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西征东还后所封。领有天山南北路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后分裂为东、西两部。
东部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西部领有河中地,定都撒马尔罕。1348年,秃黑鲁帖木儿在阿克苏继汗位,他在统一汗国东部后,于1360、1361年两次西征,平定河中,命其子亦里牙思火者镇守其地,汗权一度有所恢复。1362年秃黑鲁帖木儿死,亦里牙思火者东归,西部贵族帖木儿将亦里牙思火者军队逐出河中。帖木儿势力逐渐发展为帖木儿帝国,并在1370年统一河中,西察合台汗国灭亡。
东部汗国自1241年察合台死后,即分裂为若干小国,汗权旁落,虽有秃黑鲁帖木儿短期统一,其后亦为帖木儿帝国所灭。10世纪后,伊斯兰文化逐渐从河中向锡尔河以北草原和葱岭以东传播。成吉思汗时代,伊斯兰教在天山南北传播更为广泛。
《长春真人西游记》载,长春在畏兀儿城昌八里(今昌吉)了解到“西去无僧道,回纥但礼西方耳。”在阿力麻里,他又受到“铺速满国王及蒙古塔刺忽的迎接。”由于蒙古人在中亚的统治是依靠当地穆斯林贵族的支持,他们对伊斯兰文化逐渐加深了了解,许多穆斯林成为他们统治的有力助手。入居中亚的蒙古人,也日渐为当地突厥穆斯林居民所同化。忽必烈时代,察合台后裔木八刺沙、八刺即改宗了伊斯兰教。
133l~1334年第十六代汗答儿麻失里时,下令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并加强与西部穆斯林地区的通商往来。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时,西部早已盛行伊斯兰教。
据《中亚蒙兀儿史》记载,东部汗秃黑鲁帖木儿1348~1362年在位时,他在谢赫哲马鲁丁的劝导下,“扑倒在大毛拉脚下,高声朗诵信仰真主的祷词”,此时“人们大声欢呼,当天有16万人剪掉了长发,皈依了伊斯兰教。当时这位汗行了割礼”,于是“伊斯兰教在察合台汗国的这一整个地区传播开来”‘从此伊斯兰教最终取代各种宗教,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