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历来就有爱国主义传统
分享到:
2014-02-27 10:33:25 【来源:】 点击:
高占福

  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中国穆斯林历来就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先知穆罕默德曾有“爱国是伊玛尼(编者注:信仰)的一部分”的教诲。中国穆斯林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形成中国穆斯林民族前后,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穆斯林的先民,不仅忠实于自己的信仰,实践伊斯兰教义、教律中要求的各种功修,遵主顺圣,做一个合格的穆斯林;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尊老爱幼、服从执政者、和为贵的思想,讲求孝悌等道德观念,与伊斯兰教经典中提倡的“和平”、“顺从”以及道德修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穆斯林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

  《古兰经》、“圣训”强调穆斯林要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和思想情怀,强调爱国主义不仅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至圣穆罕默德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伊斯兰教始终主张,要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就必须要重视团结、大力加强团结,这种团结不仅是穆斯林之间的团结,也包括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团结。《古兰经》中说:“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穆圣也强调:“穆民确如建筑物的砖块,彼此牢结在一起。”认为穆斯林之间的团结是建筑家园和国家发展的基础;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团结,是营造国家和谐社会环境的首要条件,主张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友善、和睦共处。

  伊斯兰教倡导“两世吉庆”,主张穆斯林为了后世的归宿,要在今世做好个人宗教功修的同时,在生命存在的一生中要尽自己的社会义务,投身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美好家园、建设自己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要服从政府的领导,服从、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从伊斯兰教的角度来说,作为穆斯林都要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教法和教律;从法律上说,每一位穆斯林都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中国穆斯林历来就有恪守伊斯兰教义、教规的传统,同时也有顺从“执政者”的传统。所以,在中国,要做一个好穆斯林,同时还要做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国各族穆斯林都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各族穆斯林都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古代中国,中国各族穆斯林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创建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在多个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从历史上看,早在唐宋之际,回族的先民们就爱慕中华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而来到中国定居。到元末明初回族形成之际,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社会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时期。分布全国各地的回族穆斯林将赖以生息繁衍的中华大地视为自己的家园,同时,分布广泛的回族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的必然联系,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回族人的民族文化和谐地交融,将热爱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本民族的立身之本,逐渐形成回族穆斯林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从政治影响上看,回族的许多成员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和基本形成之时就已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积极参与国家管理与各项政治活动,其后一直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语言环境看,回族穆斯林在元末明初就已普遍采用汉语并以此作为民族形成的标志之一。共同的语言必然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回族一开始就自然地把自己视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祖国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从文化思想上看,回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仅以汉语为媒介阐述伊斯兰教教义,同时又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了祖国文化宝库,使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地交融,产生表现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共同心理,并特别重视民族气节,以爱国爱教为己任。

  新疆的维吾尔等穆斯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其历史既有与其他民族共同的地方,又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阶段。古代维吾尔族曾经建立过各种政权,这些政权与中原王朝有时是从属性质的关系,有时是并列性质的关系,但总的趋势是经济、文化联系的不断加强。维吾尔族在历史上曾经和其他民族特别是和内地中原地区汉族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对创建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各族穆斯林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以挽救国家的危亡为己任,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保家卫国、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中国各族穆斯林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英勇地抵抗外国侵略,血洒疆场,展示出中国穆斯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浩然正气。鸦片战争期间的回族将领马辰、杨成龙、郑国鸿,及定海、大沽等战役中牺牲的各族穆斯林将士,就是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宝贵生命的穆斯林优秀儿女。

  甲午战争前后期,血洒平壤的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血战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的马福禄及所属回、东乡、保安等族将士,都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而安徽回族世家出身的马吉符及青海回族马麒等人,带领回族等穆斯林官兵,为捍卫西藏的领土和主权,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新疆各族穆斯林为反对阿古柏的入侵进行了英勇斗争。从阿古柏入侵和占领新疆开始,新疆各族人民反抗阿古柏的斗争就一刻也没停止。维吾尔、回、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各族穆斯林群众的武装斗争,对阿古柏的统治给予沉重打击。各族穆斯林还积极配合清政府赶走侵略者,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五四”运动前后,新疆各族人民正处在封建军阀政府的统治之下,为了反抗他们的压迫,维吾尔等族穆斯林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但由于近代以来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导致新疆局势多变,也出现了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意图分裂祖国的倒退行为,所谓“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出现,更是这种分裂阴谋的集中体现。新疆各族人民对这个受到英帝国主义支持、意图分裂祖国、违背维吾尔等各族穆斯林意愿和利益的分裂政权,进行了坚决的反对与抵抗。在进入新疆的甘肃马仲英部的打击下,这个反动政权彻底覆灭。

  以后在新疆爆发的“三区革命”,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下,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鼓舞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大好形势下爆发的。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对促进新疆和平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三区革命”,毛泽东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中国各族穆斯林,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全民族实行抗战”的伟大号召,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广泛地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回族人民的抗日斗争遍布全中国每一个地方,从辽阔的东三省到西南的云贵高原,从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地到苍茫的大西北,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回族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援中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战争。回族人民的抗日动员了各阶层人士参加,涉及全国或地方的军、政、民,包括了工、农、兵、学、商、宗教界等各个方面。1938年还在重庆成立了全国性统一的回民抗日群众团体“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发表了动员全国回民起来抗日救亡的“宣言”。“协会”成立后,在宣传组织抗日救亡、提倡赞助民族教育、赈济灾民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回族居住较多的省份也分别成立了由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的回民救国协会分会。他们以“灌输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为宗旨,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古兰经》中说:“你们应当维护真主的正道,向侵略你们的敌人抗战。”至圣穆罕默德也教导穆斯林们:“爱护生长你们的土地,属于信德之一半。”所以,中国穆斯林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思想,他们在外敌入侵、祖国危难之际,高举“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的旗帜,同中华各兄弟民族一道,向共同的敌人进行战斗,捍卫祖国的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穆斯林的一系列爱国行动,正是他们爱国爱教这一民族精神的充实体现。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穆斯林 历来

上一篇:从《月华》到《清真铎报》
下一篇:【回族起源】寧夏回族來源及歷史演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