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伊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阿乙草印象
分享到:
2013-04-11 00:50:12 【来源:】 点击:

     经过一次次的思考和沉淀,1998年春,他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切实的行动:投资六万多元,在循化县城租房支案,办起了一个简陋的穆斯林用品店。说是店,其实是一间作坊。他通过解剖、研究从麦加带回的一个阿文扇子之后,觉得这个工艺并不难,就开始制作阿文扇子。与此同时,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印花挂毯。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是老板,也是工人,更是研发人员。有时,一个技术问题困扰得睡不住觉,他就泡在作坊里通宵研究解决办法。有时,找不到出路了,他就远走他乡寻找解决办法,不止一次把自己流放到路上,啃干粮、住茅舍,吃了不少苦。就说扇子的竹片吧,虽然在兰州等地都有,但其柔韧性则无法满足需求,为此他几次跑到江南,绕了好几个弯,最终才从浙江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原材料。
 

     后来,他准备要制作曾经让他找到自信的无沿白帽,但苦于没有丝毫的基础。怎么办?他又一次踏上了巴基斯坦的道路。通过朋友的介绍,在卡拉奇,他深入一个专门做帽子的家庭作坊,交了一千五百美元的学费,就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从裁剪到拼贴,从绣花到缝制,他学得一丝不苟。这一学就是四十多天。在这四十天里,他睡一张脏兮兮的板床,吃着不合口味的巴基斯坦饭菜,过着几乎是苦行僧般的艰难生活。但让他高兴的是,就是这同吃同住的四十多天学徒生活让他学会了许多东西,并很快超越了自己的师傅。最让他感到有收获的是:他花一万八千元人民币,从巴基斯坦的商店里买回了两台日本产绣花机。

 

     因路途遥远,他没有带台板和电动机。回国之后,安装调试时,他却遇到了一个怎么琢磨都琢磨不透的问题:他就是手脚再快,也始终跟不上机子的速度,这使他浪费了不少原料,而始终做不出一顶像样的帽子。不认输的他,还没有消除旅途的劳顿,便拆装了机子,带着机头又一次踏上了去北京、上海问诊的道路。上海、北京虽说是中国的大都市,但在寻找一个专业厂家时却一点儿也不容易。韩阿乙草背着他从巴基斯坦背回来的铁疙瘩,频频出没于许多工厂,向凡遇到的所有技术人员求教,这中间没少吃苦,也没少费周折。最终,他找到了日本在中国的销售处。经专家鉴定,他配备的电动机的转数出了问题:机器需要的转数是240,而他的电动机的转数是600。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这样,他的机子获得了活力,并给他带来了希望。

 

     随后,就循着这次出行获得的路子,他又买了30台机子,扩大了生产规模。这是1999年的年底,他的每一台机子每天能够生产20顶帽子,日生产量达到了600多万顶。

 

     火爆的市场催着他不断前行。2000年,他的机子达到了300台。2001年,他就到沙特阿拉伯去考察市场。这一次的沙特之行,使他看到了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也使他发现了自己产品的质量弱点。在回来的飞机上,他一度很焦灼,并很快形成了要向科技要质量的思路。

 

     中国是纺织大国,也是刺绣大国,内地发达地区肯定积累了非常成熟的经验。怀着这样的自信,韩阿乙草就前往北京、上海等科技含量高企业寻求帮助。最终,他在山东刺绣总厂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创新难关,但一切却不是现成的。要是这项技术与自己企业的技术对接,还有一段路要走。韩阿乙草就住在了山东。这一住就是四十多天。在这四十多天里,他与许多专家一起在电脑上设计,在车间里试验,把电脑接缝问题解决了。等一切可以进行具体的操作之后,他自己回来了,然后把五名技术人员送到山东培训了五个多月。最让人钦佩的是,培训结束,他去山东接人时,在电脑和绣花机的对接环节,他又发现了一条捷径。技术人员听了他的叙述,觉得这又是关键的一步,于是,对其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样,他派去的技术人员,在山东继续学习五个月,直至完全掌握了电脑绣花机的技术,这才回到西宁。这可是一项大发明啊!它让青海伊佳以及韩阿乙草获得了专利,也使伊佳一跃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穆斯林服饰生产企业。

 

    机遇和韩阿乙草不服输的性格就这样成就了伊佳,让伊佳成为世界穆斯林服饰生产的名牌企业。

 

    贯通古今的布哈拉

 

    如今,伊佳是一家具有500台大型专业电脑刺绣设备,1400台小型设备的现代化民族服装厂,随着年产一亿多顶穆斯林男性白帽、140多件阿拉伯长袍和逐年呈上升趋势的礼拜毯和纱巾的热销,他把一个几近暗淡的词汇唤醒了,并再次推向穆斯林世界的前台:这就是布哈拉。

 

    布哈拉是中亚名城,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给人留下了非常美好印象的伊斯兰教学术中心。就是这个中心,它像明珠一样地吸引无数学者和商旅在丝绸之路了留下了千年沙尘难以湮没的足迹,丰富了丝路的内涵,架通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作为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撒拉族,他们更是一步一回头地深情瞩望着这一片故土、牵着骆驼而迁徙到循化的,他们对于这个词汇的感情更是没法用语言表述的。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述布哈拉,后来念经和与同学们闲聊时,也每每提及布哈拉,布哈拉一词在韩阿乙草的心目中发酵成长了几十年。所以,后来当他把自己的企业做得很大,要为商品注册品牌时,不经思考就命名为布哈拉。比较有意思的是,经他这么一叫,世界想起了中亚名城布哈拉,想起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丝绸之路。
 

     如今,通过丝绸之路的引领,伊佳在中东和东南亚建立了多个销售网络,37个大客户,占领了全球穆斯林服饰市场的60%还要多一点。市场引领着产业,产业也创造着市场。在创新的道路上,伊佳一次次满足了世界穆斯林服饰进步的多种需求和不断期待,为亚、非、欧各个国家的穆斯林捎去了中国的问候(色兰)、青海的自信。

 

    有意思的是,在丝绸之路的这一头,中国青海各民族的5000多名职工在春蚕吐丝一样操作声中,用现代化的电脑机续上了古老中华悠远的纺车声。而丝绸之路的另一边,操着各种语言的穆斯林们则再次感受到了来自遥远中国的货真价实的产品和中华文明的魅力。

 

    丝绸之路再次被激活。

 

     在搞活经济、传播文明的道路上,韩阿乙草就这样续上了古道辉煌,拉开了历史一幕。

 

    来源:穆斯林在线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青海 民族服饰 有限公司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马继援
下一篇:记营救中共西路军神圣的回民特使--马德涵先生事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