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己之力寻求伊斯兰世界的支持
分享到:
2013-01-22 22:33:54 【来源:】 点击:

——抗战时期中国回族的国民外交活动
 

达慧中


 

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和留埃学生合影。资料图片

 

     抗战爆发后,回族中一批仁人志士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们不仅深入到回族聚居的大西北地区,而且或以个人名义,或组成访问团,前往伊斯兰世界宣传抗日,使中国的抗日斗争得到了世界穆斯林在道义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抗日战争时期,回族抗日爱国组织相继成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作为唯一的全国性穆斯林社团组织,在各地建立起分支机构。这个组织以“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圣训为宗旨,主持开展了多种抗日宣传、国民外交活动,并与日伪的“中国回教总联合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国穆斯林与伊斯兰世界在宗教情感上的天然联系,为其争取国际声援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回族有识之士的倡导和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支持下,回族国民外交活动应运而生。

 

  达浦生阿訇赴中东地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达浦生阿訇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回族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达浦生阿訇为了识破日本“尊崇回教”的伪善面目,决定自费赴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进行抗日宣传。达浦生阿訇自己筹措了300银元,于1937年12月29日乘意大利邮船离沪。他到达埃及后,由正在埃及留学的马坚先生陪同并担任翻译,会见了法鲁克国王,介绍了中国穆斯林抗日的决心,指出“中国此次对日抗战,委实《古兰经》旨,‘为正义之争,乃神圣之争也’”。

 

  在赴麦加朝觐期间,达浦生阿訇与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会合,得到了沙特阿拉伯国王伊品萨乌德的两次接见,他们向国王介绍了日寇侵华的真实情况,请求沙特支持中国抗日,抵制日货。重返埃及后,达浦生阿訇深感口头宣传的效果有限,于是用了3个月时间,撰写了6万言的《告回教世界同胞书》,由留埃学生部主任沙儒诚等人译为阿文,边写边在埃及《金字塔报》上逐日连载,引起了埃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1938年6月,达浦生阿訇到达印度,拜会了印度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真纳(即后来的巴基斯坦国父),真纳愿协助将《告回教世界同胞书》译成印度文,并印5000册代为发放各地。

 

  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作为民间团体开创了国民外交之先河

 

  “七七”事变后,我国回族中的很多知识分子和达浦生阿訇一样,把抗日宣传的目光转向国外,欲寻求国际声援。

 

  1937年7月,回族爱国人士马天英倡议组织一个宣传队到中东伊斯兰国家,将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一一揭露,促使伊斯兰国家与日本断交,不买卖日本货,救济中国难民。同年11月,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在南京成立,访问团由5名穆斯林精英组成,他们可用中、土、英、法、阿5种语言进行抗日宣传。

 

  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1938年1月11日从香港出发访问中东,历时一年有余。它作为民间团体开创了国民外交的先河。在中东期间,他们访问了各国政要,参加了世界伊斯兰教年会,在各次聚会中进行公开演讲21场,在各清真寺礼拜后演讲16场,听众达数万人次。他们演讲的内容主要有:中国抗战的策略、中国回民为什么要参加抗战、近百年日本在近东的政治阴谋等。这些内容都被访问团成员译成阿拉伯文、土耳其文、英文、法文分发各地,并在各国报纸上发表。

 

  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赴南洋访问

 

  鉴于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在伊斯兰教国家访问的成效,马天英又通过孙燕翼向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建议,组团赴南洋各国访问。

 

  该团由马天英任团长,吴建勋、马达吾为团员。访问团在1939年春至1940年8月赴南洋访问。访问团从香港出发,到达新加坡后受到当地穆斯林和华侨的欢迎。他们还应全星洲中华总商会之约,到会演讲,散发《中国之回教》图册,用大量的图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马来西亚,他们受到了英国驻马来西亚最高专员马克多纳爵士的招待。在一年多的访问时间里,他们走访了马来西亚的各大城市和乡村,约计93处。最后还去了文莱访问。

 

  中国留埃学生阻止日伪的反华活动

 

  抗战时期,中国留埃学生有36人,他们时刻心系祖国安危,在埃及成立了“中国战区灾民救济会”,马坚先生任该会秘书。

 

  1939年日伪的“华北回教联合总会”派唐易尘等5人组成朝觐团赴麦加朝觐。为了阻止他们在中东的反华亲日活动,同年2月18日,唐柯三、孙燕翼、达浦生、马松亭电告中国留埃学生,要他们立即组织朝觐团赴麦加朝觐。当时,距离朝觐最后一艘船启航仅有5天时间,留埃学生立即办理手续,组成28人的朝觐团赴麦加朝觐。在麦加,日伪“华北回教联合会”的朝觐团在中国留埃学生朝觐团的监视、包围之下,不敢轻易为日伪作宣传。在返回埃及的轮船上,马坚仍然抓住机会,在船上广播,向乘客介绍日本飞机轰炸南北各省清真寺和回族的惨状。


  [声音]


  国民外交 影响深远


 

  国民外交活动,增强了中国和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友谊,提高了中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国际声誉,戳穿了日本以宗教为名,蒙蔽世界人民的阴谋。

 

  在中国近东访问团的宣传下,很多穆斯林表示志愿参加中国抗战,如土耳其籍名将瓦西布巴沙,愿以军事经验,前来中国支援抗战;非洲籍退伍军官克赖及澳大利亚籍医师数人要求来中国参战。在访问团的努力下,伊斯兰国家纷纷取消了出席东京清真寺开幕典礼的决定,使日本想要以此来拉拢伊斯兰国家的阴谋彻底破产。

 

  访问团的出访对于抵制日货也有积极影响。当时日本廉价商品充斥亚洲市场,在访问团的宣传下,伊斯兰世界抵制日货的行动相继展开,日货在近东和南洋等地的销路大受打击。

 

  回族国民外交活动的深远影响还在于使中国穆斯林走出了自清朝末期以来的封闭状态。打开了回族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使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更多地了解世界。

 

  在国际上,访问团成员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与伊斯兰国家人民的友好使者。当年,马天英所率领的南洋访问团走访了马来西亚的每个城市和乡村,除宣传抗日之外,还弥合当地人与华人之间的隔阂。由于马天英在南洋访问团的出色工作,1948年,马来西亚华侨和马来西亚王室,各苏丹、王子、官员、工商界领袖等,联名力邀马天英出任领事,马天英以公使衔出任马来西亚领事,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达浦生阿訇在中东访问期间的抗日爱国行动和以《古兰经》为依据抵抗日寇的精神,得到了各国穆斯林的尊敬。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之职,多次率团出访伊斯兰教国家。1955年,在著名的万隆会议期间,他以周恩来总理顾问身份,随团出席会议,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之力 寻求 伊斯兰

上一篇:抗战时期回族争取国际声援的国民外交活动
下一篇:美议员担忧伊斯兰文化书籍影响在美扩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