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上升而又明确附儒的元代伊斯兰教
分享到:
2013-06-02 21:46:16 【来源:】 点击:

     二、元代穆斯林由商业向农业的转变

 

     蒙古西征的胜利,使得大批中东、中亚穆斯林被迁徙到东方来,他们数量极多,社会成份也比较复杂,既有占主流的被签发的 回回"军士、炮手、工匠、被俘虏的妇孺,也有居于支配地位的已经归附了蒙古贵族的回回达官贵人、学术人士以及来华贸易的商人( 回回"一词,在当时泛指西域、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含义较宽)。后者多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各方面受到照顾;而前者多被编为 探马赤军",参加了忽必烈统一全中国的战争,被派遣到全国各地去驻防和屯戍,并规定他们 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即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要在驻地生产劳动,实行屯垦自养的政策。而在蒙古贵族统一中国的大业完成之后, 探马赤军"的军事使命也就越来越不明显,这样,就由前期的以战为主的农战合一必然要转向以农为主、兼顾战争需要的农战合一,即侧重点由军事转向了经济。元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下令: 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大约从此以后,就有大批的回回军士在 社"的编制下,进行农垦,取得了普通农民的身份, 他们在农村的聚居,可以说,就是后来各地的回回营、回回村或聚居的某家营、某家村的开始。而 屯聚 和 牧养 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后来农户之多以牧放牛羊为副业的开端"【1】(P60)。在这里,后来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的特点已经开始形成。而正是这一特点,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穆斯林融入到汉族农业文明中去的基本态势。

 

     由于回回农民主要是军士的改业或兼业,回回农垦的地区都从属于当时的军队驻防地区,其中主要的有西北的从六盘山到黄河的宁夏地区,甘肃的河西、五条河等地,陕西长安、新疆昌吉等地;西南的昆明、大理;中原的河洛、山东以及江南等地,这些屯垦区在当时多是些军事要冲地带,同时自然条件也都是比较好的,适宜于发展农牧业经济。当然这与西域诸民族最早归附蒙古统治者并帮助蒙古统治者统一全中国是分不开的,蒙古统治者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另眼高看 回回"的,其社会政治地位,作为 色目人"的一种,仅低于 蒙古人"而高于 汉人"和 南人"。至此,他们不再像唐宋时期那样,只限于分布在京师及海陆干线的商业城市,而是形成了 元时回回遍天下"的局面。从北方到南方,从内地到边疆,从农村到城镇,到处都有回回人定居,同时,这些以四海为家的回回人,把伊斯兰教也带到了全国各地,扩大了它的生存空间。总之,在 十三世纪初年以后的一百三四十年中,回回已在中国地面上取得了经济上的生存条件,这是形成民族的前提。其次,回回 大分散,小集中 的地域特点已经形成。再次,由于回回的来源,回回的政治环境和宗教信仰,作为共同心理的民族意识已在成长中。这时,回回民族虽未形成,但已是在逐步向形成阶段过渡。"【1】([P11]

 

     与此同时,在元代伊斯兰教徒中,固然仍以中东、中亚地区的穆斯林移民为主,但已有大量蒙古人、汉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如蒙古宗王阿难答率部15万皈依伊斯兰教,而所部即是由蒙古人、汉人等组成的。 世界征服者史 还记载有偶像教徒改从伊斯兰教者, 所谓偶像教徒,主要以汉人占主要成分。"【2】(P16)另外, 西域签军" 在东来的过程中,大多数是不会携带眷属的。当他们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势必和当地的女子结婚,主要当是和汉族女子结婚而繁衍下来。因而 东来回回和汉族成员同为以后构成回回民族的重要来源,而东来的回回是其中主要的成份。没有东来的回回这一主要成份,回回民族是根本不会出现的。没有回汉通婚这一重要条件,回回民族也是很难于形成的。"【1】(P9)正由于此,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回族的祖先不是一元,是多元的,回族的形成,应当是民族融合(尤其是与汉民族融合)的结果。因此,回族文化也应当具有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特征,相应地,其经济特点也就既具有汉文化的农业文明特征,也具有伊斯兰文化的商业文明的特征,这在元代这一回回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有着相当明显的表现。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地位 上升 而又

上一篇:聆听白润生阿訇的演讲
下一篇:再探元代穆斯林地位优越的原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