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上述业绩之外,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一批实地调查的成果出现,在这方面取得业绩最大的要数东亚研究所和民族研究所。东亚研究所主要的调查报告有:1940年10月印刷出版几志直方的《中国西北羊毛贸易和回教穆斯林的作用》;1941年5 月出版小林宗三郎的《有关北京回民的小借贷》;1941年5月《满洲国的回教调查资料》。 国立民族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944年出版了《第一期蒙疆回民调查项目》一书;1945年9 月岩村忍在《民族研究所纲要》第三辑上发表了《蒙疆回民的社会构造》。除此以外,许多调查成果,战后都被以研究所个人的名义发表。
另外,还有一些个人的调查成果,相继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了。1941年小川久男的《包头的皮毛店、皮庄》在《满铁调查月报》21卷7、8、11、12期上连载;1943年清水敏的《回教穆斯林衣食住实际情况调查报告——包头》在《蒙古》10卷6号上发表;1941年三田了一、竹内义典的《中国北部的回教事情》以线装书的形式出版,这是一部调查报告书,全书有467页,是以1939年2月至1940年6 月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而写成的,尤其是书的后半部分“中国回教穆斯林的文化”、“各地回教穆斯林的事情”,至今也是难得的宝贵资料;1942年津吉孝雄的《华北回教穆斯林的生活》发表在《大乘》21卷4—10号上, 津吉孝雄在北京居住过3年,这篇报告文是作者亲身经历;1944 年日本的中国法制学家仁井田升的《北京回教穆斯林商人与其同行的融合》发表于《回教圈》8卷6号上;1943年易浅广二的《有关南京回教穆斯林的备忘录》发表在《回教圈》7卷2号上,此文1943年又以《南京的回教》为题见诸于《回教圈》7卷3号上。1938年松田寿男的《踏访燕都的清真寺》在《回教圈》1卷1、2、6号上连载;1942年竹内好的《中国北部、蒙疆的回教》发表在《回教圈》6卷8号上;1940年回教圈研究所所长小林元将自己在东北、蒙疆、华北清真寺的见闻整理成书,在东京出版,书名为《回回》。小村不二男1941年油印出版了自己在厚和(现呼和浩特市)进行调查研究的成果《回教断片》。
在研究清真寺建筑方面,林田治郎发表了许多论文,如《满洲回教建筑史的研究》(《满洲建筑杂志》10卷7号,1930年)、《蒙疆回教寺》(《建筑杂志》656号,1939年)、《花头曲线的文化》(《学海》1卷1号,1944年)等。
这个时期,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还有一些旨在配合“时局”所需而论及到中国伊斯兰的文章,这些文章既不是论文,也不是调查报告。
综上所述,1930年至1945年,日本对中国的伊斯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国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吸收以及利用东洋史学方法根据文献进行历史研究、对日本侵占的地方进行的社会调查这三个方面。这个时期,由于政府大量投入资金用于对中国的伊斯兰的研究,所以使政府的研究行为与学者的研究行为融为一体,尤其是在中国改信了伊斯兰教的日本穆斯林,其研究被作为侵华工具所利用,使得这个时期的研究,打上特殊的烙印。
(三)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研究的第三个时期(1945—1980)
随着二战结束、日本的战败,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也随之转入了另一个时期。无论从研究者本人还是研究成果方面来讲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战争中设置的调查机构相继解散或被接收,研究者也失去了先前的条件,尤其是对田野调查者来说,没有了赴北亚、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的调查机会,因而这部分人中有许多人在战后改变其研究方向。如岩村忍转入了蒙古社会经济史,小野忍转向了中国文学,佐口透则转向了新疆社会史等,还有许多研究者都离开了中国伊斯兰的研究领域。而继续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大多都是依赖文献进行研究的学者。与此同时,中国伊斯兰研究这一领域也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虽然这些新的研究者人数的增长不快,但毕竟日本对中国的伊斯兰研究的群体还是在继续扩大。
战后,较早地发表有关中国伊斯兰方面的研究成果的,首推岩村忍。岩村忍原是民族研究所回民调查组成员之一,由于当时对满蒙、西北边境地带进行过调查研究,在对蒙疆回民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之后,于1949—1950年在东京出版了《中国回教社会的构造》一书,此书分为上、下两部,出版后,在日本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小野忍对蒙疆回民调查中所得到的有关哲赫忍耶的资料,进行了文献史性质的研究,其成果《中国回教教团》1948年发表在《东亚论丛》第6辑上。佐口透在这一时期内,取得了许多成果:1949 年的《中国穆斯林宗教秩序》发表在《民族学研究》13卷4号上;《中国伊斯兰教典》1950年发表在《东洋学报》32卷4号上;《中国伊斯兰教的近代主义》、《中国伊斯兰教教派》1968、1970年相继发表在《金泽大学法文学部论集·史学篇》上。岩村忍的《甘肃回民的两种类型》1944年见诸于《民族研究所纪要》上。
战后,日本对中国伊斯兰的研究发生变化,其变化之一就是将研究重点转向了研究、分析明清时期的社会史、回民起义及苏非主义。如佐口透的《中国穆斯林社会的一个侧面——从清朝实录来看》(1955年《内陆亚洲研究》);日本的中国近代史家寺广映雄的《有关云南穆斯林起义的性质》(1957年《大阪学艺大学纪要》5号);今永清二的《中国回民起义的一种形态》(1958年《别府大学纪要》8辑),1965 年他还出版了《中国回教史序说》一书;神户辉夫的《有关清朝后期的云南回民运动》(1970年《东洋史研究》29卷2、3号),以及他的《回民起义——1840—60年代的云南》(1978年《中国近代史讲座》);片冈一忠的《有关光绪二十一、二十二年的甘肃回民起义》(1979年《大阪教育大学纪要》27卷2、3号),及他的《从刑事案资料来看清朝的回民政策》(1976年《史学研究》136号);佐口透的《中国伊斯兰的神秘主义》(1959年《东方学》第9辑); 本田实信的《有关〈回回馆译语〉》(1963年《北海道大学文学部纪要》11号)。有关回民起义的研究,中田吉信是这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者,他连续不断地发表了许多论文。有关他的研究成果,后文有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