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回族人口与分布(二)
2014-10-18 16:58:27
【来源:】 点击:
南宋保祐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从临洮进军川西北,以松潘为大本营,就有随军征战的一些色目人、回鹘人、东乡人和撒拉人散居在松潘屯垦,他们后来随地入社成为编民。唐朝以来,松洲(今松潘)由于地处特殊,属历代封建王朝的军事重镇、关隘要塞和古丝绸道上的“茶马互市”集散贸易地,元代的时候,松潘成为川西北茶叶贩运的中心,伴随着这些经济交往,西北的穆斯林从临洮、河洲、西宁州等地进入松潘从事茶叶贸易,逐渐形成“草地帮”“鞑子帮”等商队。特别是到了元朝,蒙古人西征,把松潘作为进军的路线之一。
公元1271年,随元军亲王旺桑征战的色目人、回鹘人和其他回回人进入松潘等地,参加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斗,并实行“上马则军备战、下马则民屯垦,就地联姻、履行宗教习俗、固守边防”的命令。战后,部分人留居“随处入社、与伦民等”,成为“土生蕃客”。元代松潘穆斯林在县城东山修建的东山清真寺是阿坝地区最早的清真寺,随后伊斯兰教日渐昌盛。
公元1364年,松潘二州民族反元,将回回人后裔撵走,东山寺和城池被火毁。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平平息松潘南路之乱,后克复松洲,并潘州和松洲设松潘卫,打通了川甘青商道,西北各省回族一部分是领命前来筑城,一部分是茶马商贩进入松潘,还有内地回族沿涪江和岷江进入松潘,从事商马贩运和其他生意,其中有很多人居住,并建了清真寺。
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为了鼓励色目人筑城,修建了清真下寺(今城关幼儿园处)。清乾隆时期(公元1747年)陕西渭南回民入松潘,又修建了上寺,使松潘的伊斯兰教得到发展。清乾隆年间,为避教难,也有西北部分回民便迁徙到松潘。上述诸多缘由使松潘成为四川回族一大聚居地。全县有11座清真寺,其中清真北寺、城关清真寺坐落在县城内。本文来源《四川回族习俗文化》穆群森著。
(待续)
上一篇:5th Fragrance Awards Arabia第五届阿拉伯香水奖
下一篇:四川回族人口与分布(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