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循规蹈矩,又不能墨守陈规
分享到:
2013-07-05 08:57:52 【来源:】 点击:

―――论圣训与教法之间的张力

 

刘学强


    一次在某清真寺礼晌礼,正礼主命拜时,有人的手机响了,不是铃声,也不是歌曲,而是豫剧。剧中女子边哭边唱,那哭的真叫凄凉。在拜主如见主的礼拜殿上出现唱戏的声音,恶心之极。希望这一声音赶紧停止。可是还在继续-------终于停止了。可不一会儿,又开唱了--------。
主命拜刚一结束,就有乡佬大声说:为什么不关手机?都说了多少次了?身后传出了关手机的声音。拜后接过杜哇易。出了大殿,那乡佬对那肇事的年轻人说:“进殿之前,你就应该把手机关上。”年轻人说:“这不是忘了吗?我又不是经常来礼拜的人。”“手机响了,你应该及时关上。”“不是说,礼拜时候不能乱动吗?如果我关手机,坏拜了,你替我承担责任吗?”“我凭什么替你承担责任?”------------。

 



 

    关于拜中关手机是否坏拜?传统教法经中没有针对性的答案,因为手机是新生事物。最好的办法是进殿前关手机,或在大殿里安装屏蔽器。但若是忘了关手机,或没有屏蔽器。手机响了可否在拜中关机?
 

    对此问题,阿訇们也经常讨论,有的说,可以关上,因为影响太坏。有的说,不能关,因为关手机动作太大,有坏拜嫌疑。拜中关手机,先要把手机拿出来,翻开盖子,再按键,再盖上盖子,再放进口袋里,这已经是五个连续动作了,超过三个就坏拜。
 

    按传统哈乃斐教法规定:艾布·哈尼发传述,凡是拜中出现的超过三次的连续的动作属多余动作,导致拜坏。哈乃斐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细化性规定,比如,若用扇子扇了两下,不坏拜,若扇了三下,则坏拜。拜中脱衣服,不坏拜,穿衣服则坏拜;如果拜中关了门,拜功不坏;如果拜中开了关着的门,则拜坏了。因为关是一次,开是连续性的。连续的动作坏拜。《伟嘎耶》《麦杜百图·卡米力》等如是说。
 

    然而阿依莎传述,穆圣礼副功拜时,门关闭着,我过来叫门,穆圣走过来给我开门,而后回到礼拜地点,我记得门是在朝向的方向。(艾布·达吾德、爱哈麦德、提尔米兹圣训集) 这段圣训显示拜中开门并不坏拜。
 

    对此圣训与教法间的不一致,可否简单地理解为二者间存在冲突或矛盾?或可否简单地得出“遵圣训弃教法”的结论?当然不能。
 

    相对于圣训而言,教法意味着针对现实中的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以及不同的信仰境界的对象对圣训文本的进一步诠释。诠释的结果即是法学的多元化,即“麦仔海布”的产生。简言之,“麦仔海布”是针对单一文本的多元诠释。
 

    通过比较会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圣训中的规定很随意灵活,而演绎出的教法却很严肃甚至生硬。有时则相反,圣训规定的很严肃,而教法却要求的很宽松。
 

    二者间的这一差异,用一现代词汇来讲,叫作“张力”,“张力”原是物理词汇,指不同事物间相互依附的收缩性。在圣训与教法之间,张力意味着二者间一脉相承的诠释关系,这一关系体现于二者间有张有弛的伸缩性。张力犹如软骨(即骨骼中的软组织),失去张力的缓冲,圣训与教法就显得格格不入、冲突不断。
 

    下面,我们试引两段圣训来体会一下圣训与教法间的张力效应。
 

    圣训一、上述阿依莎传述的圣训(穆圣礼副功拜时,门关闭着,我过来叫门,穆圣走过来给我开门,而后回到礼拜地点,我记得门是在朝向的方向。)显示,穆圣(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拜中开门并没有影响到拜功的成坏。这段圣训说明了什么?
 

    圣训学家伊本·穆里克解释说:穆圣走过去,开门,然后返回礼拜处,这说明连续的多的动作不坏拜。部分学者如是主张。然而在法学主张(麦仔海布)中,这不是被遵循的。 于是引发出下边的问题:当“麦仔海布”与圣训相抵触时,该如何选择?著名圣训学家伊本·哈杰勒说:原理学中所重申的一点是:凡以动作性状况发生的事件,当它有多种可能性解释时,就不能以此事件来进行教法求证了。而在此,穆圣拜中的走步可能是非连续性的,(也有可能是连续性的走步)。(因此,教学家们主张:)当拜中多的举动是分开进行时,拜功不坏。(译自《米勒嘎提》三册16页)。此段圣训中,教法学家将先知拜中的“开门”动作作了两种可能性的诠释,最后得出结论:连续性的多的动作不致拜坏,否则坏拜。这一张力性诠释旨在维护拜功的神圣性和严肃性。
 

    圣训二、艾布·胡莱赖(愿主喜悦他)的传述,有一个人来见主的使者(愿主赐福之,并使其平安),他说:“主的使者啊!我受伤了。”使者说:“你怎么受伤了?”他说:“我封着斋与我的妻子发生了性关系。”使者说:“你有奴隶可释放吗?”他说:“没有。”使者说:“你有连续封两个月斋的能力吗?”他说:“没有。”使者说:“你有供给六十个穷人吃饭的能力吗?”他说:“没有。”然后他坐了下来,这时有人给使者送来一筐椰枣,使者说:“你把这筐椰枣拿出去施舍了吧!”他说:“给比我们更穷的人施舍?在麦地纳城内再也找不到比我们更穷的人了。”使者听后大笑起来,笑得甚至连大牙都露了出来,然后说:“那好吧,拿去供给你的家人吧!”
 

    此段圣训中,教法的规定是严厉的,旨在维护斋月及斋戒的神圣性和严肃性。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没有任何接受处罚条件之人,先知穆圣在教法的严肃性与教门的人性化之间作了完美的焊接,对其非但没有惩罚,反而使其满载而归。这是圣训与教法之间张力的完美体现。
 

    综上所述,无论圣训还是教法都是有弹性的生活指南,而非是生硬的清规戒律。无论是“恪守圣训”还是“谨遵教法”都不意味着顾此失彼。作为普通穆斯林,如果我们只遵循圣训的字面指示,那么教法的严肃性将不存在。如果我们只遵循严厉的教法指令,那么,伊斯兰的人性化就难以体现。
 

    因此,对于拜中手机响铃之事,基于这是一种严重殃及他人的新生现象。今天的阿訇们,既要循规蹈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我们应该明白在关机与坏拜之间是存在张力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是优先选择的基本原理之一。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既要 循规蹈矩 刘学强

上一篇:穆斯林家庭的凝聚力
下一篇:每年交纳的开斋捐份额是固定的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