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死亡距我们很近 就在呼吸之间
分享到:
2013-07-01 00:33:02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警告者已经来临你们”真主差圣人降经典,还有来自我们自身的警告,就像诗中所说:“自古有死真不虚,古今经书频频提;心内纵然无把握,身上确实有显迹;发白齿落腿多病,腰酸背疼臂少力;忘性强盛记性差,满眼死讯莫装迷”。
 

     真主昭示先知穆罕默德:“在你之前,我从未让任何人永生。如果你死了,他们能是永生的吗?每个人都要尝试死亡,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于我”(21:34-35)。显而易见,死亡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必然规律,人人平等。
 

    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不仅会弯弓射大雕,一挥手之间,蒙古强悍铁骑席卷中亚,荡平一座座坚不可破的城堡,可是征战途中,在‘死神’面前败下阵来,卧以待毙。还有的富甲天下,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的那些达官贵人,死亡来临,亦不得不撒手而去,欲留片刻也不可能。古代秦始皇不惜一切代价欲求长生不死之药,结果也没有保住性命,尸体从商丘运回咸阳途中,腐败发臭,为了掩盖,侍臣不得不将大量咸鱼混杂其中。但他却让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历史名句。明朝也有几个皇帝,礼聘炼丹术士,供奉宫中炼丹服食,既未得长生,反而短命。不能正确对待死亡,欲求长生不死,不过痴心妄想,徒留历史笑料而已。“刘邦,项羽争天下,赢的变成了泥土,输的不也变成了泥土吗?
 

    无情的死亡路上,各色人等,络驿不绝。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屡见不鲜。民间还流传“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此时,谁也顾不了谁。 一次次面对取命天仙的造访,一次次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我们是那样的无能为力,生命是如此脆弱!也许正是因为有死亡,所以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命。既然死亡不可逃避,既然它会突然造访、不可预知,既然它是一条不归之路,既然后世的永久幸福取决于今世的‘功修’。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准备死亡!
怎么准备死亡呢?(怎样才能赢得后世的幸福呢?)

 

 


 

 

   清高的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我将指示你们一种生意,它能拯救你们脱离痛苦的刑罚,好吗?(那就是)你们要信仰真主和他的使者,和你们在主道上以你们的财产和生命尽力奋斗。如果你们知道的话,那将对你们是最好的”!(61 : 11——12)
 

    又说:“信道而行善者,我必不使他们的善行徒劳无酬,这等人得享受常住的乐园,他们下临诸河,他们在乐园里,佩金质的手镯,穿绫罗锦缎的绿袍,靠在床上。那报酬,真优美!那归宿,真美好!”(18:30——31)穆圣*说:“……真主的商品是昂贵的!真主的商品是昂贵的!真主的商品就是天堂!”。
 

    古人说:“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有伊玛尼的人死了就重于泰山,没有伊玛尼的人死了就轻于鸿毛。提起死,有的人怕的要命;有的人视死如归。怕的要命者准备不足,前途渺茫;视死如归者:将收获幸福,享受天堂。
 

    不错,你用20年的努力盖起了两层小洋楼,那你能住几年啊!你终究是要与它分离的!你想游北京,逛长城,住星级宾馆,你首先得准备路费,你将要为你所享受的一切买单,不是吗?。天堂里边的享受完全超出你的想象,天堂里有眼睛没有见过的、耳没有听过的、心没有想过的恩惠。想进去,同样你也要为你享受天堂而买单、而准备盘缠——真主的喜悦和纯洁的善功!
 

    先知*教导我们说:“明智之人,经常为死亡而准备。”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要求穆斯林营谋尘世生计,力求丰衣足食,造福于人。同时要求在有生之年以“明日将死”的紧迫感,抓紧功修与善行。有句民谚讲:“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常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不播种,秋收无望;今生不预备善功,死后怎能收获天堂?”
 

    古兰经提醒我们为明天做准备,真主说:“让每个人看看自己为明天准备了什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功修,假设一下自己永久的明天!是天堂还是火狱?再假设一下死亡,假如明天你将死去,今天你会做什么?你会留下遗憾吗?你这样设想:比如有一天,我正躺在床上,我假设死亡,死神一步步地走近,明天我将死去。我想,在死亡之前,我总得做点什么吧?让我再想想,我还有什么要做的呢?对了,我得回家看一看母亲。母亲今年80岁了,左耳失聪,眼睛有患有白内障,早就远离了光明。在死亡之前,至少我得和母亲道个别吧!应该的。我又想起,每当冬天,母亲的手总是布满冻疮,沾不得水。因此,我得给母亲买一盒一次性手套,当然还有一瓶护肤霜。

 


 


 

     我还得再想想,总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吧?嗯,妻子曾经说过,要与我去麦加朝觐一次。可我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推掉了,总认为我还有很多时间,什么时候去都不迟。既然我明天就要死去,那么就让我死在圣地,死在穆圣的身边吧!还有呀,朋友曾经让我帮他一个忙。朋友买房子时还差两万元,曾向我借,被我婉言拒绝了。因为我担心朋友不还。我突然感到自己十分自私。既然我明天就要死去,那么钱财对我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必须马上去办这件事情,不然我的灵魂一辈子都不会得以安宁。要知道,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呀。
 

    我还得去我的领导那儿,亲自道个歉,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我曾经当众骂过领导,因为我的福利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我的辱骂给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甚至给领导的工作造成了障碍。 既然明天我就要死去了,那么我应该放下所有的面子来求他的原谅,告诉他,自从骂了他之后,我的内心一直没有好受过。 我如数家珍地忆起了我所想做而未完成的事。一件件地不断在我眼前跳跃而过。我这才知道,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我所爱的人,对于我的亲人,对于朋友,原来有着这么多的欠缺。
 

      最后,我突然想到了死后的结局,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朋友的葬礼,听到一个阿訇讲过死后坟坑的黑暗、凄凉,复生日的惊恐,还有建设在火狱上边的‘随拉退’桥等。此时我出了一身冷汗,主啊!我不敢再想下去啦!我想给阿訇打一个电话,却没有阿訇的电话号码,因为,平时总是因生意忙,工作忙与阿訇少有联系。
 

    赞主清净! 还好,这只是假设死亡!幸会,还有明天!明天一定去清真寺!
 

    多斯提们!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畅谈死亡,应受到哪些启发呢?
 

    第一、本文是站在人生的高度进行辨证地审视死亡。是的,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意味着走向死亡,生和死成为人生的始终和矛盾。生和死是相对存在的,正如真主说:“真主创造了死与生,在于考验谁的行为最优美”。《古兰经》正是运用这种哲思来论述死亡,来阐明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什么是人生的真谛。本文字里行间,直接论述人生面对死亡“更好的方法”是:意识到自己必将死,就应该为死亡做好准备,不要留下遗憾,更不要把遗憾带入后世。“一旦学会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第二:“怎么准备死呢”一个疑问句承上启下。《古兰经》则三令五申的告诫:“凡是有生命之物都要尝试一下死亡的痛苦;又说:你们逃避的死亡它是相遇你们的;一个人的期限到来时,一时不能向前,一时不能退后;让每个人看看自己为明天准备了什么?;你们准备盘缠,最好的盘缠就是敬畏安拉”。等等名言警句,足以能够提醒我们,在人生历程中要不断反省自问,警醒自我,积极进取,努力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从而做到“生而无悔,死而无憾”,坦然面对死亡,赢得无憾的死亡——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为死亡做好准备的深刻内涵。
 

    第三、常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伊斯兰要求我们理智地面对死亡,准备死亡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学会怎样去活”——要以死亡作为生活的远虑和反思,促使自己珍惜宝贵的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活得有目的、有价值、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取命天仙降临时,心地坦然,视死如归,从容面对。以死观生,实乃人生的哲思、远见和智慧。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其实 死亡 我们

上一篇: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请系好伊玛尼安全带
下一篇:从独特的角度看待信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