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穆斯林“珠子王”
分享到:
2013-11-04 15:37:51 【来源:】 点击:

初春的京城,寒意中流露出一丝和煦。在北京古玩城三楼的“宝珠楼”,听西北汉子哈如乃·马子如——业内雅号“珠子王”的穆斯林收藏家如数家珍自己的藏品,和煦中感受到了春风拂面的快意。
不大的店堂,略显狭小的空间,色彩纷呈的各式颈联、项链、手链以及叫不上名字的饰品,在视觉空间中静静的展示自己独有的魅力。


一杯清茶,一句“赛俩目”,从甘南走到京城又走到世界各地的马子如,以西北汉子独有的热情和豪爽,开始讲述他收藏的“苦辣酸甜”… …

 


“据同业的朋友说,这是亚洲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琥珀”。指着柜台内一块被记者以为是“彩色石头”的物件,马老板略显得意的说。这是马子如在伊朗高价收藏回国内的。当记者以为这个蓝精灵色的琥珀是他的镇店之宝时,马子如自豪中透着神秘说,真正的“宝贝”没有在店里,那是一个玛瑙材质的牛角乾珠,自然形成的纹理中显示着安拉的一个尊名。那才是他真正的镇店之宝!

 

谈完自己的“珍宝”,马子如开始介绍他的最大、最多的藏品——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规格的珠子。“这个店内的珠子,在一亿颗以上”,他谈到。从时间界定,中国的藏品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一直延展到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民国时期,有1000个以上的品种;国外的藏品涵盖了从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古印度、波斯帝国开始,一直到近现代世界各国,特别是中东、中亚、北非等国家的各种材质、风格的珠子,近2000个品种。

 


作为一名中国的穆斯林,马子如在近10年间主要在中亚、中东等伊斯兰文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经贸沟通。“这是阿富汗的青金石制作的珠子”。他拿起一串精美的颈联。在灯光的映照下,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又指着柜子中的珠子说到,这是波斯帝国时期的琉璃工艺珠子,这是古印度的彩宝石珠子,这是中亚地区的红宝石珠子,这是巴基斯坦的蜜蜡珠,这是战国时期的玉珠,这是中国已经工艺失传的琉璃珠子… …。


随着马子如的娓娓道来,“眼花缭乱”已经不能描述听者的感知了!正说着,一位巴基斯坦的客商进到店内,两人开始用中英混杂的语言交流起专业。待这位远道而来的朵斯弟走后,马子如开始讲述自己对藏品未来的规划。
 

这些主要以宝玉石为主的藏品,已经收藏了2亿多颗。在近一、两年,希望在安拉的襄助下、在各界朋友的支持下,打造一个全世界最大的“世界古董珠子博物馆”,不仅展示悠久璀璨的伊斯兰文明创造的文化珍宝,还将把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珠宝集大成,打造成一个多元文化包容的平台,展示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理想。


“作为一个穆斯林,我已经举意”马子如说,“我现在有近百年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材质的珠子近5000万颗,希望与有共同爱好的藏家、商家合作开发,得到的收益将以‘天课’的方式资助西北贫困地区的老人、儿童,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尽一个穆斯林的绵薄之力!”
离开古玩城虽已华灯初上,但回味着马子如——这位穆斯林收藏家朴实而真诚的话语,和煦的春风更温暖了。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探访 穆斯林 珠子

上一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穆斯林小伙拜金仓 拜小强 寇江伟
下一篇:67岁维族老人将骑摩托车骑行19援疆省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