嬛拳又出于哪门哪派呢?


    据西宁拳师马云山、兰州师傅白耀山,临夏师傅大古拜,马尚礼等师傅们关于传承之说作了这样的介绍:八门驷拳与八门拳其实同根同源出于一门名师之手,只是八门驷拳传承内容更丰富,其拳理法,拳谱,练功要诀,击技训练等,都有文字资料,(手抄本)是完整齐全,其拳法内容充实无华,理论理法高深,拳法独特,击技性极强,身、手法快捷,具有内外兼修,一气呵成之势,而独成体系。经师傅大古拜口传,此拳法传承严密,由于前辈们对拳术武艺的崇爱和保守思想,近百年来只有三代单传的经历,所以,未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临夏拜世雄人称拜副官,神秘得到八门驷拳传承,据大古拜师傅、临夏武协主度马尚礼等师傅的口述,当时大古拜已成临夏年青把式,武术界人称“赛哈莫大古拜”,他已经是天齐棍、老八门拳法已经有了一定名气的把式,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及一件习拳练武的故事,四十年代,某年一个星期五(主麻日)礼拜后,拜副官哈吉主动上前向苏云山行礼问好,并邀请下个主麻礼拜完毕后,让苏老师傅带几位高徒到家里做客,苏老师傅答应赴约。届时苏老便带了几位徒弟,去拜望拜哈吉,到了拜副官府上,哈吉(去伊斯兰教圣地朝觐过的人被称之为“哈吉”)以礼相待,热情非常,因拜副官家是教门人家(几代传承的伊斯兰教首领人物之家为教的人家),几辈人都出了阿訇和哈吉,家庭中并无习拳练武之人,也没听说拜哈吉习拳练武之经历,茶余饭足后,拜哈吉便提出和赛哈莫大古拜走拳,当时大古拜暗想怎么能跟哈吉走拳?哈吉是教门人家且受人尊敬,何况自己又是年少气盛,万一有个闪失,于是有点难为情,而不敢出手走拳,但拜哈吉执意走拳,两人就走起八门拳,大古拜因身高力强,开始怕伤了对方,便有意保护哈吉,说时迟,那时快,拜哈吉身法快捷,身手不凡,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滚进大古拜怀中,大古拜不及思考时已经靠翻在厢房台阶上,当时在场的苏云山老师傅和几位徒弟见到此景,惊得目瞪口呆,这时苏老师傅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便大声喊到:快向哈吉说“色兰”并拜师,这时拜副官哈吉自言自语道:就这般武艺,怎能赛我师傅,你还没学到八门拳种的精髓呢,经苏云山老师傅解说,当时大古拜、白耀山、马尚礼等人便拜拜副官为师,当时拜老前辈还说出了这样一件事:兰州金臂哈莫晚年之时在拜老前辈家中居住五、六年之久,没出门却传承了八门驷拳及拳法理论及拳谱,这也就是兰州八门拳界传说的,哈莫晚年失踪几年,不知去向的一段经历,拜副官因拳法高超,传承完整,但自己在社会上不是人们心目中习拳练武之人,但考虑到由于现时局不稳,唯恐穆斯林这一优秀的拳法失传于自己之手,同时,也为不辜负师傅重托,所以想出了走拳比武的方法,才使八门驷拳流传至今,在拜副官传承八门驷拳徒弟中,大古拜、白耀山对学习此拳法最为突出。

    目前,我所掌握的八门拳,拳法套路有:八门连拳、八门母、八门子、奇势连拳等,有总理,总法,五合,三摧;修练八法包括:起、顿、吞、吐、沉、托、分、闭;还有身法四则等等的高深理论资料(手抄本),其拳法独特,击技性强,身、步、手、法快捷,内容充实无华,内外兼修 ,有一气呵成之势。拳法有:十锤、十五展、三掌、四靠、三肩、六肘、两胯、二壳、三十六跤法,七十二擒拿手法,组成训练有条有理,是独成体系,传承明确的优秀拳法之一。

   八门驷拳于上世纪50、60年代流传于西宁,当时的西宁拳师马云山传承于李永福、刘承德、马占实禄、马金忠等人。

   兰州著名拳师白耀山传承于西宁的徒弟有:罗世雄、马维俊、马文海、马兴隆、李顺、杨学海、罗广义、马金忠等人。

   临夏名师大古拜(马奇术)老师傅传承于西宁的徒弟有:李顺、马兴隆、马云林、杨学海、罗世清、马占禄、马恒云、马永贵、孙永庆、王喜德、陈爱、马德云、马金忠等人。

   临夏武协主席名师马尚礼传承于西宁的徒弟有:马进禄、马玉龙、马吉林、马健英等人。

   总之,是赛吃木大古拜、白耀山、马尚礼、马云山四位老前辈传承了八门驷拳而流传至今。

   注:本文资料提供人:马兴隆、马进禄、马玉龙、马吉林、马金忠

   作者:西宁八门拳传承人之一马金忠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西北 回族武术 八门驷拳 八门拳

上一篇:和静县维吾尔族的哥拾金不昧 蒙族夫妇感激万分
下一篇:受先知生平鼓舞 尼日利亚世界杯球员归信伊斯兰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