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驼铃与黄河波涛孕育的撒拉族文学
分享到:
2013-02-14 00:47:37 【来源:】 点击:

编者的话:

    多年来,我省撒拉族作家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了撒拉尔民族的创业历史和爱恨情仇,形成了撒拉族文学独特的个性和气场,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瑰丽的篇章,并对繁荣青海的文学创作、开展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1月23日,青海省作家协会协同循化县委、县政府在循化举办了“青海省第四次撒拉族文学创作会暨撒玛尔罕作品研讨会”,来自省垣及格尔木、海北等地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循化县基层作者近150人聚首循化,研讨撒拉族文学以及撒玛尔罕的作品,展望撒拉族文学的美好未来。本报“江河源”副刊约请撒拉族作家韩文德采写了这次活动的综述,并首次组成撒拉族文学专版,展示他们的文学创作实绩,播送这朵开放在积石山下的奇葩散发的幽香。

 

    积石山下,黄河岸边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气候温和、绿树成荫、民风淳朴,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的一片沃土,被誉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循化历史悠久,既有大禹治水的远古传说,又有新石器晚期的先民繁衍生息。这里就是撒拉族的发祥地,是撒拉族先民尕勒莽和阿合莽的安息之地,保存着凝聚撒拉民族精神和信仰力量的千年《古兰经》,这里是飘荡着古老的撒拉尔民歌《巴西古溜溜》和《榆树》触动情肠令人掩面作泣的地方。淙淙流淌的驼泉水与黄河水交融辉映,驼铃声和清真寺的宣礼声遥遥呼应,风风雨雨的沧桑岁月铸就了传统浓郁的撒拉族风情。在中国作协确定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年”年末,为贯彻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精神,继青海省藏族、土族和蒙古族文学创作会议之后,青海省作家协会协同循化县委、县政府把撒拉族文学创作会暨撒玛尔罕作品研讨会安排在循化召开,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撒拉族儿女用自己的才情之思、生辉之笔,把民族历史的族群记忆和生存生活斗场的奋力角逐,执著的生命价值的探求、民族情怀的沉思和家园故土的依恋,肩负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了撒拉尔民族的创业历史和爱恨情仇,形成了撒拉族文学独特的个性和气场,为推动和发展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精彩华章,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了祖国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驼铃与田园:掀起撒拉族文学的历史篇章

 

    11月23日,青海省第四次撒拉族文学创作会暨撒玛尔罕作品研讨会在循化这座美丽的小城召开。青海省文联主席班果,循化县委副书记肖明汉,循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贺生杰,循化县副县长韩大全出席研讨会,省垣及格尔木、海北州等地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循化县基层作者近150人欢聚一堂,研讨撒拉族文学以及撒玛尔罕作品,展望撒拉族文学的未来。

 

    研讨会上,班果主席做了致辞,他指出,居住在黄河岸边的撒拉族人民,用高原黄河般的激情和智慧建造了无限广阔的文化圣殿,从民间的族源传说,到东迁的民族历史,从绵绵的生活情歌,到虔诚的信仰颂歌,都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出色的人文表现。撒拉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硕果累累,一批彰显新时期撒拉族文化特色、代表新时代撒拉族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应运而生,文学创作活力竞相迸发,作家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撒拉族作家诗人。班果说,撒拉族文学期待新一轮的辉煌,撒拉族作家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以及其他各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努力适应时代变化和撒拉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勇于文学创新,要加强文学队伍建设,顺应人民期待,推出更多具有撒拉尔民族特色、体现当代撒拉尔民族精神、富有撒拉尔气魄的文学精品。循化县委副书记肖明汉在致辞中希望:撒拉族文学融入文化强国的时代洪流,提升人民“精神幸福指数”,顺应时代发展进步,开创文艺事业发展新局面,服务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注重创新,开创文艺事业新天地,培养人才,壮大创作队伍上实现新突破,加强领导,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供保障。

 

     循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文联主席贺生杰全面总结回顾了撒拉族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与得失。她说,撒拉族文学的诞生,当从老诗人秋夫的《二月的庄子羞了》算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人马丁的一组《驼铃叮当》唤醒了撒拉族文学的春天,在这回荡在撒拉族历史天空的叮当声的呼唤中,韩新华的散文《核桃树》、《我们家乡的天池》,马学义的小说《命运的呼唤》、《撒拉爸》,马丁的诗歌《生命的颂辞与挽歌》、《五月》,撒玛尔罕的诗歌《撒拉人的黄河》、《光焰的颂辞》,韩庆功的散文《霞光里的清水湾》等在《中国作家》、《诗刊》、《民族文学》、《诗选刊》、《青海湖》等杂志频频亮相。为宣传循化的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打开了一面窗口,讲述撒拉族人在传统观念中挣扎寻找生活途径的心灵里程,以生与死的对抗,沉沦与救赎的巨大宗教母题,关注人类普遍命运而不断寻求心灵“栖居”之地。创作呈现一个活跃繁荣、佳作迭出的新气象。据不完全统计,撒拉族作家诗人结集出版了《秋夫诗选》、《家园的颂辞与挽歌》、《命运的呼唤》、《撒玛尔罕的鹰》、《清水微澜》、《我的撒拉乡》、《寻找柏拉图》等十多部作品,发表各种体裁作品1500多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青海省政府文学奖等省级以上奖十多项。尤其撒拉族诗歌创作以其客观的作品数量和独特而坚实的诗歌品质,成为青海诗歌创作一幅亮丽的风景。

 

    贺生杰就撒拉族文学创作提出了把握主旋律,反映时代特色,贴近生产生活,体现民族性、地域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展示四个文明建设新成就,创作出在全社会产生普遍共鸣、启迪人生、触及灵魂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循化县文化事业发挥引领作用的思路。

 

    家园与颂辞:书写撒拉族人民的欢情悲歌

 

    回顾撒拉族近800年的漫长历史,勤劳勇敢的撒拉族儿女在经历沧桑变迁和风雨动荡中,创造了非常优秀的撒拉族神话传说,《尕拉阿吾》、《阿姑尕拉吉》《阿腾其根玛斯穆》以及撒拉族“花儿”等等,为撒拉族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神话传说无不洋溢着这个民族富有才情的创造力和深厚的历史与文明。是青海文学花园里增添的艳丽奇葩。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黄河 波涛 孕育 撒拉族 文学

上一篇:人活一辈子,要朋友干啥呢?
下一篇:伊斯兰文化的缩写——兼评《不要忧伤》(全译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