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那个为你点香的女子
分享到:
2013-06-10 19:58:09 【来源:穆斯林在线娟子】 点击:


 

5月17日新疆南疆哲合忍耶热依斯马鸿武奉命归真,万人送葬。苟发军摄

 四十六
 

    马氏家族共有兄妹6人。


    马鸿武排行老五,生辰为1932年8月15日,取经名:主麻。
 

    他出生于伊斯兰教宗教世家,祖父马骥是青海哲合忍耶派道堂教主。其伯父、父亲均承袭祖业。先后任板桥派南疆、迪化道堂的教主。
 

    父亲马显祯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中聘有私塾老师给孩子们教读汉语,学习传统的儒学文化。
 

    马鸿武七岁时便和兄长马鸿祖一块跟随父亲学习伊斯兰教经典。1944年,12岁的马鸿武被父亲送到焉耆经文小学念经,并开始协助父亲办理一些教务。
 

    1951年,其父马显祯去世后的1952至1958年,马鸿武遵循遗训分别在焉耆和乌鲁木齐学经深造。
 

    身为南疆“小坊”教主,马鸿武在寺坊开学或管理南疆道堂教务中,一贯平和礼让,温良包容。对各寺坊阿訇、教民均一视同仁,以礼相待;在生活上讲究衣冠整洁,常穿一件灰色的长袍。到寺坊会礼或去教民家念经,脚乘自备,不让教中群众车接车送,因此,马鸿武在焉耆地区享有颇高的声望。
 

    少年时代的马鸿武肤色白皙,浓眉亮眸,唇红齿白,是方园百里公认的美少年。他不仅是一个有而灵(学问)的人,而且是一个干办(功修)扎实的青年。
 

    伊斯兰教是鼓励婚姻的,因为它关系到种族的繁衍延绵。以共同生活、生儿育女为目的的婚姻是逊奈(圣行)。
 

    成年男女出于天性的正当需要而结婚是瓦直卜(当然)。
 

    1950年1月16那天,年近19岁的马鸿武听从父亲的安排,与不满15岁的少女马子凤成亲。
 

    经名叫阿依舍的马子凤是一位知书达礼、花容月貌的大家闰秀。其父解放前曾任焉耆县副县长。
 

    那个年代,一般男女青年婚事由父母包办。回民联姻过程中的求婚、允婚、纳聘、证婚礼节繁多。
 

    他们俩的婚姻先由男方家请一、两位古瓦西(媒人)去保亲,媒人带着茯茶、糖、干果等四色礼到女方家提话 (说媒)。
 

    女方家接到说媒的四色礼后,经过了解男方家情况,并向至亲和女儿征求意见,往返几个来回,双方都觉得满意,在男方媒人第三次上门送催包时,马子凤的父母就给媒人明确表示应允这门亲事,并提名点定另2位媒人,加原提话(说媒)的媒人共为四大媒人。然后由男女家请四大媒人共商定亲“送礼”事宜。
 

    定亲那天,马鸿武家给未来的儿媳妇送去了定亲礼:4套衣服。
 

    定亲仪式完成后,过了一年多,通过媒人串连两家,决定送大礼(完婚礼品)商定结婚日期。
 

    大礼(完婚礼品)先由女方提出礼单,通过媒人与男方家反复相商确定,在送大礼时再议结婚日期。
 

    “送大礼”比起“定亲礼”,就要破费得多了,男方送给女方两只戒指、一副耳坠儿、连同放订钱(结婚费用)以及婚后穿的四季衣物包在红布包袱里,由古瓦西(媒人)送到女方家,“古瓦西”讨了女方的完婚日期口信儿,再回男方家通知。
 

    他们的婚礼定在了1950年1月16日,这一天完婚。

 
    结婚前,按照风俗习惯,媒人给女方家送去了一套棉衣,俗称:催妆。

 

    结婚这天,男女两家都搭起了喜棚,招待亲朋好友。
 

    喜期来临,女方家的排场远远超过了放订钱,当那几抬嫁妆浩浩荡荡随新娘出了门,人们便明白嫁女的父母是如何依依不舍自已的爱女出嫁的。
 

    两家结姻,男方出身于宗教教主世家,女方为官宦之女,婚礼办的极其传统喜庆,但不奢华。
 

    上午,女方家先给新娘马子凤开脸(用细线绞脸),把新娘脸上额前的毛发除去。再打扮一新,然后打发新媳妇的弟弟到男家新房门上去钉门帘,表示女方己准备好,即将发亲。
喀喇沙尔回族人结婚必须举行宗教仪式,婚姻才算合乎教律。

 

    这时,新女婿马鸿武由陪女婿(伴郎)及至亲好友数十人。前往女方家娶亲,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后,新女婿马鸿武由陪女婿(伴郎)陪伴先给娘家亲人说塞俩木认亲(与娘家人相认),然后由阿訇念尼卡哈尔(证婚词),向新人道晤吧哩克(祝贺)。
 

    这时,宗教仪式的婚礼才真正开始。
 

    阿訇(教长)念尼卡哈尔(证婚词)中,会按教规询问双方是否同意结亲,这时,新娘女方是由窝其力 (至亲)代答“达旦”(愿嫁),新郎念“盖毕尔图”(愿娶)。在这个过程中,来参加婚礼的穆斯林亲朋好友们哄声四起,,争抢起桌上的红枣、核桃等喜果来,据说红枣就是女孩,核桃就是男孩,谁抢的多,将来会子女全美,这种场面特别得到长者们的支持,婚礼达到了高潮!
 

    一对少男少女,虽未见过面。结婚那天揭开新娘子红盖头那个时刻,在围观在四周亲戚好友们发出的惊叹声中,新郎马鸿武初识的新娘马子凤的惊人美丽。
 

    他们的结合,在人们眼里无疑是天生的一双。
 

    他们一见倾心,从此再无二心。
 

    他们走进了婚姻。
 

    于是,年少的他们经营起了一个家,栖守其中。
室内,窗明几净,陈设整齐,室内常燃几柱巴兰香缕缕。各种盆栽花卉竟相绽放。庭院里,每天洒水清扫,栽种有果树,葡萄、辟有花圃,夏秋季节,院内花草繁茂,繁花似绵,花香四溢。

 

    在那个生机勃勃的庭院里,有他们一饮一啄的牵情。
 

    婚后的马子凤,以穆斯林妇女的楷模———温顺体贴的法图买(穆罕默德之女、阿里之妻)为学习的样板,遵循男人为天、顺从男人的的妇道,在生活中极尽温顺体贴。
 

    她十五岁嫁进马家大门后,一心一意服侍夫君,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了43年的风雨历程。

    夫为妇纲 三冬暖
 

    炎暑外归 茶一盏
 

    远道登程 送院庭
 

    事毕返里 倒屐迎
 

    情投意和 数十载
 

    夫存妇去 两世阂
 

    治里对外 无失处
 

    好感使余 难忘怀
 

    这是师父马鸿武写下的另一首七律诗。
 

    短短84个字,马子凤,这个温婉柔顺的回族媳妇的形象就那样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我是 点香 女子 娟子

上一篇:林间小径,舞者在此长眠
下一篇:第五届(2013年)新月文学征文比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