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a1-Hajj) 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阿拉伯语“罕吉”的意译。旧译“朝功”。中国穆斯林称“朝天房”、“朝克尔白”。朝觐者称“哈吉”(al-Hajj)。朝觐为“天命”功课,是每一具备条件的穆斯林所应履行的宗教义务。《古兰经》云:“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
先知穆罕默德说:“谁为真主而朝觐,并在朝觐中不做违禁之事,不作恶,则他朝毕回归时,便宛如其母生养他时那样的纯洁无染”。伊斯兰教法规定,凡具备以下条件的穆斯林,毕生应朝觐克尔白一次:(1)身体健康,理智健全。(2)旅途安全有保障。(3)有往返旅费,并能安置好家属的生活。妇女朝觐除具备以上条件以外,还须由丈夫或至亲陪同。朝觐圣地原系闪族古老的制度。
伊斯兰教兴起前,麦加克尔白即是信奉多神拜物教的阿拉伯各部族人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每年朝觐季节,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克尔白圣寺举行朝拜偶像的集会,并进行宰牲献祭等活动。伊斯兰教规定朝觐为天命,始于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后的626年12月。
关于如何完成朝觐功课,则主要依据630年先知率穆斯林攻克麦加,并亲自捣毁阿拉伯各部落供奉在克尔白内所有偶像之后率众履行的朝觐仪式。632年他再次率穆斯林自麦地那赴麦加朝觐,因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故史称“辞朝”。随行众弟子关于先知此次朝觐全过程的详尽传述,即是穆斯林朝觐者遵行的重要依据。
朝觐于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上旬举行,其仪式和程序是:(1)受戒(Ihram,“伊哈拉姆”)。它是朝觐者向真主表示虔诚和敬畏的一种仪式(《古兰经》2:189,196~197,203)。受戒前先洗漱沐浴,以涤身心。男性穆斯林换下常服,披围两幅未经缝制、洗涤的新的素质戒服,赤足或穿拖鞋。妇女仍着常服。
男女受戒者可喷洒香水或佩香囊,有发者可涂脂抹油。然后正身面向克尔白,虔诚站礼两拜,祈希真主准佑,以示入戒。入戒后要戒除以下行为:着艳服、喷擦香料、理发、剪须、剪指甲、行房事、争吵、杀伤一切生灵等(《古兰经》2:197)。
伊斯兰教早期规定受戒地点有五处:东面为匝特·伊尔格(Dhat‘lrq),系从伊拉克方向来朝觐者受戒之地,南面为叶兰兰(Yalamlam),系从也门方向来朝觐者受戒之地,西面为艾勒·侯志法(al-Hujfah),系从叙利亚方向来朝觐者受戒之地,北面为盖尔乃勒·麦那济勒(Qarna al-Manazil),系从内志方向来朝觐者受戒之地,中部为祖勒·侯乃法(Dhu a1-Hunafah),为麦加周围朝觐者受戒之地。
今交通现代化,朝觐者抵达麦加前在任何地方受戒均可。(2)巡礼天房(al-Tawaf bi al-Ka‘bah,“塔瓦夫·比勒·克尔白”)。伊斯兰教历12月7日,受戒者汇集到麦加天房的广场中央,自玄石处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天房7圈(22:26)。每绕行一圈过玄石时,必以手抚摩或吻之,以示尊崇。朝觐者边绕行边高念各种赞词。游毕天房,到东面先知“易卜拉欣立足处”礼两拜,再至南面“渗渗泉”饮水并至穆尔泰兹姆墙作“都阿”。
(3)奔走(Sa‘y,“赛尔伊”)。这是朝觐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朝觐者作完“都阿”后,接着在天房东面赛法和麦尔卧两座小山之间往返奔走7次(2:158),两脚必须奔踏到山丘,不要求登高。每次奔走时都要赞颂真主。据传此仪式源自易卜拉欣之妻哈哲尔为其子伊斯玛仪寻找泉水,她曾在赛法、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走7次,最后回到麦加见清水涌自伊斯玛仪脚下,后人称此泉为“渗渗泉”。朝觐者奔走以示纪念。
(4)驻米那山。伊斯兰教历12月8日正朝开始,朝觐者皆到麦加城东郊6.5公里处的米那山做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并宿夜于此。(5)站阿拉法特山(Wuquf,“吾古夫”)。12月9日晨,朝觐者离开米那到离麦加东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面向克尔白,诵读《古兰经》,为本人和亲友祈祷或做讨白。正午,朝觐者集体举行隆重的礼拜仪式,晌礼和晡礼合并举行。
礼拜前由麦加大伊玛目效法先知穆罕默德632年“辞朝”时的做法,站在拉赫曼山头(意为“仁慈山”)一块巨石上宜讲教义,此即阿拉法特(‘Arafat,“相识”)庆祝大典(2:188~200)。据传,此式是为纪念阿丹和哈娃因犯禁被真主白天园贬下人间后在这里相会。礼毕,朝觐者须在阿拉法特山上等候日落,方可离山。
入夜后,朝觐者在礼炮声中,奔向距麦加约12公里的穆兹代里法山,露宿山麓,采集射石。在返麦加途中再次经过米那山时,停留一下,至此完成朝觐仪式。(6)射石驱邪(魔鬼)。10日在米那山向3根象征易卜劣厮(魔鬼)的巨石柱投射石子,并口诵:“奉万能的真主之名,我憎恶易卜劣厮及其阴谋诡计”。
11日和12日亦可再向3根巨石投射石子。相传易卜拉欣(一说阿丹)曾在此投石驱邪,故穆斯林仿效,以石击柱表示纪念。(7)宰牲(al-Qurban)。12月10日为宰牲日。规定供宰的牲畜只限于驼飞牛和羊。宰驼(6岁)最佳,其次是牛(2岁),再次为羊(山羊为1岁,绵羊为6个月)(22:34~37)。其条件必须是健康、完整的牲畜。
凡有残疾或生疥癣和瘦弱有病的牲畜不许宰杀。牲羊为1人1只,牲牛7人1头,驼同于牛。宰牲地点可在麦加或米那山或麦尔卧山,原则上应由本人亲自宰牲,亦可请人代宰。宰牲时应将牛或羊侧卧。宰牲肉分为3份:自食、赠送和施舍各占1/3。此即穆斯林共同庆祝的宰牲节。(8)开戒。在宰牲日射石之后,朝觐者即可剃头或剪发、剪指甲和修胡须,以示开戒。
妇女只象征性地剪发即可,禁剃光头。(9)辞朝。在宰牲日,朝觐者再次到天房绕行七圈。此为朝觐的主要仪式,不绕行者朝觐无效。朝觐的类别可分为:(1)正朝(al-Hajj)。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上旬在麦加朝拜克尔白(天房),完成教法规定的全部仪式,称为正朝,亦称大朝。(2)副朝(al-‘Umrah)。在大朝以外的任何时间到麦加朝觐,只完成部分朝觐仪式,称为副朝,亦称小朝(2:196)。
(3)小朝、大朝接连举行的仪式,谓之联朝(2:196)。(4)代朝。凡具备经济条件,但因健康原因不能朝觐者,可请人代朝,但代朝者必须曾经朝觐过。凡生前曾举意朝觐,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而先行去世者,可由其晚辈代朝完成其意愿。(5)心朝。《天方典礼·五功篇:朝觐》记述《道行经》云:“朝觐为言,会其纷散,而返乎其本也。省亲,亲贤,阅心念主,其亦犹之乎朝也”。
中国穆斯林对此认为:“父母生身之本,夙夜省视,居家之朝也。贤学,明教之本,晨夕亲近,在境之朝也。心,百务之本,动定检阅,当体之朝也。主宰,万化之本,语默思念,至切之朝也。凡人不得朝于天方,遵此数事,亦可以当朝之功矣。既得朝于天方,遵此数事,可谓日日朝,时时朝,终身无间者矣”。
朝觐的意义:(1)朝觐是世界各地穆斯林的大聚会。穆斯林齐集天房履行朝觐仪式,赞礼真主,斋赎己欲,施舍净尘,参悟正道,向真主献祭,借有形之朝,以启无形之朝,以示穆斯林对真主之敬畏和忠诚,是虔诚穆斯林顺从真主集五功之总归,表达穆斯林的坚贞信仰,以此获得真主的宽恕。
(2)朝觐乃真主使世人省悟开辟之初,人祖阿丹阐主明命,修道立教,及化行日久,子孙繁衍,流于四方,流被渐远,日趋于迷,旁枝侧派,隔阂失亲。真主念悯世人离散,忘己之从来,乃命朝觐天房,平生一次,割爱离家,克去己私,勤修苦行,得还其真,为不忘来历之根本,相承明道之遗踪。及至此间,行其庭宇,不见先人,朝阅天房,复思原主,自然开悟。天地之造化,前人之所归,有无如梦,富贵如尘,先天何处,后天何所?知尘世若客途,非吾人所长住。是时省悟,随即斩断万缘,脱胎换骨,重为新人,纯化灵魂,涤罪返始,归命复真,一心向主,自我认识。
(3)朝觐体现了全世界穆斯林本着“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的启示,聚会在伊斯兰教的中心——天房,不分种族、肤色、民族,“信士们皆为教胞”(49:10)一律平等之精神,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亲相爱,消除隔阂,增进友谊,交流思想,访念人生始地,统一认识,精诚团结。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