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色妙二世俱透彻——尘世既毁坏,色障消除,后世确立,一览无遗,非语言所能表达。“又如纷尘贯满虚空,世人如无所见,阳光才现,满目灰飞。其有形之浊者,尚不能见,犹有赖于日光。其无形之清者,更如何哉!夫此极大因缘,必须透彻,始可广人之始终……诗曰:星月光辉非寂灭,皆因收卷大明中。水晶杯贮清秋露,相映晴空总不分”(《希真正答》)。
⑤难与凡人说妙诀——“当此之时,得圣人知见,堪人全人品类,可登真主禁中。见天地悬无根,系在尊阙,恰似微尘。显妙明普照万方,在真主乃如萤火”(《正教真诠·较量章》)。
⑥清心显性道大全——“爱恋,谓之真心;放羁,谓之欲性。理胜乎欲,则化奸为直,如御猛将,冲锋破敌,可建巨功。故经谓“乘纳夫私(理性)仙马,可到至高品位”’(《清真指南·性命》)。
⑦升降合,循环完——人于先天由初种而来,直至身心齐全,体窍具备,所以称来或降;人于后天,七德——顺德、信德、惠德、明识。笃真、发隐、真现全备,所以称为复或升。 所谓“物极必返;数穷必周”,大理循环,周而复始,回复到原初之境。
⑧一归本然浑人天——此时,惟有独一的安拉存在,凡属于后天的都融人先天,浑然一体,“可名与无名,不分界限;先天与后天,无有彼此。”
⑨更超名相真谛现——宇宙万物和人类返回原初;浑同为一,界限消失,此时安拉的全体大用更加显露。
⑩三忘尽时本然灿——“三忘”即忘我、忘他、忘却一切客观事物,“心胸专一,不复于主宰之外,更存一念。夫人以目之所视,唯有主也;心之所及,唯有主也。此时,自己一段聪明才力。皆无可恃,唯浑融自化于本然之妙而已。”所谓“若还色外能观妙,人我皆忘浑一真”(《真正答》)。
⑾形体化,两弧圆——天地万物和人类性灵回归到原初无称境地,如同人于先天来降为一弧,后天复升为弧,首尾两弧完满界合,完成造化运行的一大起始。
⑿复命归真L大罗——伊斯兰教“其为教也,以识主为宗旨,以敬事为工夫(五功实践),以归真复命为究竟(归宿)。”死亡之后,肉体归泥土,性灵经过末日赏善罚恶,善者功修圆满,归回到安拉尊阙之下。“大罗天”水道家语,所谓“三界之上渺渺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此处系借喻天国。
⒀无声无臭真寂寞——禁天之上,“超越名相之界,立无可有之乡,全体浑化,吻六本然”乃是群圣“独践之境”。
⒁一尘一粟全体大——一尘一粟虽系渺小之物,无不表明安拉的全体妙用役有大小之分,万物也没有大小的绝对区别。小中见大,一粟容纳天地而有余;大中见小;天地则在微尘之外。以安拉的全体人用观察九大七地,不过微尘而已。
⒂一息终古——宇宙万物复到原初之境,超绝时k,就安拉创造宇宙万物的起始与终结的过程而言,“舒其光明,一息千古;卷其时刻,千古一息”。《天方性理》第五卷注释:“譬如一壁面,书字千章,若对壁执镜一照,而全壁之字迹显于镜中。字有次第,而照无先后。始、终一旦而显,毫发不遗,此非一息终古之明证乎?”
⒃浑世象,全种果——浑世象即“天人浑化,物我还真’——天地万物与人的形体作用全归于原初之境,如百川归海,融为一体,无分彼此。尘世为种植园。人在其中或种花果,或栽荆棘。后世复命归根,则是检验“果熟而种美之日”。
⒄依然最初独自乐——信仰安拉并奉行善功者复生后的归宿,即“天园”,居于其中,“思而即得,无往不能。百苦莫之犯,七情不能侵。寿逾天地,品越帝王”。乃是安拉对敬畏者的恩赐。
马启西对联
读书得妙意理合天经三十部,
养气通神明道统古圣百千年。
体大公而遵主命善身善世询哉仁熟义尽,
本真诚以履圣行成己成人允矣道全德备。
命如春风仁如春理感物如春信一生都在春风里。
名实兼收不独润身还润屋,经营俱到真能成己更成人。
把斋贵清心上地,
拜主须养性中天。既为教生平日要存今日敬,审慎赞念内里不洁外里空。居广居由正路方能保合元气,
友良友亲明师不啻坐于春风。勤礼五功体认乎无声无臭,谨斋三月操存于不睹不闻。
忠厚留有余地步,
和平养无限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