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艰苦朴素、坚守教门的父亲
分享到:
2014-12-19 17:07:06 【来源:】 点击:
——纪念爸爸无常百日

郭树学

    我的父亲名叫郭宝库,享年82周岁。父亲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2014年12月19日是父亲无常归主后一百天的纪念日。爸爸整整离开我们子女们一百天了,但是爸爸的音容笑貌,每天都浮现在我的脑海。时至父亲父亲无常归主百日,写点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作为子女的思念,希望我的晚辈们学习父亲的好品德。藉此,祈求伟大的真主慈悯父亲,享受天堂乐园的恩典。

一 、突闻噩耗,千里奔丧

    9月11日是一个悲伤、难过、心痛的日子。我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爸爸正在医院抢救”。怎么会这样呢?爸爸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啊,怎么突然在医院抢救呢?我犹如万箭穿心,不知所措。在辽宁丹东通往吉林德惠的火车上,我思绪万千,总觉得时间太漫长了,688公里10个小时的路程犹如十天十夜那么漫长。我总是想“为主的”一定能够救我的爸爸,泪水无法止住。

    9月12日凌晨1点多钟到家。走进家里,看到父亲行在了水溜子上。父亲于2014年9月11日(农历8月18日)无常,我无法按耐对父亲的思念、无比的心痛,没能见上与爸爸的最后一面,我跪在地上痛哭起来,一夜未合眼。我们姊妹们料理父亲的后世。9月13日(农历8月21日)父亲发送。七日后整理父亲的遗物,我和妹妹看到父亲的遗物泪如雨下,父亲一生太不容易了,留给予我们儿女的精神财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他老人家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二、 艰苦朴素,勤劳持家

     父亲1932年生于吉林省德德惠市,13岁爷爷无常了。为了生存,父亲开始给人干零活,旧社会叫吃劳工,帮助奶奶维持家人的生活。日子过的很苦,父亲没有念过书,解放后上夜校识一些字。1953年父亲和母亲结婚,生有我们两儿五女七个子女。就靠父亲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供养着我们一家十口人的生活。父亲起早贪黑开荒种地,春季拾柴、秋季拾菜、冬季养几只羊,就这样靠着父亲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把我们抚养长大,帮我们子女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父亲家住在市郊结合处,他自己开荒种了一些玉米,没有农药化肥,收获了很多玉米。不管亲朋好友谁到我家串门走时,都叫母亲做上一锅大饼子给带回去,说这是纯天然的好吃。我的记忆中,父亲从年轻至老年,总是爱劳动干活,老年的他,每到秋天拾柴捡豆,和母亲过着男更女织的生活。我每次回到家里从来没见到父亲休息几天,家里干活的工具很齐全样样都有。

    回忆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过日子不能懒,一定要勤劳。父亲退休后晚上打更,白天养羊割草,从没有闲暇的时候,家里动迁后父亲坚决不住楼,又买了一套离市区比较偏僻的平房,并有一个大院。儿女们给父亲买了许多新衣服,父亲都不舍得穿,依然是旧衣服,坏了自己缝补。连手套、口罩都能补上几次,我回到家里与父亲说:“不要太仔细了,现在生活好了,你也有退休金,吃、穿该花的钱就应该花,也应该享受。”父亲常常说:“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要勤俭节约”。父亲出门从来不坐车,坚持步行,每天去清真寺礼拜步行半小时,回来时还拾一些废旧物品。我们家院子盖了三间平房,所有的材料都是父亲亲手一点一点捡来的旧物。在父亲的眼里什么东西过日子都能用上,看一看院子里所有的物品都是父亲捡来的,我看到很心酸和感动。

    父亲从来不爱麻烦别人,就儿女们给他钱或买东西他都不让,总是说我有退休金,现在能劳动挣些钱,你们生活工作好了我放心,不用你们的钱,我够花。我们儿女们很是心疼父母住平房,条件不好,年岁大了生活不方便,总说爸爸住楼吧,可父亲总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我有劳动的地方。去年冬季回家给父亲过八十周岁生日,女儿们都说上饭店,因为父亲辛苦劳动了一辈子,想叫他高兴开心点,叫上亲朋好友,好好过个生日,可父亲知道后,说你们去吧,我在家看家,父亲很不愿意因为怕浪费,还是在家里我们子女间过的,也是最后一个生日。父亲助人为乐的事,疾苦奋斗的事有很多,他的一生很辛苦,但在我们儿女的心里是伟大的。

    三、助人为乐,和睦邻里

    父亲一生就是这样勤俭持家的过日子,父亲乐于助人,当他去世的消息,邻居知道后都落泪了,父亲身体好很有力气,谁家有力气活干不动都要去帮助。冬天下雪他要把胡同的雪打扫干干净净,路坏了他帮助去修,一位大娘哭着说“今年没有人帮助她收割地里的庄稼了”。父亲对亲属、朋友都非常热心,每年春节前都需要看他的堂弟,因为他身体不好,送点钱给他,父亲无常后,他的堂弟说 “心疼他的人走了,并述说着80多岁的人拿着大铁钳子走了很远给他修暖气的事”。父亲帮助过的人太多了,父亲很有礼节,每年春节前都要买些东西看邻居、亲属、儿子亲家。记得有一年,父亲养了一只羊,到春节前宰的,把羊肉都分给亲戚朋友了,自己只留了一点。

    记得父亲经常教导我们儿女的一句话“吃亏是福,不要计较得失”,很多年前,我家老房子院子很大,硬是让邻居给占去一块,父亲说给他吧,他要去也富不了,我们没有也穷不了。小的时候,父亲从来不打我们,但我们都很怕他,因为他教育我们很严厉,讲给我们为人处事做人的道理,给我们很多正能量。父亲没有文化,但他很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听新闻,一遍遍重复听,他说记得深。他说这是学习,老年的父亲很幸福,每年春节孙子、外孙子们都要给他们寄钱,从外地回来给他买回很多好吃的,他很高兴。

    四、身残志坚,坚守教门

    父亲患有白内障,眼神不好,手术后,一个眼睛视力只有0.8能够看见东西。可父亲学习经文非常用功,他用汉语标在书本上,每天都坚持练习念。手术休养时,父亲也没忘了在学习,这时父亲就更忙了起来,每天学习礼拜,每天去清真寺,非常认真地学习伊斯兰教知识,积极参加清真寺的各项活动,经成为清真寺守时候的乡老。发送那天,德惠寺管会的三位主任亲自打整我的父亲;站哲纳孜之前,阿訇致悼词,总结了父亲生前的嘉言懿行:一是勤俭持家,自己动手没花一分钱,盖起200多平的房子;二是教子有方,养育培育出7个子女;三是坚守教门,身残志坚,每天步行到清真寺礼拜,风雨无阻,对清真寺捐款从来不吝啬。阿訇给予父亲很高的评价,使我们子女们非常欣慰。众多的穆斯林参加了父亲的哲纳孜殡礼。父亲在教门上,能够得到清真寺肯定是他最大的收获。

    父亲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我们儿女留下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好家风,我们永远铭刻在心里,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

实习编辑:小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父亲

上一篇:穆圣生平大事年表
下一篇:为了那份信仰的坚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