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常胜
兰州李家湾清真寺教长、穆斯林在线伊玛目
热门排行
魅力伊斯兰
|
马常胜:敬畏安拉净化心灵
敬畏安拉是伊斯兰教的一个主旋律、一个永恒的课题。安拉通过派遣使者、降世《古兰经》,给予我们精神和物质全方位的引导,以便我们获得今后两世的成功与幸福。安拉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祈求两世的幸福:“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2:201)在另一节经文中安拉要求我们寻求两世的幸福:“你应当借安拉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基于此,伊斯兰信仰提倡两世并重。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既在今世生活中获得幸福,又在后世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呢?在伊斯兰宏观信仰原则当中,敬畏安拉、净化心灵是一个永恒的、核心的课题,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在聚礼日演讲的一开始,便是强调人们要敬畏安拉。心灵的敬畏是一切功修的终极目的,它是最高级的、最巅峰的对安拉的臣服与顺从,它是属于敬畏者的保护,它是属于信士的标志,它也关系着我们两世的成功和幸福。 在‘沙里尔’中一切刚性的、主命功修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对安拉的敬畏。比如安拉规定我们礼拜、封斋、纳课、朝觐等,这些是属于刚性的要求,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完成这些功课的目的和价值就是对我们心灵的关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幸福与安宁,这是根本的目的。 安拉在谈到人类对他的崇拜的目的时,说道:“众人啊!你们的主,创造了你们,和你们以前的人,你们当崇拜他,以便你们敬畏。”(2:21)我们崇拜安拉的目的与价值是实现内心的敬畏,以便我们躁动的、六神无主的心灵得到安宁、得到净化。 当谈到拜功的价值时,安拉说:“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拜功为何能阻止人干丑事和犯罪呢?拜功是对心灵的关注,更是精神建设。每天五次礼拜,我们面对安拉忏悔自己的罪过,向安拉祈求恕饶。通过礼拜逐渐的使我们的内心净化,最终达到自律,放弃作恶,从善如流。 当谈到每年一个月的斋戒时,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封斋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忍饥挨饿吗?当然不是,斋戒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以便敬畏。 当谈到天课时,安拉说:“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天课,你借天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9:103)富裕的人拿出一部分财产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它要对纳课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价值呢?其社会价值是以富济贫,但是对纳课的人而言,就是净化他的心灵,取消吝啬,取消小我,成就大我,关注社会,诚实待主,善待众生,就是塑造他的心灵。 当谈到朝觐——世界性的、全球化的盛会,它的意义是什么呢?安拉说:“朝觐的月份,是几个可知的月份。凡在这几个月内决计朝觐的人,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言和争辩。”(2:197)整个朝觐的过程都是在培养自律精神、塑造心灵,通过现场的场景让人们看到普天大同,世人皆为兄弟。 安拉说:“安拉只接受敬畏者的善功。”(5:27)现在我们知道在伊斯兰当中敬畏安拉的重要性,它是一切功修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和诠释什么是敬畏呢? 通过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圣训我们知道敬畏是在人的心里,它是抽象的、内在的,它是心灵的功修,它是我们的内心与安拉密切的关系和联系,先知当着圣门弟子的面,指着他的左胸说了三遍:“敬畏就在这里。” [1]对安拉的敬畏就在人的心里。在《古兰经》当中许多地方提到心灵的价值和作用,所有的一切都是与人的心灵相关的,有对善良的、纯洁的心灵肯定的经文;也有对消极的、麻木的心灵谴责的经文。 安拉说:“对于有心灵者,或专心静听者,此中确有一种教训。”(50:37)有心的人会受到感染,会接受教诲的,在另一节经文中安拉说:“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祥的经典,以便他们沉思经中的节文,以便有慧心的人们觉悟。”(38:29) 对消极的、麻木的心灵安拉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安拉说:“悲哉为记忆安拉而心硬者,这等人是在明显的迷误中的。”(39:22)哀哉!那些麻木的心灵,疏忽于纪念安拉,他们只知道享受物欲的生活,心灵没有家园,浮躁、矛盾、困惑,一生就是这样的。他们是处在明显的迷误之中,不要说他们在后世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就是在今世里也找不到幸福。在另一节经文当中安拉严厉的谴责那些没有发挥心灵价值和作用的人,安拉说:“据安拉看来,最劣等的动物确是那些装聋作哑,不明真理的人。” (8:22) 所以对心灵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礼拜封斋等都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些功修,关注、培育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善良、博大、博爱,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先知说:“的确在人体当中有一块肉,当这块肉善良了,他的全身为之而善良;当这块肉腐败了,那么他的全身为之而腐败,无药可救病入膏肓,这块肉就是心。” [2]在另一段圣训中先知说:“安拉不看你们的身体和外表,他只看你们的心灵和工作。” [3]在《古兰经》中安拉告诫我们:“难道信士们以为时间还未到,故他们的心不为安拉的教诲和他所降示的真理而柔和吗?”(57:16) 安拉在天启的引导方面,给予我们对心灵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要想获得两世的成功和幸福,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心灵加以关注,不仅仅是我们外表的、形式化的东西。每一天我们都要扪心自问,通过学习、各种功修和善行,我们的心和安拉的距离是否拉近?我们的心是躁动不安、烦躁郁闷的呢,还是是安逸、充实的呢? 敬畏是在人的心里,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不具形象的,它是抽象的,那么我们对敬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是非常必要的。 内心敬畏安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呢?通过《布哈里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辑录的,欧麦尔——伊斯兰历史上第二任哈里发传述的著名圣训:有一天我们和安拉的使者在清真寺里坐着,突然从清真寺的门外走进一个人,衣服很洁白,头发是乌黑的,他的身上是看不到任何旅行的痕迹,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认识他,然后他来到使者的跟前坐下,他向使者提了五个问题。 首先他问使者:“你告诉我什么是伊斯兰?”使者回答说:“伊斯兰是你作证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主,独一无二,你又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封斋月的斋戒,有能力者去朝觐天房,这就是伊斯兰。”他得到答复后说:“你说的正确。”当时圣门弟子们感觉到很奇怪,他询问使者,然后又加以证实,说明他不是无知,不懂而问,他是有意的在问。 然后他问到:“你告诉我什么是伊玛尼?”使者回答说:“伊玛尼就是归信安拉,归信天使、经典、使者,归信后世,归信好歹的前定。”当他得到答案后说:“你说的正确。” 然后他问了第三个问题:“请你告诉我什么是至善?”使者回答说:“至善是你崇拜安拉,仿佛你亲眼目睹,你看见安拉一样地崇拜安拉,如果你达不到这种境界,你崇拜安拉,你要知道他在看着你。”在这里提到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伊斯兰,一个是伊玛尼,然后是至善。伊玛尼是内心的信仰,它是内心对这六个信条的认知,坚定的信仰。 伊斯兰是对信仰的外化和实践,宣读清真言、作证言,然后用礼拜、封斋、纳课、朝觐,这些功修来体现内心的信仰,它是信仰的外化。一个是内心的信仰,一个是信仰的外化,两者结合以后就要产生至善,至善是信仰的价值和目的。我们崇拜安拉的时候仿佛我们已经看见了安拉,这是信仰的最高境界。在今世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安拉的,至善就是用心灵洞见安拉的一种境界,我们长期实践信仰,信仰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有了变化,内心达到一种超验的信仰境界,就是你拜安拉的时候你的心仿佛看见了安拉,你的心和安拉之间没有障碍,没有遮蔽,这是最高境界。它是属于众天使和使者们的境界,而一般的人不可能达到这种最高的境界,所以在这里产生了信仰的第二种境界,即你看不见安拉,但你的内心要真切地感知到安拉在监督着你、在看着你,这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境界,我们的内心始终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安拉在听,不要说假话;我们在与人交易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安拉在看,不能缺斤短两,坑蒙拐骗。你的内心始终感觉得到丶感知得到安拉在监督着你,在看着你,这一点非常重要,犹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在说、我们在做,安拉在听、安拉在看,这就是至善,你的心灵处于这种状态,它时常能感知到安拉与我们同在,安拉说:“无论你们在哪里,他都是与你们同在的;他是鉴察你们的行为的。”(57:4)你的心灵要感觉到这一点,通过各种各样的功修,信仰最终要实现的价值是使你的心灵对安拉的认知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无论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的心灵都能真切地感知到安拉与你同在,安拉在看,在监督着你。所以安拉说:“难道他还不知道安拉是监察的吗?”(96:14) 在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有一次他出去视察民情,经过了一顶帐篷,突然间听到帐篷中有一对母女的谈话,妈妈对女儿说:“女儿啊,你拿来一桶水把它掺到驼奶当中,我们可以多卖一些钱。”女儿告诉妈妈说:“信士的长官欧麦尔不是三令五申地禁止我们这样做吗?”妈妈就说:“欧麦尔在哪里?他能看见我们这样做吗?”女儿说:“欧麦尔看不见,难道安拉也看不见吗?”这就是心灵的敬畏,我们做任何事情你的内心都会告诉你:安拉在看着你。做人要坦诚、诚实,不能欺心,你欺骗了安拉,就是欺骗了你自己的心灵,这就是敬畏。我们对信仰实践以后,它就会产生心灵的一种变化,心灵处于这样一个认知的状态,信仰的一种境界,你可以始终感觉得到。这种状态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能够感觉的到,但是是长期性的丶还是间或性的?它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然后他问了第四个问题:“请你告诉我世界末日是哪一天?”先知回答说:“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见得比你知道得多。”我和你一样对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我不知道什么时间是世界末日,它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因为安拉天启的经典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在《古兰经》中安拉告诉我们的是:“他们问你复活时在什么时候实现,你怎能说明它呢?惟有你的主能知它的究竟。”(79:42-44)所以在世界末日的方面我们没有得到天启的一个确切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说什么时间是世界末日,确定具体时间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然后他问了第五个问题:“你告诉我世界末日的征兆?”先知回答说:“第一个征兆是奴婢生下她的主人,第二个征兆是光头赤脚的牧羊人,争先建造高楼大厦。”关于第一个征兆我们最好理解的一种解释就是人伦颠倒,孩子们成为主人了,父母沦为奴隶和奴婢了,儿女的地位很高,父母的地位很低,本应该是父慈子孝,父母慈爱自己的儿女、培育自己的儿女;儿女对父母恭敬和孝顺,但是人伦颠倒了,父母不敢违背儿女的任何要求丶儿女们骑在父母头上作威作福。关于第二个征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阿拉伯世界,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竣工投入使用的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有160层,总高828米。但是这些楼的主人曾经是最穷的人,一个世纪前他们是很穷的穷人,就是一些光头赤脚的牧羊人,但是现在他们修起了世界上最高的大厦。问了这几个问题后他就走了。过了一会儿,使者问我:“欧麦尔啊!你知道刚才提问者是谁吗?”我说:“安拉和他的使者最清楚。”使者说:“他是哲卜力莱大天使,他来给你们教授教门的。” [4] 在这里主要谈的是信仰的外化和信仰的实践,然后产生心里对安拉的认知不是停留在理论化的水平,它既不是感性的,又不是理性的,而是心里的一种超验的感觉,信仰的实践必须对你的心灵产生影响,你的心灵对安拉的认知不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它是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你的心对安拉的认知始终处于一种安拉在监督你,在看着你的一举一动,你在做安拉在看的状态。学者们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安拉的确能看见在漆黑的夜晚黑色岩石上黑色的蚂蚁的蠕动。”安拉是全知人的心灵秘密的主,你心里怎样想人是不知道的,你左右的天使也不知道!但是安拉洞察你的内心,你的心始终和安拉保持着这种联系,这就是我们对安拉的敬畏。如果我们的心里有这种感知和感觉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一个好人,善良的人,光明磊落的人,心底宽广、包容、仁厚的人,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的内心始终和安拉同在,我们不可能欺心,我们说的话我们做的事,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益的,这就是我们对敬畏安拉的认知和把握。 第三,我们要谈的是怎样敬畏安拉,对安拉的敬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内在的、抽象的,但必须外化,外化成我们的生活,外化成我们的行为,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方面一定要把它凸显出来、体现出来,它才有意义和价值,否则它只是一种你的心里的感觉,它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在于内心对安拉的敬畏外化成我们的实际行为和生活,在生活当中体现出来,展示信仰的价值和光辉,这就是我们如何敬畏怎样敬畏的一个问题,安拉在这方面对我们的引导是非常多的,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敬畏安拉,要和诚实的人在一起。”(9:119)做人诚实是内心对安拉敬畏的一种外化,它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敬畏安拉不仅仅是说我们和安拉之间的功修,我们怎么礼拜,礼拜当中如何虔诚,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安拉又说:“信士们啊!你们应当敬畏安拉,应当说真话。”(33:70)敬畏安拉的外化也体现在我们的言语方面——说真话,有一次一个圣门弟子问先知说:“安拉的使者啊!一个人有了信仰之后他犯不犯罪?”先知回答说:“是的,他会犯罪的,仆人是会犯罪的,安拉会饶恕这个仆人罪恶的,只要他悔过自新,有了信仰之后他照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的,人无完人。他问:“信士会犯盗窃之罪吗?”先知说:“是的,他会犯盗窃之罪。”他列举了很多问题,然后他提到:“信士会撒谎吗?”先知回答说:“不,信士不可以撒谎。” [5]安拉说:“不信安拉的迹象者,才是捏造了谎言的,这等人确是说谎的。”(16:105)谎言、骗人是与信仰背道而驰的,做人坦诚、诚实、说真话,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诚信,所以先知说:“无诚信者无信仰,不守约者无教门。” [6]信仰体现在你的为人处事方面,做人诚实、讲诚信、守约等,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敬畏安拉的外化和体现。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敬畏安拉,各人应当想一想自己为明日而准备了什么。”(59:18)每一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自己的内心是麻木的,还是柔和的?对安拉是虔诚敬畏的,对世人是慈爱的还是冷酷的?你要时常关注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敬畏的外化。先知说:“智慧的人是为自己死后做好准备的人,他时常地自我反省;而愚蠢的人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同时他还奢望安拉的饶恕的人。” [7]敬畏安拉也体现在我们的自我反省,关注内心方面,这就是我们怎样敬畏,如何敬畏的一个问题。先知嘱咐弟子艾布·赞勒说:“你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敬畏安拉,你一旦犯罪,你就用更多的善行去弥补罪恶,善就能伐恶。敬畏就是你用优良的品行与人交往。” [8]先知说:“信士中信仰最好的人是性格最优美的人。” [9]如果我们的功修好,但是我们的为人不好,家庭不和睦,邻里关系很紧张,使周围的人不得安宁,那么我们的信仰是畸形的。有一次在清真寺里,先知向讲坛的方向边走边说:“指主起誓,他无信仰。”先知重复了三次,身边的圣门弟子说:“安拉的使者啊!你告诉我们谁没有信仰呢?”先知回答说:“伤害邻里的人,他无信仰。” [10]信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信仰的价值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四,我们知道敬畏的重要性,它在“沙里尔”这个体系里所占据的位置;也知道敬畏在哪里,敬畏是什么样的,如何把握敬畏;也知道怎样敬畏丶如何敬畏;那么敬畏的价值在哪里?它的意义何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安拉明确地告诉我们“它们(牺牲品)的肉和血,都不能达到安拉,但你们的虔诚,能达到他。”(22:37)“安拉只接受那些敬畏者的善举。”(5:27)敬畏者所做的一切安拉都接受,心里没有敬畏的,形式化的一切安拉不接受。所以你的礼拜、封斋,所干的一切付之东流,没有意义,因为它没有影响你的内心,没有把你的心灵塑造好,没有使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所以你的信仰是没有价值的信仰,安拉是不接受的。这就是对我们的精神或者对我们后世终极的成功的影响。 我们再看一看它对我们的现世生活的影响,如果我们通过信仰的实践,对心灵的关注、关切,我们的心灵达到敬畏安拉这种状态以后,人人自律,就是没有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循规蹈矩,人们相互之间信任、坦诚、和睦、友爱。我们的内心犹如大地一样宽广、深邃,能够包容万物。有人问圣妻阿伊莎:“先知的人格是怎么样的?”她回答说:“先知的人格就是古兰经。” [11]他的人格,他的魅力,他的道德修养,他的性格,展示的是完美的、动态的、活生生的一部《古兰经》。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你的确具备伟大的人格。”(68:4)历史学家对圣门弟子的评价:圣门弟子是行走在大地上的《古兰经》。它对社会稳定、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谐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内心有信仰,我们的生活体现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塑造,达到敬畏安拉的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是人间天堂,充满爱的一个世界,不可能有人制造假药和有毒的食品。中国出现这么多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生命,其根源是中国缺失了信仰,缺失了道德价值。如果在中国能建立起以信仰为指导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的内心都敬畏安拉,内心充满仁爱,这个社会就是人间天堂,我们人人都生活的幸福,这就是敬畏安拉对我们现世生活的影响。 [1]引自《姆斯奈德圣训集》 [2]引自《穆斯林圣训集》、《达勒米圣训集》 [3]引自《穆斯林圣训集》、《伊本(马哲圣训集》 [4]引自《布哈里圣训集》、《穆斯林圣训集》 [5]圣学复苏圣训考 [6]引自《艾勒巴尼健全圣训集》 [7]引自《提尔米兹圣训集》、《伊本(马哲圣训集》 [8]引自《提尔米兹圣训集》 [9]引自《布哈里圣训集》 [10]引自《布哈里圣训集》 [11]引自《姆斯奈德圣训集》
热门关键词: 心灵
上一篇:马常胜:伊斯兰中正思想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