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恐怖主义发展中的宗教与战争因素
2014-02-24 10:15:31
【来源:】 点击:
王俊荣
[论文摘要]:中东恐怖主义的发展与宗教和战争两大因素相关。伊斯兰名义下的暴力恐怖活动与反对帝国霸权和侵略战争紧密相连,恐怖主义的行为主体不仅仅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一方,还包括美国和以色列在侵略战争中所实行的国家恐怖主义。这种态势决定了中东恐怖主义现象的复杂性。认清这种复杂性,明确伊斯兰名义下的恐怖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伊斯兰教的联系与区别,避免误解和混淆,将有助于对中东形势及整个国际政治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中东;恐怖主义;极端主义
在过去的2005年中,中东地区继续牵动着国际关系敏感的神经。在巴以冲突、伊拉克局势和伊朗核问题这三大难点交错的形势下,恐怖主义的发展依然是令人瞩目的一大现象。本文将在回顾过去的基础上,着重对中东恐怖主义发展中的宗教与战争因素作一评析与思考。
一、20世纪中东恐怖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
(一)从国内向国际的扩展 中东恐怖主义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恐怖活动紧密相联,它自冷战时期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得到发展,80年代最为活跃,90年代规模和影响继续扩大,“9·11”至今,仍然此起彼伏,从未绝迹。
20世纪40至60年代,恐怖活动以暗杀政要或知名人士为主要目标,从事恐怖活动的是一些国家政治反对派组织中的激进成员。如50年代伊朗伊斯兰敢死队成员暗杀伊朗总理阿里·拉兹马拉将军,60年代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图谋暗杀纳塞尔等。
70年代,埃及总统萨达特对宗教的怀柔政策导致穆斯林兄弟会分化,产生出“赎罪与迁徙”、“圣战者”、“伊斯兰解放党”等激进组织,继续从事暗杀、绑架、爆炸或其他颠覆活动。在巴勒斯坦,由于反对阿拉法特寻求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途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的极端派另组“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伊斯兰耶路撒冷圣战者”等组织,在反以色列占领的同时从事恐怖活动。如从意大利劫持以色列客机到阿尔及尔,暗杀约旦首相瓦斯菲·塔勒,枪杀以色列运动员等。
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等一批新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建立。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恐怖袭击事件有:埃及总统萨达特被暗杀;美国驻贝鲁特大使馆及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司令部被炸;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机在苏格兰的洛克比上空爆炸。汽车炸弹、人体炸弹等自杀性袭击方式更是令人震惊。
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针对外国使馆、商务机构和游客的恐怖活动在阿尔及利亚和埃及最为突出。1994年,阿尔及利亚共发生三起劫机事件,“伊斯兰拯救阵线”分化出的极端派力量与政府冲突不断,造成全国性动乱和成百上千人的伤亡。1995年埃及恐怖分子暗杀穆巴拉克总统未遂,1997年极端分子在埃及南部旅游胜地卢克索制造恐怖事件,连同此前埃及各地发生的暴力事件30余起,总共造成170多人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直接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从数量到规模都急剧上升,打击目标也从美国国外扩展到美国国内。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被炸,1996年沙特美军基地被炸,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2000年美国军舰“科尔号”在也门首都亚丁港遭袭,直至2001年9月11日袭击纽约国贸大厦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事件之后,中东恐怖主义成为举世瞩目的一大国际问题和现象。从表面上看,绝大多数恐怖事件系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所为,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使用穆斯林的身份,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但归根结底,还应从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现实处境中寻找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发展的重要诱因。
(二)宗教与战争因素 总的来说,20世纪中东地区伊斯兰名义下的暴力恐怖活动发展与宗教和战争两大因素相关。
首先,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后果导致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原教旨主义派别的分化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化又导致了以宗教为名义的恐怖主义。例如,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其前身本是和平的慈善组织,以扶贫济困作为现代伊斯兰运动的社会实践,为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谋利益。但是,正如他们的领袖亚辛所说:“我们只能用有限的手段自卫,我们没有F-16轰炸机,没有阿帕奇……无论我们是否进行自杀爆炸,都会遭到以色列的杀戮。”美国扶植和袒护以色列的政策,引发了伊斯兰世界普遍的迁怒,半个多世纪的难民营生活又使绝境中的穆斯林青年愤然萌发为正义而死、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理念和做法。所以,既要对争取民族独立的合法抵抗运动与伤害无辜的非法恐怖主义行为加以区分,又要看到,在中东特别是巴勒斯坦,从事恐怖活动的并非只有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中的激进势力一方,或者说仅仅表现为弱者对强者的一种反抗,也包括以色列军队及一些犹太人定居者对巴勒斯坦平民的滥用武力、滥杀无辜和过度报复行为。宗教派别的恐怖活动,总是在激烈的民族、地区冲突或政治斗争中出现,只要中东和平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在中东消除以宗教为名义的恐怖主义。
其次,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期,美国为了与前苏联争夺,曾向阿富汗抵抗运动中的宗教集团提供军援和培训,助长了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整个战争期间,有数万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外籍圣战者投向具有极端原教旨主义倾向的阿富汗伊斯兰党的武装力量,后又转向支持塔利班和本·拉登。而拉登本人不仅参加了阿富汗战争,还通过其家族设立的“伊斯兰拯救基金会”援助阿拉伯志愿者参加游击战。如今,中东地区的暴力恐怖活动是以伊斯兰“圣战”的名义而实施的,参与恐怖行为的主体都是具有极端倾向的秘密宗教组织。恐怖分子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当年曾参加过阿富汗抗苏战争,并自称为“阿拉伯阿富汗圣战者”。美国和西方把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与本·拉登设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联系起来,可谓“事出有因”,正是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政策以及长期战乱的环境使阿富汗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中心。
第三,海湾战争的后果以及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使以宗教为名义的恐怖主义再度加剧。这是因为,在战争初期,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复兴运动组织都谴责萨达姆对科威特的入侵。随着海湾危机的拖延,美国以联合国决议的名义组成“反伊国际联盟”,动用多国部队,把保卫沙特阿拉伯和解放科威特的防御行动变成向伊斯兰世界显示实力、实施强权政治的演习,图谋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摧毁伊拉克。面对美国出兵海湾是否正义的问题,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和自认为代表民意的非政府宗教组织都利用伊斯兰教来确证自己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立场。一方面,持反萨达姆立场的沙特和埃及政府通过官方宗教领袖和学者发布“教令”,说明外国军队在沙特驻军不违背伊斯兰教;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支持伊拉克的宗教学者召开国际会议,也以“教令”的形式指责那些与美国合作、派兵参加多国部队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是伊斯兰教的“叛逆”、“十字军”国家的代理人和工具,号召人们用“圣战”和革命推翻他们。例如沙特宗教政治反对派“阿拉伯半岛伊斯兰变革运动”和“海湾猛虎”两个组织不仅声称对沙特美军基地爆炸案负责,还发表声明要求所有“十字军”撤出阿拉伯领土,结束沙特王室的统治。反伊联盟成员国当中一些向海湾地区派遣军队的国家,都面临民众的反美示威和要求撤回本国军队的压力。“伊斯兰战争政治”成为海湾战争的一个特别政治现象,伊斯兰国家的政府和宗教领袖、伊斯兰复兴运动组织等,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不同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但都利用了伊斯兰教。政治宗教化现象使针对美国的暴力恐怖行为也必然采取宗教的形式,一些虔诚的阿拉伯穆斯林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视为非法侵略伊斯兰领土的“占领军”,如同当年的“十字军”一样。本·拉登早在海湾战争爆发之际,就成立了“全世界伊斯兰阵线”,数年内,他在埃及和印度次大陆成立数个伊斯兰主义组织及恐怖主义集团。1998年,这些组织在白沙瓦成立反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的“伊斯兰圣战阵线”,号召所有穆斯林随时准备袭击和消灭异教敌人——美国。这就是海湾战争后美国不断遭到恐怖袭击的一个根本原因,也说明反美情绪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因果关系。
上一篇:李福清与中亚回族语言文化的情缘
下一篇:从《月华》到《清真铎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