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正思想在经济、扶贫、教育中的体现
分享到:
2013-03-12 21:57:05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一、发展经济、两世吉庆

 

    伊斯兰经济观的基础就是财富观和两世观。十年前,我在题为《确立正确的两世观》(刊登在《穆斯林通讯》上)的文章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提到两世观,“两世兼顾、两世并重”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会误导人们用同样的目光或同一个标准去对待今世和后世,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假如今世和后世能等量齐观的话,那么在两者之间让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可随意择取一方而抛弃一方。《古兰》云:“不然,你们却选择今世的生活;其实后世是更好的,是更长久的。”(87:16—17)“今世的生活,只是虚幻的享受。”(3:185)至圣说:“今世的一切跟后世相比,好像你们中一人将他的指头在大海中蘸了一下。”(穆斯林)以上经训足以说明,今世是虚幻短暂的,后世才是永恒不朽的,两者无法相提并论,正确的观点应当是“注重后世、兼顾今世”。听老阿訇们常说:“今世与后世的比喻犹如背在身上的一个褡裢,今世在前面,后世在后面,后世那头当多装一点,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因为走路时,人体是前倾的且两手拽着前面的一端。”如果两世并重是一种极端,那么另一种极端就是过分鄙视今世,持这种观点的人对在经济方面出人头地的人大扣“贪图今世”的帽子。所以对两世观的这一话题,我们一定要慎重思辨,然后做出客观公正地论断,决不能信口开河。《古兰》云:“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这等人,将因他们的营求而享受一部分的报酬。真主的清算是神速的。”(2:201—202)按多数经注学家们的解释:今世的幸福包括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宽敞的住宅、豪华的骑乘(交通工具)、廉洁的女人······在朝觐期间,给哈吉们念诵最多的祈祷词就是这节经文。依照我们浅薄的理智,这段经文岂不是与第3章185节、第87章16至17节产生了矛盾吗?这一疑问将我困惑了多年,我想在座的各位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后来《雷霆》章中的一节经文终于使我心中的疑惑云消雾散了:“与后世相比,今世的生活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13:26)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今世就像日光灯,而后世犹如太阳,当太阳升起时,日光灯无任何作用,而在漫漫黑夜里,灯火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虽然与后世相比今世微不足道,但对于生活在今世的人们来说,今世生活的幸福是不可缺少的。就单一的角度看来,今世很重要。因为至圣说:“今世是后世的农场。”没有今世这块耕地,后世的硕果从哪收获?但将今后两世聚在一起相比,今世是不足挂齿的。那么,什么叫贪图今世呢?伊玛目安萨里认为:“不贪不在于是否拥有财帛,而在于内心是否牵挂钱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满足于合法的给养,则不论其穷富,均属不贪的人,而一个人不择手段去谋取非法的东西,就是贪图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虽拥有百万财富,但他为服从真主的命令、畏惧后世的刑罚出清了天课,而另一个人却只有一万元,却舍不得出天课,那么在这两者中,谁贪谁不贪就不言而喻了;一个人把今世看得比后世重,即便他一贫如洗,也算贪图之人,另一人纵然腰缠万贯,但他恤孤念寡、慷慨仗义,当属不贪之士。

 

    苏莱曼圣人虽然身为全世界的君王,所有的生灵都在他的管辖之中,但他始终顺主不违,谁又敢妄言他是贪图的人呢?至圣生前给十大弟子以天堂报喜,其中至少有四位是巨富,例如阿卜杜顿拉赫曼·本·奥夫曾一次性为主道捐献了三百峰骆驼及驼鞍上的货物,至圣针对他的善行高兴地说:“合法的财物对清廉的仆人多好啊!”祖拜勒临终时留下的遗产多达5200万金币。有些阿訇站在大殿内指责某某是贪图今世的人,事后跑到人家门上化钱粮,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做法。阿訇们做为群众的表率,尽力做到淡泊今世是再好不过的,但对于普通民众要正确引导。《古兰》云:“你说:‘真主为他的臣民而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受呢?’你说:‘那些物品为信道者在今世所共有,在复生日所独享的。’我为有知识的民众这样解释一切迹象。”(7:32)这段经文降世的历史背景是:在伊斯兰复兴之前的蒙昧时代,多神教徒们赤身裸体地巡游天房,并引以为荣地将其视为善行;另有一个名为拜尼·阿米里部落的人,在朝觐期间把肉食品断为禁物,故真主降示了本节经文抨击了这一陈规陋习。在《噶最》首册的第153页上对上述经文做了更深层次的注解:真主造化天地间的万物,首先是为穆民,其次是非穆民。因为至圣说:“假如今世在安拉看来值一个蚊虫的翅膀的价值,他就不让卡菲尔从中喝一口水。”(铁密兹)有段圣训:“今世是穆民的监狱,是卡菲尔的天堂。”(穆斯林)被许多人误解和曲解,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这段圣训的真谛呢?据传,前辈中有一个大学者极为富有,某日他身穿华丽的服饰,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在街道上,突被一个衣衫褴褛的非穆斯林流浪汉拦路问道:“如今你我的处境天地之遥,可你们的圣人说:‘今世是穆民的监狱,卡菲尔的天堂。’今天请你当众为我解释其中的玄机。”答曰:“虽说我今世衣食丰足,但是与真主为我们预备的恩惠相比,我犹如置身于火狱中,而你虽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但与火狱中残酷的刑罚相比,你犹如生活在天堂里。”流浪汉无言以对。以上种种都为我们注重后世、兼顾今世的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浅谈 中正 思想

上一篇:沪上外来流动穆斯林群体的精神生活
下一篇:海南回族教育今昔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