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女作家及其作品
分享到:
2013-04-23 09:38:20 【来源:】 点击:

      沙米拉全名沙米拉·卡里玛·苏阿黛,1943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的名门。从小就读于埃及亚历山大英国女子学校,后来进亚历山大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士学位。她酷爱文学,1958年她15岁时,就以“阿拉伯半岛的女儿—沙米拉”的笔名,发表了她的问世之作《别了,我的希望》。从此,她名声大振,成了阿拉伯半岛知识妇女的楷模。她的主要作品有《别了,我的希望》、《沙特姑娘的觉醒》、《泪水的回忆》、《泪珠》、《泪谷》、《闪光的眼睛》、《消逝的岁月》、《雾茫茫》、《爱树》、《心灵的呼喊》等。
 

      纵观作家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她把创作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妇女身上。她描写妇女作为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种种欢乐和痛苦,描写追求妇女解放的女性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层层障碍,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藉此抨击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诚如作者在《沙特姑娘的觉醒》一书的序言所说,她写该书,是“为了她所信仰的目标,为了实现她的诺言,即为提高沙特妇女的地位,为沙特妇女自立于发达国家妇女之林,为沙特妇女能在沙特的建设及维护沙特的荣誉中作出贡献而努力。”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直} 50年代还没有开设女校的国家。妇女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妇女的唯一职责就是在家养儿育女,侍候丈夫。近期虽然改变了一些妇女政策,但对妇女施加的限制仍然是严格的:妇女不准开车,不能在政府机关工作,不得单独旅行。女子在大学里读书,班上同学可能全是女生。有人还有根有据地反对女性参加社会生活,反对妇女从事工程和外交职业。沙米拉在50代末,就能冲破当时的习俗,发表她的作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沙米拉满怀激情,描写作为母亲的妇女的心灵美。在短篇小说集《泪谷》的前言中,她写道:“这本书献给我的母亲,献给世界上为了子女牺牲自己的所有母亲。”在她的作品中,“母亲”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她笔下的母亲都是善良的,自我牺牲的并充满了无限的爱。《泪水的回忆》中她描写了阿赫德的外祖母早年守寡,独生女又早逝,是外祖母含辛茹苦扶养了她。

     《雾茫茫》中夏洛卡的母亲是儿女们的慈母,又是她们亲密的朋友。夏洛卡能当上“空中小姐”就是得到她的有力支持,而短篇小说《母亲的故事》则更具体表现了她心目中母亲应有的形象。哈娜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美丽、勇敢倔强的姑娘。I2岁时嫁给一位医生,婚后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儿子。为了孩子的教育,她陪同儿女到了埃及。丈夫在国内不甘寂寞,又娶了一房妻室。她得知此事,镇静自若,既不和他离婚,也不答应和他过夫妻生活,而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母亲的拳拳之心,激励着孩子们。他们长大后有的成了商人,有的成了工程师,还有的成了政治家。丈夫见此,内心有愧,想与她修好,遭到拒绝,哈娜保持了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应有的尊严,底得了人们的尊敬。
 

     沙米拉还善于通过爱情悲剧来抨击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在这方面短篇小说《父之罪》是一篇较好的作品。娜海娅迫于父命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头。虽然年迈的丈夫对她百般体贴,但金钱买不来爱情,娜海娅终日郁郁寡欢,愁眉不展。后来富翁得了病,年轻的妻子在床旁侍候,他的儿子阿德勒常来探望
 

     父亲。两个年轻人一个貌美,一个正当年华,一来二往终于堕入情网,并在一个没有月色夜晚,摘下了禁果。娜海娅后来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当医生欣喜地通知她家人这个喜讯时,她却吞下了毒药。作者这样写道:就这样,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毁灭了她双亲的希望,拉下了这血泪悲剧的帷幕。
 

     而多幕剧《泪谷》则从另一个角度,抨击了门第观念的旧传统,主张男女自由恋爱。故事说的是哈娜妮的哥哥塔里克爱上了他妹妹的家庭教师—女大学生阿卜拉。两人准备订婚,却遭到了塔里克父母的反对,因为阿卜拉的父亲是个小职员,而塔的父亲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司长。他们要他娶宗教部长之女为妻,并以剥夺继承权相威胁。哈娜妮没有进过学堂,只是跟着阿卜拉学习,她已和表兄哈立德订婚,并期待着他学成归来,完婚。不料哈立德归来时,带来了一个外国妻子,声称“他要的是一个有文化、能互相了解的妻子”。哈娜妮受到极端刺激,神经失常,尤其不能看到她的父亲。因为父亲从小不让她受教育,认为这不合家规。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塔里克的父母不得不同意塔里克娶阿卜拉,塔里克父亲无限感慨地说:“那种墨守成规,不让孩子读书,不让孩子们自己挑选意中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通向未来的道路是知识,希望繁荣和进步。”这也是作者意图的体现。
 

     作者还热情讴歌纯洁的爱情。《泪水的回忆》是作者这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故事主要描述一个叫阿赫德的姑娘的恋爱经历。女主人公阿赫德生下来以后,就失去母亲,由外祖母抚养成人。15岁时,她与男主人公阿莱邂逅,两人一见钟情,从此不断接触,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阿莱高中毕业后,被父亲送往瑞士深造,两人立下海誓山盟,男的表示非阿赫德不娶,女的则发誓非阿莱不嫁。
 

     阿莱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经过四年的学习,学业行将完成。他兴致勃勃地给女友写信,报告他即将回国,决心干一番事业,为心上人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料,在一次滑雪运动中,他掉下断崖,经治疗虽然脱离了危险,但却失去了听觉。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人和一个聋子结成伴侣,他果断地与阿赫德停止往来。回国后,他改名易姓,迁往他乡,从事写作,把他的经历写成小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渐渐出名,成为青年们喜爱的作家。
 

     阿赫德在久久得不到阿莱的音讯之后,饱尝失去心上人的痛苦,在父亲和外祖母的催促下结识了阿迪勒大夫,并与之订了婚,由于阿赫德对阿莱情丝不断,一再拖延与阿迪勒大夫成婚。阿迪勒是一个有修养,知书达理的人,为不伤她的心,·耐心等待。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著名的作家,并成为挚友。通过第三者—娜黛姑娘(阿赫德的挚友),了解到这个作家就是阿赫德的心上人,他忍痛割爱,让一对忠诚的情人成为眷属,自己却悄悄退出了情场,但他也得到了始终悄悄爱着他的姑娘娜黛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喜剧性地结束。
 

     除上述作品外,沙米拉还更多地描写愿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妇女形象。在《泪谷》的开场篇《别伤心吧!;一文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她写小说的目的是宣传原则、理想和道德价值,揭露时弊,寻找克服的办法,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作者的这一信念和强烈的时代感,也在另一短篇的主人公杰哈德的身上体现出来。
 

     杰哈德是一个聪明能干、富有同情心的姑娘。在父亲病故,家道中落后,毅然挑起了赡养母亲,扶养弟弟的重任。她辍学到一家公司任职,是沙特第一位参加工作的女性。她工作努力,成为公司的“中流低柱,。她兄弟在立业以后,想让她在家休息,不要再去工作,她说:“生活就是工作,我感到光荣的是我粉碎了女孩生来就是持家的神话。”
 

    沙米拉就是通过这些小说,道出沙特妇女的心声,为沙特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女作家 及其

上一篇:沙特男子“偷看”被诉离婚
下一篇:苹果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5000万 腾讯追加1500万

相关新闻