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美(1610~1670) 中国明清之际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经堂教育山东学派创始人。字蕴华,亦作永华,被尊称为“常仙学”、“常筛海”、“常巴巴”。回族。祖籍中亚撒马尔罕,9岁时随其叔父来华进贡,先留居陕西,后落居山东济宁,与当地常姓联宗而改姓常。他自幼聪慧过人,学习经书过目不忘。
早年在陕西投师于胡登洲数传弟子马真吾及著名经师张少山门下学习经学。学成后回山东济宁,先后在东大寺及西寺设帐讲学,培养经师。他熟谙阿拉伯语、波斯语并在讲学中交替运用,精讲多练,循序渐进,使弟子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以能熟练运用。他学识渊博,对凯拉姆学和苏菲哲学造诣尤深。
在讲授《古兰经》时兼授教法及教法学,进而讲授凯拉姆学原理。时人称道他讲学的特色为“博而熟,重兼授”,逐渐形成为不同于陕西学派的山东学派。从此山东学派与陕西学派交相辉映,形成当时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中的两大学派,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影响较大。
他所著《海瓦依·米诺哈吉》一书,是学习波斯语语法的教本,不仅受到国内穆斯林学者的推崇,也受到国外穆斯林学者的好评。他的门弟子遍及山东、河北、东北、中南及陕西、甘肃地区,其中不少人是著名学者,如舍蕴善、米万济、马伯良、伍遵契等,都在经堂教育和学术研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