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本是我几年前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名字是我杜撰,虽然很喜欢,但没有申请专利。现实中的娟子在我的视线中招摇,整整一个星期。我细细观察她,也用相机记录了其中的某些场景,在南山脚下,在乌鲁木齐县的水西沟镇平西梁村。
说得再详细一点儿,平西梁村有一个自治区作协的据点,称作“作家之家”。7月18日到25日,由巴州文联主席李首峰带队,刘渊、毕化文等巴州知名作家和部分文学爱好者在“作家之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其中就有娟子。娟子和我不同。娟子是作家。现实中的娟子一身迷彩,裤子的膝盖上方约三寸处划了一道L型的小口,被仔细地织补过了,和她近距离相处的时候,我总忍不住看那个织补过的“L”。我想,假如她的裤子上没有那道小口子,一定不好看。当然,也缺少意境。她对我说起以前当记者时的情景,在草原上走,在牧民家中,在很多地方。有时孤独的像只离家的母狼,但她的内心是幸福的、也是充实的。她的丈夫非常爱她,拿命去爱她,而且准备下辈子继续爱她。她的婆婆也把她当做亲生女儿一样疼爱。她的母亲和她的女儿更不必说。于是,在荒原上行走的时候,所有的亲人就在她的心里一路陪伴着她,几十年如一日。所以,走得再远也没有迷失过方向。她纯洁,有时甚至天真。她常说:“我很幸运。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娟子是气质型女人,浑身上下充满了书卷气,她的魅力源自于她的举手投足间,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让我联想到山间的清流,枝头的鸟鸣,抑或是悄然绽放的空谷幽兰。
娟子是回族。她一直在收集整理本民族的文化。她说,我们这个民族并不缺少当官的和经商的,缺少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她担心本民族的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于是,在南铁临管处一间属于她的办公室里,把自己囚禁起来,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搜寻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时间被停顿了,没有日出也没有日落,她的精神世界澄明如玉并逐渐化作虚无。当被丈夫扶着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她浑身颤抖。娟子说:“我差点死去。”以后又有过多次类似的场景。在她父母的一幢小二楼的地下室里,在焉耆县尕姐儿宾馆里,她像一只蛾子往火里扑。“捧着一颗心来,已经足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她写下了一部将近二十万字的书,字里行间浸满了对亲人、对民族、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本名为《喀拉沙尔回回人》的书,以浓墨重彩的写实笔触,真实再现了喀喇沙尔回民历史演变、宗教文化、心灵活动和坚守心灵世界的人道精神。
娟子说过,“再不出去了”。是对她丈夫的承诺。可娟子是一只百灵鸟,只有在山林间才能唱出最婉转的歌;娟子是一只鹰,只有在高天之上才能振翅翱翔;娟子更是一名行者,只有走在无疆的地球脉络上,才能踏出动听的音符。
娟子说,她向往南山哈萨克牧民闲散安逸的生活,像清风在草原上漂浮。我也对娟子说过:你所羡慕的生活,正是你无法企及的生活。你是为你的民族而生的,从降生世间的那一天起,你就有了责任。
感谢这一期培训班,让我与娟子相遇。
娟子原名马丽娟,青年回族女作家。
原文作者:沙 波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上一篇:喀什----我喜欢的地方
下一篇:打开历史和心灵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