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学教育
回新、回辉两所小学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升入的是凤凰镇的凤凰中学(原为羊栏中学)。
凤凰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现有教师63人,回族教师9人,学生约900多名,回族学生大约占到学生总数的1/3。教师中本科学历的6人,中师学历的5人,其余都是大专学历;一级教师13人,三级3人,其余皆为二级。学校校舍完善,环境优美,体育设施齐全,教学质量在三亚市乡镇类初级中学中属中上水平,曾获1999年全省校园、校貌二等奖;2000年全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三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室不够用、仪器设备离普九的要求还差一点,图书资料缺乏。学校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辍学率较高,特别是回族女生尤其严重,从初一到初三,都有回族女生辍学,而且呈逐级递增趋势,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学校学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大约是50%。
除了凤凰中学,回族学生就读比较多的是市里的一中和二中。
三亚市一中初建于1926年,是三亚市资格最老也是教学质量最好的一所重点中学,要想升入此中学必须是各所小学和初级中学中的拔尖生。该校教学设备齐全,已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1996年在校生2335人,回族生5人;教师109人,回族教师1人。⑽学校在管理上认真贯彻民族政策,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的学习生活条件。早在1983年,三亚市一中在初中部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设了“三包班”。至1994年,每位学生每个月能享受55元的助学金。此外,学杂费、住宿费和生活用品费也由政府拨款。有不少回族学生就读于这个“三包班”里。据市一中统计,2000年至2005年度市一中回族学生在校的情况如下:(单位:个)⑾
年度 |
总人数 |
男生 |
女生 |
2000—2001 |
69 |
58 |
19 |
2001—2002 |
78 |
54 |
24 |
2002—2003 |
82 |
55 |
27 |
2003—2004 |
75 |
45 |
30 |
2004—2005 |
79 |
47 |
32 |
三亚市一中领导还根据回族生活习俗,尊重回族学生的饮食习惯,还为他们专门开设了清真灶。由于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扶持,使回民学生得于安心,发奋学习。
三亚市二中也是市里一所教学质量较高的完全中学(略逊于一中)。每年没有考上一中的、初中阶段不愿到凤凰中学就读的回族学生大都集中在二中。2004—2005年度共有回族学生95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55人;初中部58人,高中部40人。⑿
此外,还有少数回族学生到港务中学、民族中学等中学读书。
(二)、国家及海南省对回族教育的特殊政策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解放前,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非常落后。在海南,除了少数回民受到一定的基础教育外,绝大多数回民是文盲半文盲。解放后,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使得海南回族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国家及海南省对回族教育的特殊政策主要有:
1、回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之一。加强回族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回族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加强回族师资队伍建设上,党和国家采取了大力发展回族师资教育,培养合格的回族师资;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育,增拨民族地区教师培训费,开办各级各类民族教师进修学校,如三亚中师进修学校,目前在小学任教的回族教师,几乎都在此进修过。此外,从1979年开始,实行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以减轻农民负担,稳定教师队伍。目前,三亚凤凰镇的回族教师,在中学任教10人,小学任教49人,全部为公办。⒀
2、普通高、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方面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起点低。解放前,许多少数民族还未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较大的比重。解放后,少数民族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招收录取时对少数民族考生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是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机会,如少数民族班招生,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高等学校民族班的招生,从参加当年高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择优录取。由于大部分民族班要先办一年预科补习文化,所以降分的幅度更大一些。
凤凰镇的回族学生在高、中等专业学校生中都得到特殊照顾。如1994年回新村有9人考上市一中的民族班,其中最低成绩为125分;现在海南师范大学就读的有9人,大多数先读于民族预科班后才重新分专业的。
3、回族学生生活待遇方面
由于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实行了待遇适当从优的政策。 适当减免收费,国家法律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不收学费及杂费。在发放助学金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如考进三亚一中民族班、二小民族班的回族学生,每月都得55元助学金。⒁
上一篇:浅谈中正思想在经济、扶贫、教育中的体现
下一篇:试谈海南回族古籍及其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