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新韵 百姓家园
分享到:
2013-04-09 01:02:42 【来源:】 点击:

     百姓之和

 

     焉耆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那是焉耆地理位置所致,而生活在焉耆的人们却相处和睦,向往安宁。翻阅《焉耆文史资料》:抗战时期,焉耆百姓部分民族捐金捐银,支持抗战;修建庆平桥(老桥),焉耆百姓出钱出力,日夜奋战,使万年流淌的开都河上有了第一座桥;抗美援朝,焉耆百姓再掀捐金高潮,一个回族农民当场捐出了自己的一头牛,一个维吾尔族老大妈捐出了自己唯一一只老母鸡。战乱时期,外地窜来的维吾尔族暴乱分子提着大头棒,高喊“杀回灭汉”,是焉耆的维吾尔族民众将逃跑不了的汉回妇孺藏在家中躲过灾难;马仲英部下马全禄大开杀戒,要杀维吾尔族与汉族时,是焉耆的回族将他们藏匿家中,临固寺的陕文清阿訇让汉族女性戴上盖头,男性戴上白帽,教他们学习“清真言”,帮他们躲过盘查的劫难……焉耆的先辈为我们做出了街坊邻里之间要团结,要相互帮扶,国家有难,要同仇敌忾的榜样,更让我们看到“人心齐泰山移”,明白了“和为贵”的重要性。

 

     时过境迁,在拜金主义充斥人们头脑的今日,在冷漠筑起人与人之间高墙的今日,焉耆镇9.01平方公里管辖区内9个社区、一个村委会要管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近9万人,社区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是怎样引导自己片区百姓和睦相处的呢?

 

     带着疑问我走进了焉耆镇党委书记刘卫江的办公室,他说自己去年从乡里来到镇上工作后,发现焉耆镇工作不同于乡里的工作,它的繁杂与琐碎让人难以想象,深刻体会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劳累与繁忙。刘书记告诉我,焉耆镇的工作几乎是社区、村委会、联防队撑起的,他们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奏响了焉耆镇百姓的和谐之音。他安排熟悉社区工作的副镇长杨科学同我做细致的交流,杨副镇长建议我到各社区实地走走,用心去感受社区工作者的付出。焉耆镇文化站站长马岚、工作人员银华奉命陪我走进了9个社区。

 

     一个多星期,我马不停蹄穿梭在焉耆镇的9个社区,他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特色社区打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看到的是他们对居民体贴入微的服务,听到的是他们对居民像家人般的叮咛。每到一处,我都会和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他们几乎是娘子军,有一两个男士,也许是长久做着社区里婆婆妈妈的工作,性格也变得阴柔了许多,倒是社区的女书记、女主任们显得泼辣、有主见、有闯劲。

 

      焉耆镇9个社区的社区文化特色各有千秋,文苑社区针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多、空巢老人多的特点,社区的特色是“居家养老”,他们与社区内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建立了一对一服务关系,为老人洗洗涮涮、购买物品、做饭送药,甚至为老人送终;新桥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平房居民多、出租房多的特点,定位“出租房屋管理示范社区”,他们为每一户出租房房东建立了一本台账,详细记录了房客的信息,对其入住、迁走时间不但有准确的记录,还根据房客信息分为基本户(有固定职业的租户)、重点工作户(以旅店式租户)、重点管控户(有违法乱纪前科的租户)。社区对出租房房东有月评比、年评比,评选出的优秀房东发奖金50元;迎宾社区不光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火车站和客运站,针对疆内外流动人口多、流动频率高的特点,打造“以家为理念,开展五心服务”特色社区。这五心是“爱心、贴心、乐心、暖心、放心”,社区工作重点围绕“五心”来开展。解放社区内少数民族多、居民多、低保户多、兵团单位多,他们社区建设的特色是“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民族节日上门慰问少数民族低保户,春节给兵团汉族老人拜节,邀请兵团居民参加社区文艺联欢活动。友好社区原巴州拖拉机厂离退休老人多,有一定的群众性文化基础,社区是“文化活动型特色示范社区”,他们冬至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注:清真食材),九九重阳节组织老年人才艺比拼,有歌舞、乐器演奏、象棋比赛等,古尔邦节开展厨艺大比拼,还有每年一届的邻居节上的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和击鼓传花、抢凳子趣味活动拉近了大家心的距离;新华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单位多的优势,以“与辖区单位共助共建,整合资源辖区资源,更好为辖区群众服务”为社区特色。新华社区有41家单位,社区将各个单位退休人员组织到老龄委的活动场所和国税局的地下室搞活动。国税局是新华社区的包联单位,他们的图书室也为居民开放。辖区内教师多,社区成立了书法协会,邀请退休教师为居民的孩子免费辅导书法和绘画技巧。充分利用辖区内住户的特长,积极组织他们参加镇上举办的体育、文艺活动,在社区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个人风采;新城社区的特色是“残疾人康复训练”,他们的康复对象不仅仅是社区内的残疾人,而是面向全镇残疾人服务。社区对全镇62名残疾人一一登记造册,对他们残疾的级别、肢体、智力、言语、听力分类登记存档。对有康复希望的人主动联系,督促、鼓励他们坚持康复锻炼。为了能引导残疾人行之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社区还特请焉耆县医院康复科专家上门培训社区工作人员,使其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商城社区辖区内有公、检、法单位,有两个保险公司,有水管处,社区利用资源提出以“围绕服务于法制教育”为社区特色,把法制宣传做起来。比如,妇女维权、青少年不良行为校正、法律援助等。社区每月针对不同人群举办不同的法制宣传,形式有讲座、有座谈,有寓教于乐的文艺活动,还组织居民到法院庭审现场旁听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案例;滨河社区少数居民多、无业居民多、低保户多,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青壮年,赖在家里吃低保,不肯走出家门去就业。为了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尝到靠自己打拼生活才更有滋味,社区的特色是“劳动力转移,以就业再就业(家政服务)示范基地”为特色,为女性居民办了婴幼儿、老年护理培训班,为男性居民进行了清洗抽油烟机、燃气灶、疏通下水道的培训。焉耆镇政府为9个社区扎实有效地开展特色活动,投资上千万元改善了办公条件,社区内有居民的活动场地,有康复器材,有培训设备、有文体活动用品。每一个社区的服务大厅里悬挂着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标识牌,使居民知道啥事应该到谁跟前去办理。我细细看了一下社区服务大厅为居民的代办业务,不得不对社区工作人员肃然起敬。他们除了做到对自己片区居民、流动人口“四知、四清、四掌握”,还要无偿地为居民做如下服务:1、居住证;2、就业失业登记证;3、职业培训;4、人民调解;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生育服务证;7、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8、流动人口婚育证明;9、申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老年优待证;1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2、小额担保贷款;13、廉租房申请。类别、服务对象、所需提供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程序及环节、收费标准及依据、办理时限交代的清清楚楚。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住户不跑空趟,每个岗位配有A岗B岗,随来随办。在和9个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中,我获悉社区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例如:夜查时,是片警的工作助手;动物防疫时,是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助手;节假日前卫生大检查,是爱卫会工作人员的助手;落实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工作,是计生委工作人员的助手;流动人口信息录入,是户籍民警的助手;贫困人口信息汇总,是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助手;拆迁进行时,是拆迁小组工作人员的助手……社区工作人员笑称自己是尕总理,操心社区居民的吃喝拉撒睡。的确是这样,社区工作人员为自己辖区内的住户操碎了心,却没有一句怨言。让我感动的是,社区工作人员不说自己工作有多苦多累,却抢着夸自己社区的居民有多可爱,有多伟大。友好社区书记李红梅、主任裘明新交口称赞自己社区的单亲母亲低保户吐逊娜依·乌拉音是“最美焉耆人”。娜依木独自供养的两个儿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就读高中,自己还患有严重的妇科病,仅靠政府给娘仨的低保费是无法应对家中的开支。吐逊娜依利用自己家在皮子市场附近的优势,在院内的几间平房内招租南疆的务工人员,用收取的低廉房租贴补家用。可这位贫困母亲拥有一颗富足的爱心,她的院内出租屋内长期收留着三个维吾尔族流浪老人,病了,她照顾;饿了,她送饭;衣服破了,她缝补……正因为她美好品德的熏陶,养育出了两个好学上进的儿子;滨河社区书记 夸自己社区19号楼低保户残疾人吾斯曼·卡德尔的自强不息为坐吃低保的懒惰人做出了表率。吾斯曼·卡德尔右臂因被弹棉花机吞噬而残疾,但他不是坐在家中吃低保,而是时刻寻找商机,自己谋生。他看到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人们多住进了楼房,可有限的空间里少数民族群众在家过“乃孜”(宗教习俗)很不方便,就请众亲好友到清真寺礼堂相聚,“抓饭”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主食,而洗切“抓饭”主要材料之一的胡萝卜是主妇们头疼的事情,便萌发了购买切胡萝卜机的想法。卡德尔四处凑了一万多元钱买来了切胡萝卜机,端着切好的胡萝卜到清真寺过“乃孜”的地方推销自己的产品,整齐划一的胡萝卜条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他的生意顿时红火起来,谁家过“乃孜”都找他订购所需的胡萝卜。卡德尔并不满足现状,善于寻找商机的他又在市场的需求中看到民族刺绣的发展空间,又购买了电脑绣花机,租了亲戚家的平方,让心灵手巧的妻子专注电脑刺绣民族特色绣品的床上用品、窗帘、桌单,销路很好,甚至供不应求。卡德尔的梦想是让自己妻子的民族绣品走出国门,远销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新桥社区书记何 夸自己社区回族房东韩文民无偿帮助汉族残疾房客梅荣芳的感人事迹。梅荣芳是包尔海乡的一村民,他双腿残疾,尽管生活不能自理,他还是倔强地离开农村到城里来寻求发展。韩文民免费让这个残疾汉族小伙子入住自己出租房,及时将小伙子信息通报社区。社区为梅荣芳联系了一家手机店找到了看店的工作,管午饭,月工资300元。韩文民见小伙子身体瘦弱,为他买来牛奶增加营养,与他共进早晚餐。自己找车把社区给梅荣芳发放的棉被、大衣、煤炭拉回来,冬日帮他生火取暖,让梅荣芳享受到了超越家人的关爱。韩文民为了彻底解除梅荣芳的后顾之忧,四处帮他寻找办农村低保的途径,他对梅荣芳的关爱堪比人间真挚的父爱;迎宾社区书记马莹说自己社区的库尔班·艾买提原来是个县上都头疼的“老信访户”,是典型的拆迁信访户。老人家十几年间,因拆迁被迫三次搬家,积累了很多的矛盾。社区帮他大儿子介绍了工作,多次上门动员老夫妻办理了“五七工”退休手续,为他想自己创业的小儿子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老人对社区细致入微的工作很认可。前几天艾买提老人喜滋滋地告诉社区工作人员,看到社区背街巷道因资金短缺没有硬化,他动员自己的汉族邻居---包工头夏老板回报社会,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夏老板已慷慨应允为社区的背街巷道硬化出资出力。问其为何要这么做?老人说,共产党每月给我们老俩口退休工资,比亲儿子还亲,我不为社区做点事情,心里过意不去;文苑社区的主任马星梅含着泪花讲述自己去年不慎骨折在家休息期间,不光镇领导上门探望,原镇党委书记,现任县常委的王相文也闻讯赶来慰问,最让她温暖的是社区的居民,他们不分民族,或提着十几个鸡蛋、或拿几个大馕、或几斤牛骨头,或结伴或单个,几经打听找到家中嘘寒问暖,老人们看不到她,从同事口中得知她骨折在家休息,打来电话叮嘱她“伤筋动骨一百天”,一定要安心疗伤。马星梅激动地说,如果我不是社区干部,而是一个家庭妇女,我有何德何能得到这么多的人关爱?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伤好后,我要努力工作,加倍回报组织和居民对我的爱护……

 

      无论我走进哪一个社区,工作人员众口一致地认为,国家的惠民政策很多,需要我们社区人员做义务宣传员。社区工作关乎老百姓事无巨细的生活问题,我们的工作越扎实,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就越多,社会也就越稳定。马莹的感悟很到位,她说,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是一个小社会、大家庭。我们要用周到的服务让社区有向心力,让居民有凝聚力。社区工作人员就是社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不管常住人口的居民,还是流动人口居民,都是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要让他们人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爱我们社区,爱我们焉耆,爱我们的祖国。

 

      焉耆镇联防队队员是清一色的男子,多是朴实的维吾尔族青壮年。他们告诉我,自2008年迎接北京奥运会至今,从没和家人一起过节。联防队队员白日要协助民政部门将流浪人员送返归属地、将本地无人照看的老弱病残孤送敬老院、协助城建综合执法局治理乱摆摊点、违章建筑拆除、配合公安局一起巡逻、清查,到学校、医院、广播电视台、教育科学局、宾馆、公路局执勤。从2013年1月开始,焉耆镇联防队队员白天不再巡逻,夜巡由联防队独自承担。每晚凌晨一过,他们就开始夜巡了,徒步行走在焉耆的大街小巷。自20028月1日联防队成立起,春夏秋冬,夜巡的队员风雨无阻。商业网点、住宅区是他们夜巡的重点。每晚,跟班的队领导开着巡逻车到各巡逻路线轮番载队员驱车巡逻半小时,算是让队员做了短暂的休息。夜巡中,联防队员帮多少无助的孩子找到了家人,帮多少露宿街头的人自己掏钱开房间住宿,帮多少离家出走的孩子联系到了家人,制止了多少起酒醉斗殴,看守了多少辆无锁的摩托车、自行车……连他们都记不清了,办公室墙上一面面锦旗是最有力的见证。朋友,当你在温暖的家中酣然入睡时,你可曾知道有人在顶风冒雪为你的平安保驾护航?问他们苦不苦,累不累?这些憨厚的小伙子笑语,习惯了,看护大家平安中,也看护了自己的家人。有一个小伙子说,焉耆是我家,看护自己的家没有辛苦可说!

 

     焉耆在祥和安宁中的发展,再此验证了“家和万事兴”!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古镇 新韵 百姓 寇玉英

上一篇:以笔当歌——纪念君悦君
下一篇:《一千零一夜读后感》读后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