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林扇
吴忠地处宁夏中部,九曲黄河穿境而过,总人口143.7万,居住着回、汉、满、蒙等27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53%,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被誉为中国的“回族之乡”。
在这里,回汉各族人民历来就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吴忠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抓发展、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吴忠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形成了经济转型、事业发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回汉邻居团结一家亲
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有6居民小区,其中回族人口占52%。近年来,社区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创建工作,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是自治区团结进步的模范社区。
张家拳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把这句话用在金花园社区的居民何彦玲和李巧云两家再贴切不过了。何彦玲和李巧云于2003年一同搬入金花园,成为对门邻居。住在东侧的何彦玲是回族,住在西侧的是大她12岁的李巧云,何彦玲总是亲切的称呼李巧云为“嫂子”,李巧云则叫何彦玲“玲妹子”。
李巧云的老家是内蒙古的,平时老家一有事,两口子就一起回去了,这一回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两个月。儿子媳妇工作忙,顾不得家,李巧云就放心把她的家门钥匙交给“玲妹子”。前些日子,李巧云去北京看病又出门了40多天,何彦玲每天去她家打扫卫生,浇花,遛狗,还热情的招呼李巧云的孙子孙女一日三餐在自己家里吃饭。碰上何彦玲有事外出,李巧云就把“玲妹子”家一岁九个月的宝贝孙子抱过来耐心照看,比对待自己的亲孙子还好。每逢回族过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何彦玲就把自己炸的油香和馓子送给李巧云尝尝鲜。到了元旦春节,李巧云也给何彦玲送水果和节日礼物,两家人过得像一家人一样亲。
“我们这栋楼有回族,也有汉族,大家都互相尊重,我们住在一起特别融洽。有了这样的好邻居,我才能这么放心的出门。”李巧云脸上堆满了笑容。12年来,何彦玲和李巧云门对门生活着,没有吵过一句嘴,没有红过一次脸,感情胜似亲姐妹。附近的居民们对她们俩也是称赞不绝,说她们是民族团结的好榜样。在一个小小的楼栋内,社区居民、回汉邻居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同为了和谐、健康、美好的生活努力着、奋力着。
民族教育之花遍地开
走进吴忠回民中学,随处可见该校的校训——“有教无类,出类拔萃”。“‘有教无类’中‘类’可理解为类别、性别、差别和族别,无‘类别、差别、性别’,说明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是教育坚持的一种永远的态度。无‘族别’,符合吴忠回民中学的特点,强调了学校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的认识度和‘民族团结进校园’政策的执行力度。”吴忠回民中学校长苏晓隽说。
近年来,学校从民族体育、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民族进步、阿拉伯语等方面开展民族教育特色工作,通过引进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家拳,在学生强身健体、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让男生多点骨气、豪气、霸气、阳刚之气。而集舞蹈和体育于一体的《穆林扇》,是该校的原创节目,让女生展示美的同时,达到健体的目的。目前该校已研发和即将研发成功的项目有《树人天地》、《礼行天下》等,剪纸、口弦和埙等科目都在开设过程中。
高三11班的徐莎曾代表学校参加2008年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穆林扇》,并获得了金奖。徐莎告诉记者,班里67个人,回族同学占大多数,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学校组织男生学习张家拳,女生学习穆林扇,回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可以一同学习。加上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课堂,通过押加、木球、陀螺、毽球、竹竿舞等民族传统项目,在提高学生参与锻炼兴趣的同时,又能体验、感受和分享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此外,学校还经常通过班队会活动,让我们学习了解回族的习俗,实现“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紧紧抱在一起”的大融合。
近年来,吴忠市投入资金11.1亿元,建设中小学生校舍安全工程87.6万平方米,涉及学校399个,为12457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资金2086万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其中小学近三年入学率均为100%、毕业率均为100%;初中近三年入学率为98.2%,毕业率为99.5%。
清真大寺院内国旗飘
利通区上桥镇道道渠清真大寺始建于1978年,目前,是一座三寺合一寺的新建清真寺,该寺有信教群众4800余人。2013年,该寺被授予自治区级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记者看到寺院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据阿訇介绍,利通区的信教群众有着爱国爱教的良好传统。过去,大家的爱国情感埋在心底,不能很好的抒发出来。如今,每逢“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会自发开展升国旗活动,在自己的活动场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爱教、拥护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社会稳定的情怀。记者还了解到,这种做法也在全国开创了众多清真寺集中开展升国旗活动的先河。
吴忠市通过升国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他们抬头看、低头想,在国旗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
五年来,吴忠市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4个,先进个人3名,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7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2个、示范单位109个。
“吴忠是宁夏的‘缩影’,民族地区、宗教重地特征突出。近年来,吴忠市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富民强市的强基工程、百年工程、一把手工程、生命线工程来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以丰富的创建内涵彰显民族特色,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通过大力实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民族地区文化繁荣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吴忠市委书记赵永清如是说。
实习小编: Xing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