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大动员,回族民众共赴国难
分享到:
2013-04-15 11:32:21 【来源:】 点击:

  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回族儿女走向了抗日的主战场,用他们的生命书写了一篇篇精忠报国的英雄史诗。在河北建立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保南回民抗日义勇军便衣队”、定县“抗日动员会回民部”、文安县“回民抗日挺进军”、安国“回民抗日自卫军”、献县“回民抗日义勇队”、“冀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任丘“抗日动员会回民部”、“任丘回民抗日救国会”、“八路军冀中区回民教导总队”、“冀中区回民抗战建国联合总会”、“冀中伊斯兰教抗日先锋队”、“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冀东军区回民队”、“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后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定县、雄县、霸县、新城、武清、文安、任丘、河间、肃宁、献县“回民抗日救国会”。
 

 

  1940年后,华北、华中各铁路沿线被日寇占领,抗战区物资紧缺。安徽蚌埠、安庆、定远等地一批善于长途贩运的回民,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布匹、百货、西药、土硝等紧缺物资运往游击区,转手于抗日战区,为前线抗战提供了方便和支援。安徽蚌埠回民约有500多人,成群结队搞贩运,将敌占区工业品巧妙地运至五河县境四铺等回民聚居处,转往皖东、苏北等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安庆回民有一、二百人贩运敌占区物资,一部分走西路沿皖河至怀宁县江镇,一部分出北门至龙山脚下的宣家店,两地游击区、根据地军民通过这些途径得到他们紧缺的物资。定远县回民多是肩挑、驴驮,翻山越岭,把紧缺军需物资运到新四军手中,张云逸副军长称他们是“半抗战”,赞誉他们为抗日救国出了力。嘉山县横山乡、固镇县任桥集是回民聚居地,在抗战时为津浦铁路东、西段两个地下交通要道,这里的回民亦为掩护中共地下交通人员、新四军伤员、筹集根据地资金和物品,付出了不少代价。定远回族人民面对日寇的侵略,自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1937年,二龙回族自发组织了抗日“红枪会”,入会人数达千人,并成立了6个自卫队。 1941年,日伪军联合对皖东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当敌人进入到周家和时,二龙回民青年自卫军等地方武装给予敌人迎头痛击,挫败了敌人扫荡。1942年,二龙回民青年自卫队改编扩大为一支独立的回民武装队伍,1943年又组建清真营,下设两个连,90%以上系回民,由张绍文担任营长,二龙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白之义(回族)担任政治教导员,清真营多次袭击敌人,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为正规部队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1944年春,清真一连、二连在县大队的配合下,先后拔除了5个日伪军碉堡,俘敌100多人,击毙敌人数十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1945年秋,皖东新四军主力奉命北上,清真营一连受命在珠龙桥阻击敌人,激战三天三夜,付出极大代价,牵制了敌人的力量,使新四军顺利转移。
 

 

  在河南南阳,回族抗日救国协会正式成立,水子立(1885-1970)任会长,石桥绅士李平甫任副会长。是年冬,在水子立先生领导下,李平甫在石桥组建了“石桥回教战地服务队”,中共早期党员沈荣田、沈虎田兄弟俩(南阳回族人),都先后来石桥对队员们进行过军事训练。1941年农历正月初八下午,日军约6000余人由博望西渡白河进攻石桥。石桥“回教战地服务队”配合国军阻击日军,战斗中队员胡振德、丁玉如等牺牲。正月初九,日军向镇平进军,石桥“回教战地服务队”在镇平杏花山下伏击日军,打死日军150余人,孙连仲将军授予他们“共赴国难,为国争光”锦旗一面,当时南阳的《前锋报》刊登了他们杀敌的战绩。
 

 

  在江苏六合县,回族武铁肩(1897—1967,生前曾为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积极组织竹镇商民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商民抗敌协会理事会”,自任抗敌协会理事长,积极带动群众捐粮、捐款、购买枪支弹药及医药用品支援抗日。回族蒋长泰富甲江南,积极动员子媳、女儿,赶制丝绵背心分送抗日将士,其妻杨氏变卖金饰以助军用。竹镇清真寺阿訇李叔度在共产党领导下组建了“回民抗日独立游击大队”,配合新四军五支队主力,战斗在津浦东南段地区,打击日寇,牵制顽军,为抗日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湖南,回族爱国人士刘达三、高生俊等在长沙发起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会湖南分会”,次年在邵阳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会邵阳分会”,推举马遵范为理事长,律师马图为总干事,并选出10多名在邵阳回族中有影响的人物为理事。“分会”从成立至1944年秋邵阳沦陷的五年里,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在回民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另一方面组织回民为抗战士兵和难民募捐寒衣,解决食宿,为部分难民介绍工作、寻找职业,还捐款购买飞机等。此外,“分会”还为抗日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回民青年入伍抗战,并组织回民与入侵邵阳的日寇殊死斗争。
 

 

  在四川,回族的爱国志士成立了“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唐梦吉是阆中回民首富之子,1938年春,他来到陕北延安,要求加入红军,抗击日本侵略军。他参加了抗日青年训练班,组织派他重返阆中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及抗日救亡运动。回到阆中后,唐梦吉出资订购了《新华日报》等多种进步报刊和抗日宣传资料,创办了“战时书店”,广泛宣传抗日主张,他先后建立了3个党支部,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之后,唐梦吉被迫转至重庆,他利用与白崇禧的关系,在重庆组织了“回民救国会”,奔走于重庆回民之中,很快就建立起“重庆回民救国会”,坚持抗日救亡运动,1948年光荣牺牲。

 

  ---------------------------------------

 

  注释:

 

  [3]白崇禧《敬告全国回教同胞书》,载《西北回民正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一日。

 

  [4]参见《中国穆斯林·纪念虎嵩山大阿訇归真50周年专辑》,2005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

 

  [5]马明文阿訇提供。

 

  [6]冶正纲:《宁夏伊赫瓦尼著名经学家虎嵩山》,《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7]李 仁:《虎嵩山与宁夏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载《阿拉伯世界》,1989年第2期。

 

  [8]李仁:《虎嵩山与宁夏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载《阿拉伯世界》,1989年第2期。
 

 

     稿件来源: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抗日 动员 回族

上一篇:回忆西宁解放时的两件事
下一篇:海南回族文化遗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