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拉汗国
分享到:
2013-07-09 14:09:37 【来源:】 点击:

 

    布哈拉汗国(Bukhara Khanates)  中亚河中地区乌兹别克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1500~1920)。亦称布哈拉埃米尔国。位于阿姆河东北地区。汗国历经3个王朝。1500年,乌兹别克首领昔班尼(1451~1510)率兵自北进入河中地,占领撒马尔罕,推翻帖木儿后裔在中亚的统治,建立昔班尼王朝(Shaybani,1500~1598)。原设都于撒马尔罕,1561年迁都布哈拉,遂称布哈拉汗国。

 

    1505年,昔班尼夺取花刺子模,1507年攻取赫拉特,灭帖木儿帝国。1510年,昔班尼为费尔干纳统治者巴布尔和萨法维王朝联军所败,阵亡于木鹿(今马里)。1512年其侄欧拜杜拉汗执政时,率军在尼尔杜万战役中打败萨法维王朝和巴布尔的军队,恢复和巩固了乌兹别克人在河中地区的统治。

 

     在阿卜杜拉汗二世统治时,国势强盛,重新征服呼罗珊、花刺子模,夺取费尔干纳和塔什干,并侵入哈萨克草原腹地。1598年阿卜杜拉汗二世死后,国内动乱,呼罗珊等地复失。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Astrakhan,1599~1753)开始统治布哈拉汗国。

 

     该朝伊玛目库里汗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以伊斯兰教法治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商业繁荣,纺织品、陶器、纸张远销国外。其后乌兹别克各氏族割据势力日渐强大,王族内讧加剧,印度莫卧儿王朝和希瓦汗国也乘机频繁入侵。苏布罕库里(1680~1702在位)在抵御外部入侵和平定内乱中取得一定成就,但汗国日趋衰落和陷于分裂。

 

    1740年,伊朗纳迪尔沙入侵,艾布·哈兹汗(1711~1747在位)投降。1753年,汗国大臣穆罕默德·拉希姆篡汗位,建曼格特王朝(Mangyt,1753~1920)。在第三任统治者沙穆拉德(1785~1800在位)执政时,采用“埃米尔”称号,他实行行政和财政方面的改革,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了汗国的中央政权。

 

    埃米尔纳斯鲁拉(1827~1860在位)统治时期,加强军队建设,不断扩张领土,力图称霸河中,多次对浩罕进行军事干涉。1868年,在穆扎法尔(1860~1885在位)统治时期,汗国沦为俄国的附庸。1920年9月,当地人民和红军推翻曼格特王朝,布哈拉汗国灭亡。

 

    布哈拉汗国为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国家。汗国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和部落习惯法相结合的司法制度i和卓家族、伊斯兰教长老在宗教和政治上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和库布拉维耶教团受到汗国的尊崇,赐封有大量土地,建有豪华的麻札。

 

     汗国将伊斯兰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仍为中亚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除对原有的清真寺、图书馆、天文台修葺扩建外,汗国新建有多所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经学院,其中撒马尔罕的希尔达尔伊斯兰经学院为中亚地区伊斯兰教育中心,培养了大批学者。苏菲派学者对《古兰经》和圣训作了注释和考证。文学、史学盛极一时,建筑、绘画、书法等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布哈拉

上一篇:不鲁罕丁
下一篇:布基纳法索伊斯兰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