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走笔
分享到:
2013-11-06 16:35:18 【来源:】 点击:


赵有强


  金秋时节,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已是金灿灿一片,丰收的晚稻,整洁的院落,气派的厂房,五颜六色的树叶野花……占地2000亩、正在建设中的“民族团结示范园”为这个有中国维吾尔族“第二故乡”之称的民族乡带来异域风情。行走乡村,如入画中,美村美景,令记者目不暇接。愉悦交谈,农民众说产粮大乡的新鲜事。在他们眼中,县委开展的“百千万”工程成为农民致富的及时雨,改变农村环境的催化剂,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强心针。

 

  “百千万”工程始于2012年年初,主要内容为“县级领导领办百件实事,机关单位优化千项服务,县乡干部帮联万名群众”。

 

  10月22日,我们且听且看,见证了“百千万”工程带来的诸多成果。

 

  干群关系越变越好 他叫叶健生,住在乡政府大门的斜对面,乡干部进进出出必从他门前经过。如此亲密“邻居”,关系应该不错,但叶健生接受采访时直言:“前些年紧张,现今变好。”我们了解到,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叶健生等7户人家的房产证一直办不下来。为这事,他和干部结了“冤”,弄得个别干部调走时为免麻烦,只能天黑后悄悄搬运行李。去年,丁璇如调来担任了乡党委书记,上班第一天,她就接待了带着一肚子情绪的叶健生等。听明情况,丁璇如答复简短:“遗留问题我们管,任上之事不遗留。”4个月后,叶健生等7户农民如愿拿到了房产证。

 

  因为一起非法接生医疗事故,大马山村袁某上访数年。“百千万”工程活动启动后,县委政法委和乡里的领导与他结了“对子”,主动上门,多次沟通,在县直部门的积极支持下,看上去十分棘手的事,得以圆满解决。

 

  记者在乡政府看到了一块“民生墙”,墙上“晒”有20多项事,包括农网改造、堰塘整修、村道硬化、自来水安装、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少数民族礼拜寺的维修、医疗低保、看病吃药、小孩教育、邻里关系等。办公室的同志介绍:“以上项目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上来的,解决好了的销号,没有解决好或正在解决的继续‘晒’,让群众心里明白,让干部抓紧实施。”

 

  枫树维回乡人口3万有余,其中维吾尔族、回族约占三分之一。近些年来,维、回、汉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已成为了全县的种粮大乡、养殖大乡、农产品加工大乡。

  “

百千万”工程开展后,乡党委积极落实县委精神,提出了“打开政府的门,办好百姓的事”的服务方针,他们先从干部作风建设抓起,要求政府机关、乡直站所,一律挂牌办公,24小时有人值班。所有干部及工作人员,个个联村联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他们每个季度发放万份《民生调查问卷》。在干部们的民情日记本上,记者看到,张家李家,集体个人,何时反映,如何解决?测评效果,笔笔记得清晰。


  
  苏家堆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喜评价政府的办事效率时借用了群众新编的打油诗:“过去找干部,常遇‘铁将军’,即使找着了,脸色也难看。如今笑脸迎,进门茶一杯,先是问问好,再言所办事。无论事大小,件件努力办,实在办不成,也会作交代。干部变了样,枫树换新颜。”

 

  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枫树“民族团结示范园”是“百千万”工程县级领导领办百件实事的项目之一,由县委书记领办。该项目的建设区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出生地维回新村,总用地2000亩,总投资4.5亿元,建设期限13年,围绕“枫碑回眸”、“枫树之窗”、“枫月无边”三大主题传承民族文化,展现民族风情,开发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



  22日下午,记者漫步故居大道,放眼四周,景色宜人。古老的清真寺侧门牌坊已建好。部分民居通过“穿衣戴帽”改建后有了维、回族住宅特征。百亩葡萄园内,新移栽的葡萄苗长势喜人。投资360万元建起的翦伯赞故居已正式对外开放。乡干部道:“民族团结示范园”建成后将为万名维、回群众增收长力,这是共产党人为提高少数民族幸福指数所办的大庄家桥村养殖大户李四喜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今年,他新办了养猪场,为修建进场公路,联系他的县领导数次上门,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投资上百万,修通长约2公里的水泥路。李四喜感激地说:“我就是‘百千万’工程最大受益者。”

  水稻种植大户杨雪华回忆起今夏抗大旱之事一连说了无数个感谢感谢,她感谢联系自己的县委书记,感谢县、乡农技、农机、水利专家。她说,自己租赁的500亩水稻田全是 “甩亩”,水源条件差。在自己缺水最严重的时候,县委书记上门,协调引水抗旱。如今,秋冬修开始,县水利部门又投资硬化沟渠,解决“边、远、难”地方的灌溉问题。这是政府为种粮人给力。

 

  在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县级领导领办实事的项目共有9个,涉及农业、水利、养殖等方方面面。机关单位优化千项服务,让这个乡成为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农民们感激地说,插稻种棉,养鸡养鱼,专家指导,硬化公路,兴修水利,政府投入。“百千万”工程,造福人民。

 

  农村环境越变越美



  万福新村的2000多户农民居住在白洋河大堤以东。22日上午,记者迎着阳光,走进该村,所见景色,眼之愉悦:硬化的水泥路上干干净净,路边沟渠里不见脏物,民居小院,中无杂草。老农民李金秋见到我们这些陌生面孔,含笑点头。交谈中记者得知,村貌之美不仅仅是让我们吃惊,连李金秋等都感到不可思议。他道:“做梦都没想到,养猪养鸡的农村也会变得这么干净。屋里摆放垃圾桶,村头建有垃圾站。垃圾分类运村外,乱丢乱扔讨人厌。”



  田河水库东西干渠长9公里,有7.5公里流经大马山、金凤桥两个村,今年3月,全乡掀起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高潮,政府干部前来办点,村民自觉参与清淤扫障。金凤桥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国洲介绍情况时感慨,“专业队用挖机干了个把月,把沟渠里几十年积下的淤泥垃圾彻底清除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已投入资金3200万元,硬化乡村道路;整修集贸市场,改厕(所)、改厨(房)、改圈(养),增加保洁设施,强化责任管理。目前,境内 “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达国家Ⅰ级标准。清洁能源普及率达59%。乡村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9%。今年8月,他们已完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工作。(来源:常德日报)

责任编辑:鲁格亚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桃源县 枫树 维吾尔族 回族

上一篇:人世间 最苦的是一双父母
下一篇:新疆喀什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